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三角探索區域協同治理:頻被提及的新安江生態補償是什麽

去年9月,在大閘蟹即將上市之際,江蘇洪澤湖大量魚蟹突然死亡。經蘇皖兩省環保部門調查認定,原因系上遊泄洪夾帶汙水造成。

再追溯到近二十年前,蘇浙邊界更是發生過,因不滿江蘇盛澤印染廠長期亂排汙水,毒死下遊大量魚蝦,浙江嘉興漁民憤而自沉28條船隻堵截河流的大事件。

洪澤湖的螃蟹不能白死。如何避免類似“跨省汙染慘案”發生?

5月22日,長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領導座談會舉行,當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同時舉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共保“綠水青山”是重點之一。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本次會議的成果發布會獲悉,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提到了聚力推進“六個一體化”,其中之一便是“生態環保一體化”。

他說,共建長三角生態廊道,將規劃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推廣完善“跨流域、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

同時,推動長江、太湖、洪澤湖、滁河等重點水體跨界汙染治理,聯合開展大氣汙染防治等等,努力建設綠色美麗的長三角。

什麽是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

新安江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境內,是浙江千島湖的上游水源地。假設上遊的新安江出現水汙染,勢必將影響千島湖水質。

2011年,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啟動,浙皖聯手共治。

第一輪試點是,兩省簽下了“對賭”協議,若年度水質達到考核標準,則浙江撥付給安徽1億元;若年度水質達不到考核標準,則安徽撥付給浙江1億元。也就是說,安徽通過犧牲不少工業GDP等方法,力保新安江水質,若達標,下遊的浙江掏錢補償安徽。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新安江生態補償模式在本次會議的不同場合,甚至此前的其他會議場合,被頻頻被提及。

上個月舉行的淮河生態經濟帶首次聯席會上,在談到跨界汙染治理時,安徽蚌埠市市長王誠等人也提出,可參照新安江生態補償模式,協同治理。

如今,新安江及千島湖水質已獲明顯改善。業內專家認為,浙江雖然掏了不少錢給安徽,但自己也是受益良多。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劉志迎認為,實踐證明,生態補償機制的模式是有效的。但從本質上講,還是要從根本上注重產業選擇,選擇無汙染、少汙染或可控汙染的產業。

他認為,不能一味由上遊作出犧牲,而是要上下遊同時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