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G引擎,給數字經濟提速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5G與數字經濟的融合不斷深化,一方面提供了產業換代升級的新動能,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對5G網絡安全、商業模式、知識價值等的冷思考。21日召開的世界5G大會·5G與數字經濟新動能高峰論壇上,談及5G提出的新要求,科學技術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曦認為主要有五個方面:盡快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研發下一代5G通信技術、深化5G行業應用、關注和解決5G應用中的安全問題,以及至關重要的,抱持開放態度進行國際合作,推進5G的持續發展。

“與當前幾代通信技術相比,5G最大優勢體現在連續廣域覆蓋、熱點高容量、低功耗、低時延、高可靠等方面。5G在已有通信技術的人人互聯的基礎上,同時解決物物互聯和人物互聯的問題,從而真正開啟萬物互聯的新時代。”王曦表示,G20杭州峰會上發布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中提到,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和普及的今天,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已經成為關鍵的生產要素,而生產要素要發揮出最大的投入產出效果,就必須依賴更加安全、更高密度的現代信息網絡。5G技術將從底層網絡基礎設施開始,推動現有信息網絡完成革命性的創新,並滲透到與數字經濟息息相關的各個產業鏈環節,賦能數字經濟促進傳統產業的深入融合轉型升級,並擴展新型產業業態和商業模式。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以詳實的統計數據闡述了移動通信技術的進步對經濟社會的助推作用,“根據GSMA和德勤對14個國家的數據應用與經濟增長的研究,移動數據應用增加100%,人均GDP增速提升0.5個百分點,這還只是基於對3G的研究得出的結論,4G和5G時代的增長只會更多。很少有一個行業、一個業務能對GDP的貢獻這麽大。”

鄔賀銓對“以移動經濟支撐數字經濟”的未來寄予厚望:2018年全球與中國的移動通信普及率均超過100%,中國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普及率均高於全球平均水準,隨著5G逐漸“平民化”,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擁有4.3億個5G連接,5G用戶將佔我國移動用戶的28%、全球總量的1/3,中國會成為全球最大的5G市場,這指向一個更加龐大和強勁的經濟引擎。

鄔賀銓強調,5G的作用就是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產業技術更好地結合起來,它將和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一起,以三足鼎立之勢更好地支撐數字經濟的發展。

以下為嘉賓發言實錄:

以移動經濟支撐數字經濟

全球人口幾乎都生活在移動通信的世界裡,中國和全球的信息普及率到去年年底都超過了百分之百,而且中國的水準還超過了全球的平均水準。中國的獨立移動用戶普及率為82%,超過世界平均水準,當然,跟歐洲、美國比還有差距。

移動互聯網用戶佔互聯網用戶的比例是99%。GSMA的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互聯網的普及率是51%,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率是47%,而中國移動互聯網普及率是59.6%,超過了世界平均水準。

到2018年底,我國固網家庭寬頻普及率已達到了86%,到今年9月,更多用戶接入寬頻,而且100M以上的比例很高,達到80%以上。到2018年,全球移動平均下載速率只有17M,而中國平均速率跟全球平均速率相當,今年第三季度提升得更快。

提速降費後,無論是移動資費還是固網資費都是原來的10%,也就是說下降了九成。目前絕對資費已遠低於發達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資費水準與發達國家接近。

大概到2025年,5G用戶要佔到我國全網移動用戶的28%,佔全球總用戶數的三分之一,中國成為最大的5G市場。

去年年底,全國的移動通信基地台數有648萬個,其中4G基地台超過一半,為372萬個,中國的移動通信基地台數約佔全球的一半,而4G的基地台數超過了全球的一半。到了5G時代,未來宏基地台數量可能會跟4G差不多,而微基地台可能是宏基地台的2—3倍,甚至更多,也就意味著差不多有4G四倍數量的5G基地台需要建設,今年5G網絡已經覆蓋了全國50個城市,明年預計會覆蓋所有的地級市。

5G不單是在推動經濟發展,而且還能促進就業。根據2018年中國移動生態對就業崗位的貢獻,三大運營商加起來約120萬人,當然還有基礎設施的供應商、設備供應商等相關領域的崗位數量,加起來共約800多萬人。

數字產業發展需要協同

在數字經濟、數字革命的時代,我想利用戰略管理產業鏈或價值鏈的分析,把相關概念和技術厘清。

數字經濟首先要有數據,而數據要有來源。數據來源就是物聯網,由大量傳感器搜集大量數據。這些數據要存儲,要取用,就要用技術對數據進行處理。AI技術就像大腦一樣,對數據處理以後得出結論。這些結論會指導人們的行動,當然,也會有機器人根據指令采取行動。

所以,我提出一個新的概念:數據革命或者數據經濟價值環。

實際上數字產業本身就是如今說的供給側,供給側是要解決經濟社會提出的各種問題,即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技術,解決醫療、教育、旅遊、金融、工業、農業、國防等方面的問題。5G通信技術不光支撐供給側,而且支撐需求側,加上集成電路這一硬體技術,就形成了數字經濟。

