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苗家繡娘“一支蠟刀”闖出“富路”

繡娘們的作品。新華社記者劉智強攝

新華社貴陽2月25日電(記者劉智強、李凡)初春時節,貴州省織金縣綺陌鄉中營村水榭蠟染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木質房屋,在陽光的照耀下,與遠處的翠山、近處的青草綠水輝映似畫,掛晾在院內木架上的蠟染布匹迎風飄蕩。

“我們所用的蠟刀是世界上最小的蠟刀,也因此織金蠟染被譽為‘世界上最精細的蠟染’。”繡娘楊美說。

楊美一邊介紹,一邊在桌邊伏案坐下,點燃一根蠟燭,鋪開布匹,取出蠟刀畫了起來。過不了多久,這些特色的漂亮圖案便會出現在都市人的背包、抱枕或是衣帽上。

苗族蠟染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織金蠟染因其紋路細如毛髮在全國更是獨樹一幟。各式各樣的苗族圖騰紋樣,不用直尺或圓規,純手工繪製,卻能分毫不差,惟妙惟肖。在這裡,蠟染技藝代代傳承,幾乎所有的苗族女性從小便耳濡目染,學得蠟染技藝。

楊美拿著蠟刀刻畫圖案。新華社記者劉智強攝

“小時候家裡窮,為了練習,一塊布經常是洗了曬乾反覆使用。”今年45歲的楊美結婚20余年,之前一直在貴陽務工。在工地上砌磚牆、用背篼扛石頭、開大貨車拉沙子……這些工作,她都乾過。但在繁忙粗活的間隙,她總會隨身帶著布繡一繡、織一織。

直到2010年的一天,楊美在給大貨車裝卸沙子時由於用力過猛受重傷,但好在搶救及時,保住了性命。“從那以後,我就再也乾不了重活了。”回憶起這段經歷,楊美紅了眼眶。這也成了她去蠟染、刺繡製品公司上班的契機。

養病一年多後,楊美成了一家蠟染、刺繡製品公司的繡娘,一乾就是6年。期間,她借助到各地參觀學習的機會,打開了眼界。

2017年,中國婦女基金會攜手一些電商品牌來到織金縣,試圖通過專業設計師的設計,讓她們的蠟染、刺繡產生更大價值。楊美則在當地政府的號召下回到了家鄉開始創業。

蠟染技藝代代相承,這裡的小孩從小耳濡目染,學的蠟染技藝。新華社記者李凡攝

她先是將村裡的繡娘組織起來成立合作社,後來還成立了公司,專門對接電商,為周圍村鎮的十幾家蠟染、刺繡合作社提供訂單。

“光是在我們水榭蠟染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作的繡娘就有300多名。”楊美說,“現在公司覆蓋到的繡娘更是達到了2000名,大家的月工資在2000到5000元不等。”

今年57歲的楊國飛就是其中之一。“沒想到蠟染還能掙錢。”楊國飛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兩個兒子在外務工,自己在家帶著1個孫子和1個孫女。她說:“過去,做蠟染、刺繡就是自己穿,家裡只靠地裡種的5畝苞谷和養些家禽維持生計。”

如今,作為合作社的繡娘,楊國飛還能將材料帶回家做,在照顧孫子孫女、操持家務的同時,不耽誤掙些零花錢。在她看來,生活確實比以前好多了。

“‘非遺+電商’讓擁有悠久歷史的織金蠟染走出了山鄉、致富了百姓。”織金縣婦聯主席黃英告訴記者,織金蠟染、刺繡手工藝品已經走出國門,賣到了美國、英國、日本等國。

知名度在提高,訂單也紛至遝來。繡娘們一邊用蠟刀作畫,一邊唱著苗族山歌,生活有滋有味。黃英說,近來,織金縣已經在多個社區和村寨開展蠟染、苗繡手藝培訓。“我們不設門檻,只要願意學,都可以來。”她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