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小企業戰疫:現金為王、積極自救,熬過寒冬便是勝利

近日,業界對於疫情衝擊下的中小企業生存問題非常關注。這也難怪,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主體,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5%,工業產值、實現利稅分別佔到全國的60%、40%左右,最重要的是吸納就業人數佔城鎮就業人口的80%。換言之,我們每10個人中就有8個人在中小企業就職。

而中小企業的抵抗風險能力非常脆弱。清華、北大和北京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公司一項對1435家中小企業的調查顯示,如果疫情持續3個月以上,中小企業就會受到大規模重創,因此,幫助中小企業安全度過疫期,就顯得格外重要。

現金為王、壓縮開支、積極應對

在當前的環境下,企業首先要做的是,分析疫情對於行業和企業的影響。

如果是長期負面影響的話,一些實力較弱、缺乏競爭力的中小企業,不如及時退出市場,這樣對於企業和股東來說損失最小。比如重點疫區的中小服務企業,其實關門還真的是“大吉”。如果影響只是短期、疫情過後就恢復的行業,企業又在區域市場有一定競爭力的話,那麽就建議考慮如何平穩度過疫期、規劃後期發展的大事。

因此,大多數中小企業更現實的問題就是: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度過疫情寒冬,迎接未來的勝利!中國有超過3000萬家中小企業,涉及各行各業、不同地區和不同的組織結構。它們各自的情況不盡相同,遇到的困難也不一樣,因此只能給出幾個通用建議:

1.明確、強化現金為王的意識。要知道,在非常時期,沒有現金流的話,利潤創造能力再強的企業也會死掉。因此,企業必須重視現金流的管理,妥善規劃和使用好現有資源,同時設法創造現金流來源。

有一家圖書電商的做法就值得借鑒。它的庫房所在地區因疫情受控,所有訂單都無法寄出,因此業務受到了很大衝擊。這是不可抗力,通常多數企業就只能坐等疫情過去。它卻采取逆勢大促的做法,現在下單可享受超級優惠,同時向用戶坦承庫房受疫情影響需要延遲發貨。這種誠信、讓利的做法得到了廣大用戶支持,不少人甚至成為“自來水”幫助宣傳。訂單數量隨之大幅增長,順利回籠寶貴的資金,資金短缺迎刃而解。

2.壓縮一切不必要的開支,讓自己活得盡量長久。在業務停滯階段,壽命比對手長便是一種優勢。資源有限、獲取現金不易的情況下,唯有壓縮開支才能實現這個目標。通常企業節流無非是幾個手段:裁員、臨時降薪和收縮支出。力度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把握,總體上建議從嚴不從寬。

有些企業在裁員時容易陷入誤區,甚至聲稱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員工。事實上這是非常不理性的做法,優勝劣汰本來是正常機制,裁去冗員和不合格員工,既是對優秀員工的肯定和激勵,又可以減輕公司的財務包袱。相比全員降薪的老好人做法,適當裁員能提高員工凝聚力和效率,更加有利於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3.充分利用疫期之機,優化內部管理、開展線上培訓或拓展線上業務。企業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存在一直改變或優化的想法,但平時沒有充裕的時間來開展類似的工作。業務停滯狀態下,疫期的員工時間類似於沉沒成本,完全可以用於優化制度、開展培訓或拓展新興業務。雖然有些工作不會產生實際收益,但卻能夠提高員工素質和企業競爭力,不失為意外的無形收益。

爭取利用外部資源,但立足於積極自救

在開展自救的同時,中小企業還可以爭取外部的資源支持。

近來,我們看到阿里、京東、美團等平台企業相繼發布了針對商家的支持政策,從流量、傭金減免到資金支持等各個方面幫助平台商家抵抗疫情,共渡難關。一些大廠商還公布了對供應鏈企業的支持計劃。比如三星,就計劃向國內供應鏈企業提供21億美元援助,幫助它們抵抗疫情的衝擊。

平台和品牌出手相救商家和供應商,體現了它們的社會責任感,同時也是利益相關。對於平台和品牌來說,優質商家和供應商是其核心競爭優勢之一。平台和商家、品牌和供應鏈是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無論出於何種目的,平台和品牌都不願意看到商家和供應商受到疫情衝擊。如果有機會的話,中小企業不妨爭取平台和品牌的資源援助,讓自己活得從容。

此外,國家和地方也非常關心中小企業的生存。截至2月11日,共有27個省市發布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中小企業可以好好研究下各省市的政策,充分利用其中的稅費減免來減少開支。有些省市的支持政策,可能需要企業主動申請才能享受優惠。為了企業生存大計,麻煩一點是值得的。

近日,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在談到中小企業救助時表示:“真真正正的救助是自救,企業首先要想辦法自己救自己。”這句話乍一聽有些刺耳,但卻是非常中肯的。無論是平台和品牌的援助計劃,還是國家和地方的支持政策,覆蓋面和時間都很有限。

中小企業可以爭取外部資源支持,但必須立足於積極自救,畢竟市場競爭還是靠能力說話。

(編輯:孫明勝 校對:顏京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