5G技術要和AI技術、傳感器、物聯網等技術協同發展。像摩爾定律顯示的,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每隔兩年就會增加一倍,看似好像是一個物理學的問題,但其實更重要的是協同作用。

要想實現數字技術對經濟的貢獻,需要可持續、可盈利的商業模式來支撐,各個環節的企業都要有自己的核心能力來提供產品或服務。這些產品和服務包括平台、生態、網絡等,數字產業不是一家獨大,產業鏈不配合是不行的。5G技術將帶來社會治理結構問題,作為基礎設施的5G在價值環裡的作用,不僅僅是自身創造價值經濟,更重要的是支撐整個價值環的運作,支撐整個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革命的實現。

另外,數字時代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網絡安全,網絡安全需要討論國家在其中起到什麽作用。在泛數據下的網絡安全也需要協同努力,需要公共政策的參與,由政府來保證或者推動、調整。一定要有產業政策,因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和產業的發展面對來自技術、商業模式和公共政策的挑戰,政府的推手非常重要。

5G網絡應按價值計費

經常有朋友問,說流量的質量怎麽越來越差呢?為什麽帶寬永遠不夠用?從貝爾發明電話之後,通信行業曾經可能有最好的商業模式。我們曾經為距離付費,有長途電話、市內電話、國際電話,正是因為那時候是這種為時長、為距離付錢的商業模式,所以全球最大的公司是AT&T,其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價值,於是也能夠養得起像貝爾實驗室這樣的研究機構。今天最重要的發明,如半導體、無線電甚至雷射都是貝爾實驗室和AT&T那個時代出來的。但是,互聯網技術出現之後,通信網絡逐漸被IP網絡所取代,流量消費進入包月模式,讓互聯網得到普及。

互聯網上是沒有時間和距離概念的。全球運營商在5G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過程中,有一個非常大的難題就是資本不夠,這其中更重要的是資本市場的不支持。因此在未來5G大規模投資的過程中,我們要在研究5G技術的同時研究其商業模式。

在3G、4G時代,全球的電信運營商基礎網絡逐漸走向管道化。公路有點像管道,電力有點像管道。這些基礎設施的管道化有它的道理:第一,技術變革不是那麽快;第二,通過上百年的演化已經形成了基礎設施、監管者和用戶之間的聯繫。但是,今天運營商的管道化面臨非常大的問題。第一,沒辦法給關鍵的應用提供一種高質量的服務。今天的網絡沒有快車道,全部都是普通路。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在未來如果沒有很好的商業模式,5G就轉動不起來。

所以,研究5G時代如何收費非常重要。而大家願意為恰當的價值付恰當的費用。

5G時代最核心的觀念之一就是把一張網切片了,銀行有銀行的專門網絡,4K/8K有專門網絡,不同網絡根據時延、安全等級、功耗等會有不同的網絡技術來支撐。在網絡切片化之後,下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就是如何針對不同的客戶設計出不同的商業模式。如果採用簡單的流量製,這張網的投資回報就會很困難。更關鍵的是,連接的終端是如此之多樣,其結果要麽收費太高,要麽網絡提供不了。

在5G實現萬物互聯的時候,商業模式是5G生態系統中被大家忽視的一個問題。我認為需要有一種價值計費的方法,根據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服務質量來收費。也就是回歸時空計費的模式,根據不同的價值應用,不同的時延,採用多變量計費,才能使生態系統更加健全。

5G鋪開速度遠超4G

從5G的全球部署速度來看,4G元年時,只有4家運營商部署了4G網絡,3家終端廠商發布了產品;而今年作為5G元年,全球已有30多家運營商部署5G,40多家終端廠商發布5G終端,每家終端廠商提供的產品也不盡相同。所以說,5G的鋪開速度遠比4G要快得多。

今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在10月31日的5G商用啟動儀式上,運營商們分享了各自企業在5G發展方面完善的推廣計劃,令人振奮。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在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表示,今年年底將在全國50個以上的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到2020年年底,5G商用服務的覆蓋面將超過300個城市。世界5G大會開幕式上,工信部部長苗圩也介紹說,目前中國5G套餐簽約用戶已達到87萬。可以看出,5G的發展速度非常之快。

5G元年才剛剛開啟,5G產品已經非常豐富了。截至2019年10月,全球採用高通5G解決方案的、已發布或正在開發中的5G終端產品已經超過230款,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加。除了手機之外,5G熱點和CPE(用戶端設備)也是5G應用中重要的一部分,CPE設備能為家庭中多個不同的終端提供良好的網絡連接。

未來萬物互聯,意味著萬物都要聯繫起來。廠商向物聯網設備商提供了廣泛連接的5G模組,現在大家經常看到的果汁機、抓娃娃機等一些設備中已經有了通信的模塊。未來在5G技術的加持下,相信會出現更先進的設備。

