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動畫一旦有了梗,就更容易成為當季熱門?

題圖 / 女高中生的虛度日常本文由ACGx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玩梗一時爽,一直玩梗一直爽

  “真是個有趣的女人”。

  如果對得上電波,想必你的腦海裡已經自動浮現出幾個男人臉紅微笑的迷之顏藝。

  這句台詞出自七月新番《女高中生的虛度日常》,單單圍繞“有趣的女人”,就有不少同人創作者靈感機甲狂潮,圍繞這個梗產出表情包、沙雕視頻等一系列同人作品。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快速變遷,梗已經成為人們“衝浪生涯”的重要組成部分。梗由漫畫、動畫、影視劇等經典橋段衍生而來,在使用過程中,梗被人們從最初的語境中剝離、改寫,再運用到其他相似情況之中。網友們一言不合拋出“黑話”,還能心領神會、達成默契,頗有“玩梗一時爽,一直玩梗一直爽”的意味。

觀眾喜聞樂見的官方造梗與玩梗

  在動漫領域,梗的力量也不容小覷。拿《女高中生的虛度日常》來講,“有梗”就是這部動畫的一大賣點。作為日常搞笑類作品的女主,“笨蛋”田中對自己的認知定位十分清晰,她表示,搞笑女主想要攻略男神,只能走“有趣”路線。因此在她腦海裡,當喬裝改扮的偶像、街邊彈唱的歌手、星級餐廳的廚師、公園喂鴿子的文藝少年,四位帥哥在不同場景對自己一見鍾情時,都只會說出一句話——“真是個有趣的女人”。

  當“有趣的女人”被反覆提及,田中與這一標簽的關係就牢牢鎖定了。更何況這句話在令觀眾們印象深刻之餘,還會帶來“笑果”。一眾彈幕開始刷屏,專屬於《女高中生的虛度日常》的梗便就此誕生。創作者有意或無意間造出的梗,在增加搞笑功力方面尤其突出,更能激發觀眾的二次創作熱情。已經有同人創作者,將“有趣的女人”片段單獨截取下來,並把四位帥哥的臉換成《戀與製作人》《明日方舟》中的角色,沙雕效果依舊十分出彩。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有時候梗比作品本身流傳得更廣,傳播速度更快。所以為動畫觀眾造梗,成了部分創作者追求的“製勝法寶”。

  除了《女高中生的虛度日常》外,許多搞笑類作品都擁有極具代表性的梗。像《笨蛋測試召喚獸》“FFF團”、《搞笑漫畫日和》“一定是我打開方式不對”、《男子高中生的日常》“今天的風兒有點喧囂”、《在下阪本,有何貴乾?》“反覆橫跳”等,有的梗至今流傳,一些梗的影響力甚至達到了“出圈”的地步。

  而比造梗更加便捷的方法,則是通過致敬經典“玩梗”,來增加作品的豐富程度。《旋風管家》《幸運星》《潛行吧奈亞子》《銀魂》《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等作品,玩梗到極致便可以造梗。只不過,作品中玩梗數量越多,就越發考驗觀眾的知識儲備量,只有了解動畫所玩梗來自何處,才會從中獲得簡單的快樂。

熱梗誕生與否,話語權掌握在觀眾手中

  其實在官方重視梗的作用之前,造梗、玩梗、刷梗更像是愛好者自發的行為,觀眾們原本對“梗”的熱衷程度就已經很高了。出於對名場景或名台詞的喜愛,觀眾們往往會將這些台詞濃縮成梗,並運用到其他相似場景中。比如三井壽從小混混“浪子回頭”,重新找回最初無法割捨的籃球夢想,那句“教練,我想打籃球”,成了《灌籃高手》最為經典的場景之一。即便時隔多年,人們仍然能從作品中收獲感動,於是粉絲以“XX,我想XXX”的句式作為梗,表達心中的願望與訴求。

 

  或許因為這些經典場景,觸動到多數觀眾的情感,動漫衍生梗在視頻網站、社交平台大量湧現。運用這些梗,也成為了觀眾表達自我、體現幽默的重要方式:《頭文字D》的“逮蝦戶”適用於漂移、飆車等大秀技術的場景;在觀看熱血戰鬥番時出現的“木大木大木大”、“替身攻擊”、“我不做人啦”等彈幕,能收獲《JOJO的奇妙冒險》同好之間的默契認同;如果作品需要有人背鍋,則可以用《Fate/Zero》裡“都是時臣的錯”來展現……

  當然,梗也不光存在於日本作品中,國產動畫依然存在玩梗、造梗的現象。關於愛情,腦海裡會自動響起《刺客伍六七》BGM“阿珍愛上了阿強”;當觀眾不捨動畫結束,還能像《靈契》的彈幕那樣,用“不看繁星”來接“看繁星”的片尾曲歌詞,這樣的跨界喊話,拿到《通靈妃》的“熏風過”裡同樣適用。

  正是由於年輕人熱衷玩梗,如今官方越發重視對“梗”的運用。在宣發層面,官方玩梗、造梗也是迅速靠近閱聽人的方式之一。

  《哪吒之魔童降世》剛剛上映之際,官方放出了與《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聯動的預告片。觀眾驚喜地發現,大聖和哪吒沒在大鬧天宮階段大打出手,而是在廁所進行了一場歷史性會面。不管是江流兒詢問大聖“哪吒是男孩還是女孩”的梗被再次運用,還是對此官方微博以哪吒口吻回應“是男是女,小爺自己說了才算”,都讓角碳粉絲們稱讚道“官方會玩”。

  一部優秀作品會吸引粉絲挖掘其中深藏的梗,這些梗的傳播,又為作品本身帶來更多熱度,可謂形成了一種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因此在保證內容質量的前提下,那些“有梗”的動畫,的確容易成為當季黑馬。

  不過有趣的是,官方玩梗也不是萬能的。並非所有官方欽點或引導而生的梗,都能讓所有人買账,梗的出現、運用、傳播,最終都要依靠動畫粉絲們的反饋。

  就如同大眾對春晚段子的嚴格要求那樣,不同動漫愛好者對作品玩梗、造梗,都有各自的標準,一般來講,“在作品中適當使用梗,是作者閱讀面廣、思維靈活的象徵”,當官方過於頻繁玩梗、刻意造梗,就成了“創作力貧乏的表現”。

  雖然梗易於傳播、方便擴展的特性,配合人類的“複讀機”本質,傳播效果相當驚人,但不少網絡梗的生命周期都非常有限。當下網絡迷因掀起狂歡後,一些意味不明的舊梗極易被新梗替代。而作品玩梗、造梗與主線內容之間到底該如何平衡,或許只有當創作者回歸作品定位時,才能知曉了。畢竟動漫的故事情節和精神內涵,才是真正觸及觀眾的情感需求、內心共鳴,並讓衍生梗變得百玩不厭的答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