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出行市場增勢趨緩,盈利難題如何破解?

本報記者 郭少丹 北京報導

網約車、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出行業務近幾年在中國出行市場掀起一輪發展狂潮,互聯網企業、車企、金融企業等紛紛順勢進入,但現如今這股熱潮似乎在逐漸退去。

8月20日,貝恩公司發布《2019年亞太區出行市場研究報告》稱,眼下受乘客安全問題影響,地方政府陸續頒布更為嚴格的運營許可條例,出行行業整體急轉直下。

貝思公司研究曾一度預計,中國出行市場的交易總額將在2020年達到720億美元,但據最新預測,這一數字在2021年才會緩和增至600億美元。其中,網約車、共享單車和B2C共享汽車三大領域發展嚴重放緩。2018年中國網約車市場的投資規模銳減約90%,導致中國出行行業整體投資縮水48%。2018年中國網約車行業年增長率降至25%,月活用戶數量下降5%。

出行行業的其他兩個細分領域也面臨著同樣的窘境。隨著資金流入的不斷減少,大型城市對共享單車市場投放量限令升級、火爆一時的共享單車逐步降溫。各路玩家紛紛退場,行業排名第二的ofo也位別其中。BaC汽車共享同樣遭遇了系列發展瓶頸。中國共享汽車行業排名前五的公司車隊規模曾在短短兩年內擴大了5倍。在瘋狂燒錢的同時仍然無法找到適合的營利模式,增長率在2018年放緩至50%。

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大中華區先進製造業務和汽車業務主席曾偉民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2018年起交易增速、投資增速開始放緩。

2018年是整個出行行業的轉折點。眾所周知,由於2018年接連發生的兩起乘客遇害案件,中國政府叫停了滴滴的“順風車”業務,行業巨頭的強勁增勢迅速遇冷,令人始料未及。一方面,為了確保乘客的出行安全和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地方政府持續頒布更為嚴格的運營許可管理條例,200多個城市先後頒布了有關平台、車輛和司機的新法規,從保險到司機的健康狀況均被納入監管範圍。另一方面,為了實現盈利目標,滴滴降低了乘客優惠力度和司機獎金補貼,最終導致滴滴平台司機和活躍用戶數的大規模縮水。

報告預測,受乘客安全問題和不斷收緊的法規政策影響,出行行業下行趨勢預計仍將延續,2019年的增長率將低於5%。不過,隨著消費者信心的重新建立,加上安全措施完善後“順風車”有可能重新上線,增長勢頭預計將在2021年逐步恢復至10%至15%的水準。

除外因形勢嚴峻,事實上,雖然從2014年出行行業在中國市場迅速發展時被普遍看好,但規模大網迅速擴張下,成本高位不下,仍然難蓋絕大多數企業依然未能走出虧損的窘境。

儘管挑戰重重,但曾偉民依然看好亞洲發展中國家出行行業的盈利前景。“從各領域巨頭的發展歷程看,每一個可行的新興業態實現盈利都需要時間。”他表示,極致運營、區域聚焦、相鄰擴張、持續創新是有機會進一步提升出行行業盈利能力的關鍵因素。

曾偉民進一步稱,在運營上企業樂意逐步削減乘客補貼以節約成本,提供高價值服務費以增加收入;嘗試在低線城市繼續爭取增長機會;還可以開發綜合性服務平台,致力於垂直行業的整合;此外,也可以考慮通過投資電動汽車以降低成本。

貝恩公司全球副董事劉湘平認為,破解出行領域的途徑需要回到商業運營本質,從開源和節流兩個部分考慮。

比如,通過投資電動車車隊,網約車公司可能有機會提升利潤。貝恩公司針對中國地區的研究表明,這一舉措可降低大約65%的燃油成本,可以抵消由此產生的15%的租賃費上漲,這可以有助出行平台在不影響司機收入的前提下提高抽成,這也是在招募專職司機越發困難的大環境下,幫助平台擺脫困境的可行之路。2018年到2020年,中國充電站數量預計將增加6倍以上,電動車車隊可視為中國市場短期內改善盈利的可行手段。

“在拓展業務的同時,各企業為彌補運營虧損,還需要對供應鏈進行深入分析,關注垂直領域的整合,從汽車融資到汽油和零組件的集中採購,企業可以沿著價值鏈不斷探索新的收入來源。”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蔡晴表示。

另外,持續創新方面,自動駕駛技術的突破以及未來的商業應用普及被認為有望顛覆全球出行市場。

“如果把目光放得更長遠一點,5年甚至10年,在中國出行市場或者世界出行市場自動駕駛是我們不應該忽略的。”貝恩公司全球副董事劉湘平指出,早期“試水者”毫無疑問將擁有巨大的優勢,要想在未來出行行業的生態體系中分得一杯羹,出行企業必須制定明確的戰略目標,選擇明智的合作夥伴和聯盟,為成功奠定基礎。成為出行行業的遊戲顛覆者還是出局者,成敗亦將在此一舉。

(編輯:張碩 校對:顏京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