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4件傻事在耗費你的生命之根!

仰望岐黃中醫 性命 心靈

關注並在公眾號首頁回復關鍵字:

回復「入群」:加入中醫養生微信群

回復「切脈」:比現場魔術更裝B,3分鐘教會你老中醫切脈

回復「自學」:找不到好中醫?岐黃原創15天中醫零基礎入門

回復「減肥」:10秒減肥操,效果好到爆!

回復「音樂」:聽中醫專屬五臟音樂就能調和養生、懶人必備

大家都知道,從一個人的臉色方面就可以大致看出這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如何,而平時我們常說的臉色不好,其實也就是指一個人的氣血不足。

氣推動著血,如果身體的氣血足,生命便會朝氣蓬勃,由內而外的美麗。如果氣血不足,生命看起來便會萎靡蒼白不那麼可愛。

而想要氣血充足,除了補,先學會別損耗,別揮霍。聰明如你,避免這些,便會省下很多氣血。

一、運動不當

運動能讓氣血通起來,特別是身體有濕氣的人,出點汗,特別能把濕氣帶走。

但是,這隻適合於陽氣尚足但氣血不暢之人,或為飲食厚膩,或為久坐不動,或為思慮過度,但絕不適合於氣血大虧之人。因為虛人陽氣固攝的功能不足,運動後陽氣耗散致氣更虛。

另外運動屬生髮,應該是春夏白晝之事,而現在很多人都是晚上運動健身,看似彌補了白天的運動不足,其實違反了大自然「生長收藏」的規律,只會讓人的氣血更受傷。

岐黃小廣告

千古養血名方:玉靈膏,蒸過100次後吃了不上火、不甜膩,補血益氣、安神改善睡眠、益脾胃,適合女性氣血虛、月經偏少、蹲下起來頭暈、睡不好煩躁,面色萎黃、嘴唇蒼白無血色、精力不濟、脾胃虛弱;玉靈膏補足正氣、陰血,可以使得面色紅潤、氣色好、精力充沛。

如果出現以下癥狀,證明你運動有問題了。

★ 運動後感覺疲勞而不是輕鬆。

★ 月經遲來,量少。

★ 沒有食慾,消化不良。

★ 情緒不穩,易衝動。

★ 失眠、多夢、嗜睡,醒來腦袋昏又沉。

二、飲食不對

1.狼吞虎咽

吃飯速度過快,食物就沒有唾液的包裹,大塊地囤積在脾胃中,白白消耗身體的氣血去消化他們。

2.重口味

越有味道的食物越是要消耗精氣去運化。現代人尤其喜歡重口味,辛辣過多,耗氣傷神。而吃粗茶淡飯越有味道,才是身體強健,元氣足的表現。

3.不吃五穀

很多時候,我們最先捨棄的,往往是你最不該捨棄的東西。比如,五穀。「五穀為養」,最養精氣神,也最養氣血。

岐黃小廣告

論調理脾胃、祛濕的效果,八珍粉當仁不讓。八珍粉這個方子時至今日已經有很多配伍、這個當年慈禧太后的養生用品發展至今、側重也各不相同。在這款八珍糕方子裡面,山藥、蓮子肉、白扁豆都是健脾補脾;茯苓和薏米是利水祛濕;芡實收澀養身,山楂消食健胃,麥芽舒肝健脾和胃。這樣一來,整個方子有陰有陽,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難怪有人說,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第一糕。

三、情緒不良

不良情緒,對人體氣血消耗是最大的。要知道,我們每個起心動念,謀慮也好,憂思也好,生氣也好,煩惱也好,都在消耗氣血。

現代人的問題是大腦用過度了。我們都知道,僧道修行之人多無病且高壽。和尚吃素,道士辟穀,從這一點就可以反證,世人靠吃補品吃營養去增長氣血乃是迷途。

修行人修什麼?修的是心,他們的法門說到底是靜心的法門,六根清凈,說到底是一個減字。

四、節奏太快

現在人什麼都講快,成名要快,吃飯要快,坐車要快,說話要快……要知道,快就要劇烈的消耗能量,後果必定是死得也快。

但人類的趨勢註定是會越來越快的,因為工具在發展、技術在發展。可我們的身體跟得上嗎?我們的氣血功能跟得上嗎?

