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皇上玩的核桃才38mm!老祖宗究竟是怎玩核桃的?


「文玩核桃越大越值錢,越大越好」,這也許是很多文玩人初入核桃坑聽見最多的安利了。但是說得最多不代表它就是正確的呀!核桃越大越好?那都是騙局!



現在正是盤核桃的好時節,核友們也都蠢蠢欲動想要入手了,核桃要50以上的,青皮要60以上的。朋友們,要是再聽到這種話,趕緊把他拉黑吧!



文玩核桃越大越好,這其實都是炒作出來的。不是說你的核桃大,把別人都比下去,你就更牛逼。皇帝不差錢吧,人家玩得都是38的核桃!不信來看!

看吧,皇帝禦賜的核桃,只有38大小,妃嬪們玩的核桃甚至不到30,所以呀,玩核桃還是得玩適合自己手掌大小的,太大了玩不轉,玩一次摔一次,何苦自己找虐呢!


玩核桃追求大,其實是在文玩核桃炒作之後,嫁接核桃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大,商家們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鼓吹「越大越值錢」,賺得盆滿缽滿。


但是,傳統玩核桃,哪有那麼多講究,揉就是了!老郭都說了,核桃太多壓根玩不過來,還不如就隻揉上一兩對,一揉就揉個幾十年上百年,揉到玉化了!



今天咱們就來看看,老祖宗是怎麼玩核桃的。


核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把玩的?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從漢朝核桃開始當做把玩品,這一觀點,是依據徐州出土的漢墓石刻畫像「戲丸圖」;還有一種說法,是主流說法,稱核桃是在明朝時期開始把玩的。



明朝天啟皇帝朱由校就特別喜歡把玩核桃,只要一有空就開始把玩,他特別迷戀核桃,還自己親手雕刻核桃。也因此,有了「玩核桃遺忘國事,朱由校禦案操刀」的核桃野史流傳至今。


木匠皇帝朱由校


但是玩核桃的鼎盛時期還是在清朝,乾隆皇帝就特別喜歡核桃,使得整個時期的人都愛把玩核桃。宮內玩賞核桃之風更甚,手中有一對好的核桃竟成了當時身份、身價和品位的象徵。



當時京城曾傳言:「貝勒手上有三寶,扳指、核桃、籠中鳥。」每逢皇上或皇后的生日,大臣們會將挑選出來的精品核桃作為祝壽賀禮供奉,揉手核桃的價值由此可見一斑。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提到在養心殿發現好幾對乾隆爺的山核桃。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仍保存著十幾對揉手核桃,其色澤為棕紅色,分別存放在雕刻精美的紫檀木盒內。


當然,網上還流傳著各種皇帝玩核桃的故事,其中「公公代盤核桃」最為吸睛。說是皇帝沒空玩核桃,但是實在愛得緊,怎麼辦?就專門找公公代摶核桃,還弄了套像模像樣的「挑選機制」!玩好了,還能加官進爵!



現在想來,啼笑皆非。故宮博物院專門從事清宮文物管理和研究的毛憲民先生,他所著的《故宮片羽》中提到,故宮裡確實有核桃,數量只有十幾對,但是說出來可能會讓很多人失望,最大的一對核桃33mm的,最小的一對25mm的,品種也不是今天我們玩的那種獅子頭、官帽等,都是一些山水人物雕刻的題材,以秋子居多。




皇帝國事繁忙,玩核桃自然也不可能像如今咱們玩友們,天天刷天天盤的,最多有空了摩挲揉一揉,講究的還是一個強身健體的養生作用以及欣賞精美雕工的賞玩作用。



古代民間小兒有個歌謠:"核桃不離手,能活八十九,超過乾隆爺,閻王帶不走。"由此可見,乾隆爺可謂是核桃的鐵杆身份。直到如今,文玩核桃的養生作用依然是很多人選擇文玩核桃的原因。



除此之外,現在玩核桃更講究了,隨著把玩時間長久,核桃會出現包漿,變得如琥珀一般的美麗。在此把玩期間,我們領悟了核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心境和無窮的樂趣,也因為核桃的原因,結交了志趣相同的朋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