高通委託市場谘詢公司IHS Markit做了個有關5G經濟的研究,預計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造13.2兆美元的經濟產出。屆時,5G將在製造業、交通運輸業、建築業、公共事業、采礦和采石業這五個行業中實現全球經濟產出6.6兆美元。5G將改變的絕不只是我們使用手機的習慣,它是對我們的生活方式、對整個移動生態系統和對整個社會的重塑和顛覆。5G還將變革我們的工作方式。比如,處在不同地域的同事可以借助VR眼鏡實現遠程協作辦公;而且,未來的XR、VR和AR設備也會非常輕薄,便於攜帶。VR眼鏡也可以被用於智能工廠,由工廠的管理者佩戴。因為具備低時延的優勢,5G技術將使未來的工廠更加先進。

談及智慧交通,保證安全是第一要務。因為總有人類視距無法觸及之處,但為汽車裝配傳感器後就可以拓寬視域,提高路口避障和車與車之間的通信能力,以及路口通過效率。有種觀點將未來的汽車比作有輪的智能手機,雖然有些極端,但是汽車行業確實將會因5G而改變。

5G是人工智能加速器

5G的三個核心特點是高密度、低時延、高帶寬。這將給人工智能帶來什麽,5G和人工智能的結合又能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什麽?

首先看高密度,在5G時代,每平方公里內可以連接多達100萬台設備,而且這100萬台設備不需要通過其他中樞,就可實現設備和設備的直接連接,這對人工智能意味著什麽?

我們做了一個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比賽。它與其他機器人比賽的不同在於,每一個機器人都是強化學習的系統,通過高密度、低時延的互聯,整個機器人球隊可以進行強化學習,在強化學習的結果下,這些球員能夠實現微妙的配合,球員能做假動作騙過守門員。這些研究結果應用到了京東物流無人倉,無人倉裡所有的機械臂,甚至每件商品都可以通過人工智能連接起來,這極大地提高了倉庫的效率。

5G的另一個特點是低時延。5G的時延理論上可低至1毫秒。大家去醫院看病時,從針頭刺到皮膚到感覺到疼,時延是50—60毫秒。低時延將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以體育比賽直播為例,可以布置多個高清分辨率的攝影頭,通過5G不斷捕捉球員的比賽瞬間。然後將這些畫面上傳到雲端,生成、剪輯、自動合成。理論上講,每個人可以看到完全不一樣的比賽。

高帶寬頻來的高速度大家都比較清楚。從消費者角度來講,高速高帶寬意味著很多變化。以娛樂消費為例,在5G時代,大家會更頻繁地使用視頻流媒體,會更多地去體會沉浸式體驗等。當然,還會更多地觸發5G和媒體的融合,如人工智能主播。

未來,可信賴的AI,將是智能與經濟創新融合的新原點。可信賴的AI,反映的是人類在技術方面的人文精神。我們看到,5G讓遠程手術成為可能,使個性化教育成為可能,但這一切離不開每個企業建立可信的AI,讓每一個服務更有溫度,以用戶為中心來推動人工智能建設。

5G安全要整體考量

5G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強大的抓手,也是其強大的動力。未來,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慧城市將成為5G推動萬物互聯的重要落地場景,這也是中國數字經濟和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彎道超車的機會。

5G究竟安不安全?需要用整體思維看,不能只看5G技術本身的安全性,還要看5G帶來的技術和業務變革引發的安全問題。5G作為一個通信協議,從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考慮了很多安全性因素,所以這個協議肯定是安全的,但是它改變了整個行業、業態甚至整個世界,那這些新的變化可能會帶來新的安全挑戰。5G時代的安全挑戰表現在3個方面:漏洞無處不在,沒有攻不破的網絡;海量設備,攻擊面無限擴大;虛實空間打通,網絡攻擊可實現物理傷害。

最重要的一點,5G推動了物聯網的發展,將虛擬的網絡空間和真實的物理世界連到了一起。過去的網絡攻擊,無非就是電腦上的文件讀不出來了,未來通過物聯網和5G網絡,所有網絡的攻擊都可以變成物理傷害,這種傷害不只是影響你的電腦,還會直接攻擊各種基礎設施、各種工業設備。

在未來5G時代、物聯網時代解決網絡攻防最大的一個挑戰,就是如何打造網絡時代的雷達,使得像隱身飛機一樣的網絡攻擊能夠被看見。如果還是用傳統的防守手段,殺毒軟體、防火牆、入侵檢測老三樣,這些對網絡戰幾乎無效,這麽長時間都沒有發現來自外圍的潛伏攻擊,談何防守,談何阻斷。

所有的網絡攻擊都會在網上留下一些痕跡,如果能夠把所有的痕跡用大數據采集到一起,那所有的攻擊也都能夠從大數據中發現。這幾年,360一直在構建網絡安全大腦,這是一套可以實時分析、阻攔、溯源、切斷漏洞的完整體系。網絡安全大腦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目前已經成功應用於實踐,率先發現針對中國的境外APT組織超40個,主流廠商漏洞超2000個。

(發言摘要由科技日報記者崔爽 付麗麗整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