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發展生態旅遊從保護物種開始

近年來,生態旅遊在全國各地發展得如火如荼,利用獨特的自然資源開展生態旅遊並形成特色高端服務,成為未來休閑旅遊業發展的一大趨勢。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一些地方所謂的“生態旅遊”,不過是將與自然略有聯繫的傳統旅遊景點和項目掛上“生態”的名頭,甚至不惜舍本逐末,靠破壞性的資源開發賺取短期利益,從而導致新的環境破壞、發展後續乏力,最終在同質競爭下失去特色和優勢。

生態旅遊有其特殊性。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定義為以自然區域為目的地、以享受和崇尚自然並促進保護為目的、在環境上可持續並負責任的旅遊,要求降低遊客影響,積極倡導當地社區參與以提高其社會經濟狀況。這就意味著,做好生態旅遊關鍵在於“保護”二字——既要保護自然環境和物種多樣性,又要保護當地居民的福祉。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物種保護。

非洲以廣袤的東非大草原和多樣的野生動物景觀而聞名。相較於保護區外人類干擾嚴重的地方,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可以讓物種自由地繁衍生息,人們在那裡更容易看到動植物資源。正是這種高遇見率,使得向導可以在不干擾野生動物的原則下帶領遊客在固定線路觀賞遊獵,這已成為許多非洲國家的重要收入來源;而成為一名收入豐厚的野生動物向導,也成了很多當地人的夢想。這樣的生態旅遊模式,將物種保護和當地居民福祉緊密聯結,取得了良好效果。

去南極看企鵝,去南美看羊駝,來中國看熊貓、金絲猴……可以說,作為生態旅遊的基石,物種保護奠定了一個地方旅遊資源的獨特性和潛在的經濟效益,而健康的物種種群則依賴於有關部門的保護、研究、管理以及對於旅遊影響的科學控制。

麋 鹿

相較於傳統旅遊,生態旅遊的遊客承載數量小,且遊客體驗會隨著遊客數量的增加而受到負面影響。以觀鳥為例,一般目標鳥種並不會在一個地方長待,這就需要旅遊服務提供者靈活地幫助遊客確定鳥類的位置;在有遮擋的情況下,只有特定的位置才可能觀看到鳥類,為了保證旅遊的滿意度,必須要給遊客數量設定一個上限……雖然從短期上看,以上做法會影響眼下的旅遊收入,但卻符合長期的可持續經營原則——畢竟,在低量高質的前提下提高其他配套裝務收益,會比單純追求遊客數量更為明智、有效。

野生動物的出現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為了提高遇見率、增加遊客的滿意度,地方管理部門需要通過監測和研究,確定較為穩定、可供觀測的物種類群;同時,類似的深入研究也可為遊客提供更為詳盡的認知,包括某種野生動物的行為特點、繁殖周期、歷史變化與人類關係等。試想一下,通過導遊或向導將這些故事娓娓道來,是不是給一片看似無異的平淡山水賦予更多魅力呢?為了減少對物種的干擾,開展生態旅遊的地區還需要研究制定一系列管理規範和遊客須知,包括:如何讓遊客更加文明、友好、舒適地參觀體驗,與野生動植物保持多遠的距離才安全,怎樣才不會影響到它們的正常生活行為……

在發展生態旅遊中做好物種保護,也離不開周邊社區居民的重視和參與。因此,應該將生態旅遊的部分收入反哺給當地社區或居民,具體可通過建立收入分享機制、雇傭關係,或鼓勵食宿、手工藝等自主經營活動來實現。未來,國家公園將成為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的主要類型,而生態旅遊因其深入體驗、低遊客量、高收入、低環境影響的特點,將成為國家公園發展旅遊的主要形式。面對廣袤的國家公園管護面積,必須發動社會力量、建立保護小區,實現保護與發展雙贏。例如,三江源國家公園所在的青海省玉樹昂賽地區,正在當地社區發展以尋找雪豹為目的的生態旅遊服務,以期帶動更多人從保護中獲益。

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所有基於生態和自然環境的旅遊都可以被稱為生態旅遊。而生態旅遊也不是生態保護和旅遊簡單“自由戀愛”的結果,而是一段計劃周密的“婚姻”,每一步都需有認真的考量,如此才能皆大歡喜、長長久久。(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