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無"壯陽葯竟成網路"爆款"?起底跨省製售假保健品鏈條

新華社武漢5月22日電 題:「三無」壯陽葯何以成為網路「爆款」?——起底跨省製售假保健品鏈條

新華社記者梁建強

幾捧西地那非粉,幾捧玉米粉,在臉盆裡混合攪拌後,裝入膠囊,精美的包裝盒上堂而皇之地標註上具有「壯陽」「補腎虛」等功效——這樣沒有正規生產廠家、沒有準確生產日期、更沒有經過相關品質檢測的「保健品」,竟通過網路銷往20多個省份。

資料圖:警方查獲虛假保健品。(圖文無關)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小作坊裡加工成的「三無保健品」,在網路平台為何能夠暢銷甚至成為「爆款」?記者進行了調查。

一批網購低價保健品牽出售假大案

今年2月,打算開辦一家保健品店的李先生,從網路平台上採購了一批貨物。到貨後,其中部分保健品引發了他的懷疑。

「我在網上可能買到了一些假貨。」李先生選擇了報警。警方將這些盒子上印著「速效壯陽」等字樣的可疑產品送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進行檢測。檢測發現:送檢的多款產品並無正規生產廠家,屬於「三無」假藥,並非法添加了俗稱「偉哥」的西地那非。

這樣的「保健品」,是怎麼流入市場的?

警察機構追查發現,這批假藥購自一家拚團購物APP中的店鋪——「猛男天堂」,店主為山東人王某。經過實地排查,警方鎖定了一幢疑似為倉儲、發貨窩點的二層樓房。

近期,警方經過持續調查及布控,將王某成功抓獲。

參與辦理案件的專案組民警透露,警方進入樓房時,工作人員還在忙著對即將寄送的貨物清點打包。房間中,擺放著一個個巨大的紙箱,裡面放著數千盒「虎虎生威」等不同品種的「保健品」。二樓則擺放著多台電腦,客服人員正忙著回復客戶顧問、填寫快遞面單、列印發票等。

三地形成製售假貨鏈條

「三無」假藥從何而來?專案組追蹤發現,一條涉及湖北、河南、山東的製假、售假鏈條已經形成。

警方順藤摸瓜,發現了一批西地那非由武漢被運往鄭州。在一個製假窩點,辦案人員抓獲了涉嫌製造假藥的「上線」王某敏,並查獲了半成品假藥膠囊1萬餘粒。

據王某敏供述,從2017年5月至今,她先後組織生產了「鹿鞭丸」「採花賊」「美國黑豹」「虎虎生威」等10餘種「保健品」,但其並不具備食品、藥品相關的生產資質。

王某敏以每25公斤1萬元的價格,從武漢先後購買了75公斤西地那非粉末。生產過程則完全沒有標準,場地沒有經過衛生消毒,西地那非的添加劑量也十分隨意。

「一般是幾捧西地那非粉,加上幾捧玉米粉倒在臉盆裡,攪一攪,用膠囊一舀,蓋上蓋子,就做出來了。」王某敏交代,「玉米粉是從鄭州的菜市場買的,西地那非放多少全靠估計。」

用這種方式生產的「保健品」,一盒的成本只有幾角錢,但在網路中的售價則是十餘元至數十元不等。

辦案人員介紹,這一窩點生產的「保健品」,雖然有不同的包裝,但成分其實完全一樣。一些產品的說明書中,宣稱「心臟病、高血壓患者可服用」,但實際上,對於患有心血管系統疾病的人而言,西地那非使用不當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用量過大甚至可能導致猝死。

警方初步估算,王某敏所購得的西地那非,足以生產上百萬粒假藥。

8萬元「刷單」成為網路「爆款」

在湖北,警方鎖定了西地那非的來源;在位於鄭州的王某敏的生產窩點,警方查獲半成品假藥膠囊1萬餘粒;此外,山東招遠警方從銷售產品的王某的銷售倉庫中,查獲了假藥成品10萬餘粒,涉案總價值預計超過500萬元。

小作坊裡加工成的「三無保健品」,在網路平台中為何能夠暢銷?記者調查發現,網路「刷單」讓銷售量「虛高」,是犯罪嫌疑人招攬生意的重要方式之一。

警方調查發現,2017年,王某在拚多多上開設了多家網路店鋪。隨後,他上架了「虎虎生威」「德國黑金剛」等多款「保健品」。為了讓更多客戶能在檢索時看到自己的店鋪,他先後投入近8萬元「刷單」,將商品變成了「爆款」。

藉助「刷單」偽造銷量,王某的生意有了明顯起色。以今年1月為例,王某售出假藥6000餘單。

相關銷售記錄顯示,自王某開設網店以來,各類「保健品」被銷往20多個省份。「刷單」等異常經營狀況,被網路平台發現後,王某被處罰7.7萬元。

社會問題專家、武漢大學城市安全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重生認為,跨多省製假售假形成鏈條,並在網路中成為「爆款」,說明在監管層面存在疏漏。「一方面,工商、食葯監、警察等相關部門需要加強聯動,形成打擊合力;另一方面,對於發現的製假售假行為,也要加大打擊力度。不能隻盯著線下的實體店,也要多關注線上的銷售。」

「作為網路銷售的平台方,必須把好『準入關』,對於涉及藥品、保健品的相關店鋪要嚴格審核相關的資質。」尚重生說,對於發現存在「刷單」、售假等違規違法行為的店鋪,處罰也應該更有震懾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