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暖醫】走進崔竹梅:青大附院婦科的「崔媽媽」

播放GIF

7月末,暑氣騰騰,綠意正濃,一條長而有序的車隊排列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門口,一輛接著一輛駛入地下停車場。

婦科門診門口,來往的人絡繹不絕,走廊裡穿梭著步履匆匆的身著工作服的醫生們。

崔竹梅是該院婦產科主任,也是青島大學醫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和婦科山東省重點學科負責人。

術業有專攻:滋養細胞腫瘤的診治

1988年,崔竹梅大學一畢業就留在了青島大學附屬醫院。1993年,31歲的崔竹梅考入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的滋養細胞腫瘤專家楊秀玉教授。畢業後並未聽從導師挽留,而是選擇回到了青大附院這片熱土。

「2000年回青大附院,院長採納了我的建議,置換了新的婦科設備——宮腔鏡設備和腹腔鏡設備。目前為止,它們做的婦產科微創手術佔到婦產科手術的85%以上。」崔竹梅說道。

除了熟練掌握各種婦科常見疾病及多發病診治外,她較擅長的領域是滋養細胞腫瘤的診治。「青大附院在該領域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加上我從協和帶回的更先進的治療方案和經驗,使得該病治療效果顯著提升。」

據了解,這種病兆發病率雖低,但惡性程度高,病變容易轉移,如不及時處理,病死率較高。

崔竹梅告訴記者:「滋養細胞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種,良性的又叫葡萄胎,惡性的又叫絨癌。最近一名絨癌腦轉移的患者剛住院,正在觀察治療中。」

這名患者原先是在北京協和醫院掛號的,因協和沒有床位,她的病情又急速加重,不得已的情況下,協和的醫生想起了崔竹梅,因為她是這一領域的國內專家,又在病人「家門口」。「剛好當時她掛號的大夫是我在協和讀博期間的師妹」,崔竹梅進一步解釋說。經過溝通,病人轉到了青大附院就診,搶到了最佳治療時間,目前狀況穩定。

「醫生開給病人的第一張處方是關愛」

好大夫等網站上,患者對崔竹梅的許多評價中,大多提到了她親切和熱情的態度。

「我會為病人講解她得了什麼病,制定治療方案,開導她們。關鍵是盡量給她們一個心理接受期,讓她們從焦慮逐漸接受並且平靜下來。」崔竹梅常常引用郎景和院士的一句話,「醫生開給病人的第一張處方是關愛」。

崔竹梅手邊有一個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記錄了和病人約定的複診、手術時間。據了解,像這樣的筆電,她已經存了十多本了。「和病人約好複診和手術時間,而不是讓對方等待,這樣也能讓病人安心。」

同時,從醫過程中也會遇到許許多多特殊的患者,如聾啞人、抑鬱症患者、年老體弱者等等,都應當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愛。

崔竹梅認為,作為醫生最重要的是有高尚的醫德,用心去關愛病人;其次要有精湛的醫術。她也是這樣要求自己和學生的。「做任何事情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崔竹梅學生寫的祝福賀卡

崔竹梅學生親手繡的抱枕崔媽媽,是她的另一個名字

崔竹梅整潔利落的辦公室裡點綴著幾抹彩色,辦公桌上鬱鬱蔥蔥的綠植,牆上掛著的一隻小巧精美的彩色濰坊風箏紀念品,棕色沙發上四隻刺繡靠枕一字排列開來。

「這都是學生們送我的教師節禮物。那幾只靠枕是學生親手繡的。」崔竹梅笑意盈盈地告訴記者,隨手翻出了學生的祝福賀卡和簡訊。

「親愛的崔媽媽:在中秋節之際,真希望能到青島和您相見、團聚……您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喔!」其中一張賀卡上這樣寫著。

「學生就像我的孩子一樣。」崔竹梅認為,最重要的是教導他們要有高尚的醫德和關愛之心,其次才是學習醫學知識。

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她也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工作習慣,「打好了基本功,日復一日的工作效率就會大大提高,且減少出錯的可能性。」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在悉心教導學生的同時,她也始終感恩她的老師們的培育,「導師的生日我能去就去,去不了也會買束鮮花託人送去,或親自打個電話慰問。」

據了解,在崔竹梅的帶領下,2014年,青醫婦科成為「山東省臨床重點專科」,婦產科獲評全國「巾幗文明崗」,並連續多年獲評醫院「十佳科室」、「標兵科室」、「醫學院優秀教學團隊」等。

說起原因,她表示:「這首先凝聚了多年來全員的努力和心血。其次,院方支持力度大,不僅更換了先進設備,更是單婦科就增加到227張床位,比一些專科醫院的床位還多。」

崔竹梅告訴記者,她鼓勵每位醫生以及自己的學生在基礎紮實的前提下,能形成自身專長和獨特優勢。不需要樣樣精通,但是有一到兩個真正精通的領域。「這樣才能真正提升疾病治癒率和治病效率,讓患者真正受益!」

「目前青大附院婦科三個院區各有所長,差異化發展,同質化管理。」

惋惜逝去的年輕生命,提出兩點建議

「最痛心的莫過於眼睜睜看著花季少女的離世。」崔竹梅說道。

2018年11月13日,陸續來了兩位同是24歲的卵巢腫瘤患者。

其中一位在香港工作的青島籍患者,為了便於家人的照顧,回到青島治療。「術前我們根據病人在香港和大陸所做的各項檢查指標進行討論,為其制定了周密的解決方案,和病人、病人家屬進行多次溝通,最終達成一致,進行了手術治療。建議患者切除腫瘤的同時保留生育功能。」據了解,術後的她恢復良好,已經回到香港工作了。

另一位韓國留學中途回國治療的女孩就沒這麼好運了。由於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來醫院當天,她挺著比孕婦肚都大的一肚子腹水,呼吸困難。治療期間,發現她的腫瘤已經擴散至全身,術後送到ICU不到三周拜就去世了。

「許多年紀輕輕的女孩得了婦科病而不自知,加上年輕人發病急,很容易耽誤治療。」崔竹梅痛心地說。

當被問及對年輕女性的建議時,她說了兩個注意事項,一是定期查體,做超音波檢查即可。「尤其建議家長在孩子出國留學前,帶他們到醫院好好做個檢查,一來因為國外就醫比國內困難得多,二來萬一孩子身體已經出現問題,在國外的住院費用也非常高昂。」

二是儘早打HPV疫苗,預防宮頸癌。她說到:「首先要正視疾病,HPV感染並非大事,是非常常見的疾病,如同宮頸『感冒』一樣,只有極少數會癌變。」同時,宮頸癌有三級預防措施,一級預防是打疫苗,一方面,接種疫苗越早產生的抗體滴度越高,效果越好,9到15歲的女孩就可以開始接種了。另一方面,即便有過性生活或者HPV感染的女性也可以接種。二級預防是進行宮頸癌篩查。三級預防即及時治療。

文字/攝影:周穎

編輯:任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