所以應該讓自己靜下來,慢下來,這才是一種蓄積能量的狀態,才能夠把氣血養回來。

追求刺激也是消耗氣血的。什麼叫刺激?就是瞬間點燃能量,讓自己興奮起來。比方說,喜歡吃麻辣、打麻將、打遊戲、炒股票、飲料喝冰的,這些做法都是日常尋求刺激的行為,極大地透支人體庫存的元氣。

岐黃小廣告

正常的身體不會有虛症,但隨著現代社會生活和人們消耗的日益驟增,導致身體精氣神都出現不足,身體就會產生虛症,最終就會出現各種慢性疾病!不同的人對虛症也有很多不同的分類,比如常見的精虛氣虛,容易全身無力,極易疲乏,呼吸氣短,說話聲音低,懶言少語;陽虛症常常怕冷,四肢尤其是手足發冷、發涼,口中無味、不渴,小便色淡、量多,尤其是夜尿較多,渾身無力,易疲乏等,陽虛症在夏季癥狀較輕,冬季癥狀則加重;精虛、陰虛經常腰困腿軟、足跟痛,手足心熱或兼有心煩熱,失眠盜汗,遺精,脫髮、齒搖。這款鹿桂膏採用名貴中藥材,針對這些情況具有良好的陰陽雙補功能!

熬夜是消耗氣血的主因。這個大家聽得非常多了,因為晚上主陰,白天主陽。血就是陰,晚上是養血的時候,你不睡,怎麼可能不氣血虧呢?晚上很疲倦的時候洗澡也是很耗氣血的。

試試5個中醫調理步驟

中醫認為,養足氣血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大體可通過五個步驟來調理,供大家參考。

1、調脾胃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靈樞?決氣》中有「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謂之血」之說,認為血液是通過脾胃運化生成的,脾有統攝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療血證必須重視調理脾胃。

飲食調養可多吃南瓜、山藥、蓮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

此外,推薦常做《八段錦》之「調理脾胃臂單舉」。

這是《八段錦》的動作之一,功在強健脾胃,尤其適合焦慮、飲食不規律的人常常練習。

動作要領: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右手翻掌上舉,五指併攏,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同時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拇指展開,仰頭看右指尖片刻。

動作復原後,兩手交替反覆進行,反覆多遍。

2、養肝血

肝藏血,主疏泄,調氣機,有助脾胃運化,因此養肝血是調氣血的根本。

中醫認為「肝鬱則脾虛」,鬱悶暴怒的情緒會損傷肝、脾,導致氣血耗傷。此外,「人臥血歸肝」,科學研究發現,人在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

因此,切忌生氣、熬夜,也不要讓身體過度勞累。

中醫認為「久視傷血」,坐在電腦前工作時,應當特別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養,防止耗傷氣血。

搓手心,最簡單實用的養血保肝法。

兩手伸直,手心相對,上下搓,前後揉,然後兩手做「負陰抱陽」的動作——右手包著左手。

早上做完之後,可以在中午11點到13點再進行練習,是最簡單實用的養血保肝法。

從經絡的角度來說,手掌心有心包經的勞宮穴,是主血的,手心搓熱後就有活血的效果。

此外,養肝還應注意少喝酒,平心靜氣。

岐黃小廣告

適合情志抑鬱、經少不暢、肝氣鬱結、口乾口苦、肝血不足、易生氣、食慾差等

3、遠寒邪

「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寒邪會讓血液瘀滯,經絡不暢,氣血生化受阻,極易導致關節病變、腸胃不適或誘發咳嗽。

寒邪主要來自兩方面:

一是受涼,如洗冷水澡、趟涼水、吹空調等;

二是從飲食中來,主要是進食冰涼的食物,如冷飲、冰鎮水果等。

4、適量運動

脾主肌肉,肌肉增長,脾胃功能才會跟著增長,這是人體自然之作為,藥物的外力作用是沒有這麼大的效果的。

準確地講是適度運動。運動過度,會適得其反,大汗出反而會消耗氣血。

運動的最佳狀態是運動到身上發熱微汗出。另外,上午運動比下午好。因為上午人體行陽經,順應其生髮;下午行陰經,主靜,安靜一點,陰血才蓄養。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