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佛系並不是不努力的借口

我們在快樂這件事上犯的第一個錯誤,即執著於恆常,相信快樂應該是恆常的,而無常的事實總是讓我們的快樂幻碎成煙。——希阿榮博堪布《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

文:賢意

朋友轉來一篇文章,問有沒有被戳中笑點。文章大抵講的是養了個“佛系”小孩,讓爹媽無比抓狂的各種尷尬。這些佛系孩子的回答——

“也許我並不需要考哈佛北大,只要快樂就好。”

“寫錯了不怕的,被老師罵也不怕的,時間總會過去的。”

“佛系小孩被問夢想是什麽,他說想當一條鹹魚,等待翻身。”

我沒有直接回復朋友,也沒有笑,反覆看了好幾遍,心被深深地揪了一把,無法釋懷……

孩子,在你的世界裡什麽是快樂的?沒有作業,無休止地玩,零食任意吃,沒有爹媽和老師的嘮叨,沒有約束可以我行我素……是這樣嗎?那你覺得這些快樂能持續多久呢?

佛弟子也有考試哦。世界上最大的佛學院喇榮五明佛學院創始者——法王如意寶,定下規矩,要求弟子把學到的法銘記在心,平常測驗和年終大考,學生們必須在不參考任何書籍、筆記的情況下,當眾講解經論,有時長達幾個小時。

大菩薩阿瓊仁波切修學佛法的時候,他的上師要求他把《普賢上師言教》背誦下來,於是他就很用心地背下來了。這本《普賢上師言教》,用小學六年級的書來做比較的話,起碼100本的字數,是要把這麽多語文書的課文都背下來哦!

求學的過程並不是要給誰一個交代,你的老師不需要,你的父母難道真的需要嗎?他們也只能現在衝你嚷嚷,可這些嚷嚷若是沒有你自己的行動力,待時間之河把你推到長大成人的那一刻,你有多少獲取快樂的能力,那時候只需要與你自己交代了。

在你的印象裡,唐僧取經的故事已滾瓜爛熟。我現在要說另一個萬裡求法者的名字——法顯。他比唐僧去印度取經早了二百多年。

法顯64歲的時候(是啊,就是你爺爺奶奶的歲數),和他的同伴從西安出發,向西北穿越大沙漠,翻越高原大雪山,穿越了西域三十多個國家,到達天竺。沒有車完全靠步行,而且那時候是沒有導航的,連地圖也沒有,完全是根據太陽的方向和路邊的白骨作為導航。

在天竺,法顯開始學習梵語(你的腦子裡是不是飛快地轉著自己的外公外婆學英語的情景?!)為翻譯佛經做準備。學成之後,法顯做了個和同伴截然不同的打算,同伴們都決定留在天竺繼續學法,但是法顯堅持要把佛法帶回中國,在自己的國家發揚光大。

法顯巡海東歸,行程中遇暴風、海浪、船破、迷途,隨風漂流,在危難中漂泊著回到了中土。法顯64歲出遊,歷經13年,回到國內已經78歲……

他翻譯了他帶回來的《摩訶僧祇律》《涅槃經》《雜阿毗曇心論》,並著成了名揚世界歷史的地理名著《佛國記》。

孩子,不要只看見他人表面的風光,他背後的困難、惶恐、慘烈只是不曾表露於外罷了。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啊。等著他人來將你翻身,不如自己翻身,踏實努力,或許你還會成為幫助他人翻身的人呢。

孩子,我知道,並非是你用“佛系”二字給自己取了名。是那些對佛法一知半解的大人將這二字安立於你。今天看過這些文字後,若再有人說你“佛系”,你該高興。

因為“佛系”不是推卸責任、好逸惡勞、懶散懈怠的代名詞,它所包含的是自律、勤奮、刻苦,並最終獲得智慧,獲得自利、助人的智慧。

當我們被生活傷得錐心刺骨無招架之力時,我們那股處於夾縫生存的苟延殘喘總會為自己找個出路,或者找個替罪者、怪罪的對象。很不幸的,佛法就這麽躺槍了,把那些自私自利、不負責任、似是而非的道理扣在了“佛系”二字上。

希阿榮博堪布說:對自己友善,但不是放縱自己,因為放縱只會讓我們越來越不尊重自己,而不能讓我們內心安樂。

佛陀從未要你放棄生活,相反的,他告訴我們萬事萬物的真相,使我們的心更豁達地擁抱生活。

文章節選自菩提洲網站——佛子心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