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英孚7名外教吸毒被抓背後:揭秘教育機構“師資包裝”騙局

在線教育的躁動下,能說英語和會教英語被劃上約等號。

文 | 鉛筆道內容部 南柯

上課的素材和任職資格證都由教育機構提供,自己在證件上貼上自己的照片,機構再給加蓋相應章印。上課時要帶著證件,以防校方檢查。不過,偶爾遇到檢查的,謊稱忘帶了也能混進去……

大二時曾經在一家教育機構做兼職教師的劉青(化名),向鉛筆道描述了當時的混亂場景。

在線教育的熱潮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在教育賽道上分得一杯羹,行業內也亂象叢生。有的機構聘請不符合教學資質的外教上課;有的任職外教根本沒有教學經驗,上課甚至沒有教材和教案;還有的機構聘請大量兼職教師充當專業教師進行授課。近日,英孚教育徐州中心7名外教疑因吸毒被抓,這讓民眾對教育機構的教師資質問題倍感擔憂。

一直以來,在師資方面,“包裝三部曲”是教育機構獲課的主要手段。或是借助試聽,打消家長對教師專業性的顧慮;抑或通過“討巧”的宣傳技巧,強調教師數量,弱化資質,緊抓一眾付費用戶不能落後的焦慮心理,獲得一單單課程銷售;有些極端的機構,甚至協助員工偽造資格證件。

然而,學生的學習成長過程不可逆,教學水準不僅是機構安身立命的根本,還關係著學生的學習成果。無論是前端外教資質的審核,還是對培訓機構教師資質趨緊的政策要求,教育產品只有置於在監督下,才能保證其質量。

教育機構師資亂象

7月10日凌晨,江蘇徐州市警察局泉山分局發布公告稱成功破獲一起涉毒案件,抓獲涉毒人員19人,其中16人為外籍人員,有7名為某教育機構外教。有消息稱,某教育機構就是英孚教育徐州中心。隨後,該消息得到了英孚教育方面的確認。

英孚教育作為老牌的英語機構,在教師品質上出問題,不禁讓人擔憂機構的師資水準。在其官網和各種宣傳冊頁上,英孚都對所聘用的外教具備的資質進行了詳細描述:所有教師都是來自英語母語國家的專職英語外教,並且100%具備雙重認證,包括劍橋教師專業資格和國際英語教師資格認證,也就是TEFL認證,並且在上崗前會對外籍教師進行嚴格的專業教師培訓。

根據外專局政策要求,一個合格的外教應該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一是來自母語國家(UK, USA, Australia, Ireland, New-Zealand, Canada,South Africa)或者來自非母語國家,但在上述列出的母語國家完成了本科學歷。二是本科及以上學歷,且需要在本科學歷完成國的中國大使館進行認證。三是滿足下列三個條件中至少一個條件,包括大學專業為語言專業或教育專業;或是具有TEFL、TESOL、CELTA等國際認可的語言教學類證書;或是在本科畢業後,從事過至少兩年的語言教學工作。

鉛筆道發現,在外教市場上,外教中介、微信群、facebook群組、外教招聘發布網站等是國內招聘外教的關鍵渠道。在一家外籍人員線上招聘平台上,平台設置了全部外教、母語外教、低價外教等類別,其中低價外教一欄的外教多為沒有兩年語言教學經驗,也沒有國際認可的語言教學類證書的外教。這樣的外教並不具備教學資格。

外教來源渠道的混雜帶來外教教學質量的低下。有一些直接可通過微信視頻上課,有的甚至沒有課程體系,就能進行一對一培訓。

在知乎上,鉛筆道看到,有一用戶發布了不少外教求職的信息。根據對方提供的聯繫方式,記者聯繫這家機構表明學習口語的需求,對方表示,這邊的外教都是本科學歷以上,有資格證和五年以上經驗,並給出兩種價格。來自烏克蘭、俄羅斯等國家的外教,課時費每小時100~200元,來自英美加澳等國家的外教,課時費為每小時300~400元。

對方在介紹中透露,他們在整個授課過程中沒有教材、沒有課件,主要採用微信視頻在線授課,每月授課時長根據學習者的需求決定。“你考慮一下自己的經濟能力,這一對一下來花很多錢,很多人頂不了,有不少人上了幾節後就放棄了。”他提醒道。

在線教育市場的躁動,帶動了外國人到中國教英語的熱潮。一時間,能說英語和會教英語被劃上約等號。

在一些中小機構,平台主要採用一對四、一對六的形式降低成本支出,聘請留學生、在其他公司任職的外籍人士兼職教課。“平台提供課件,無教學經驗的外教按照課件念即可。受限於外教簽證時間的影響,這些平台外教的流動性就比較強。”業內人士表示。

除了外教市場,很多培訓機構也聘請高校學生兼職擔任教師,並未強製要求教師資格證。

齊元(化名)大學期間一直從事K12線下教育機構的兼職工作,待過兩三家規模不同的機構,其中比較大的一家在北京各個區均設有校區。

據她介紹,這些教育機構的入職門檻並不高,一般有本科學歷即可。不同機構對教師資格證的要求不一樣,有的不用,有的要求必須要有。“面試中比較松的,就是比較問一些簡單專業性問題;嚴格一點的就需要不停地磨課,培訓合格後才會錄用。”

機構的“包裝”三部曲

師資力量本應是一家教育機構長久生存的根本,但是教育機構在打消用戶師資顧慮方面形成了幾種常見的“包裝”方式,低價試講、“巧妙”宣傳,甚至偽造相關資質。

“試講完成後,再去和家長溝通課程,用戶的轉化率會有明顯提升。”某在線少兒英語已離職員工張東(化名)表示,在銷售課程時,家長雖然會關心授課老師的資質,但很多家長並不懂這些外教老師具體有什麽區別,層次高的家長對外教的了解會相應多一點。

在英語培訓市場上,外教主要分為歐美外教、北美外教和菲律賓外教三種。母語和國籍是區分外教資質的關鍵兩點,這關係到英語發音的準確程度。所以,在市場上,歐美和北美外教最受歡迎,但授課價格相對更高,菲律賓外教多數帶有口音而成為次要選擇,價格要便宜一些。

一般,歐美外教指來自英、美、加、澳這四個國家、以英語為母語的外教,但歐美外教中也有“雜牌”,比如一些來自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本身母語不是英語的外教,他們的發音中可能夾雜口音。

因此,有些教育機構雖然對外宣稱師資來自歐美、北美,但對英語教培不是那麽了解的家長,他們還是不能識別這些外教的英語講的有何差別。在一定程度上,這些也成了不同語培平台宣傳師資時可抓取的“漏洞”。

曾有媒體報導,有家長反映,一些教育機構的試講教師和正式教師的水準存在很大差距,並且一些熱門教師的成功約課率很低。

“試講時,班主任還有問必答,對學生的作業一一點評,鼓勵孩子的發音。一旦付費之後,老師就態度冷淡、愛搭不理。”一位家長購買了在線少兒英語的課程後發現。

除了通過低價試講獲客,包裝好自己的網站也是機構們費盡心思的地方。即使同樣採用外教一對一授課形式,一些語培平台在宣傳上也各有側重。

在官網信息上,有的機構提出純北美外教一對一,並顯示外教的篩選流程及標準。有的機構的宣傳角度是外教數量和學員數量,“像母語一樣學英語,1000萬學員,14800名外教”。

在外教資質上,很多教育機構只是表示為專業外籍教師。比如,某機構就表示擁有10000+外教,均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菲律賓等英美國家,具有國際專業英語教學資格認證;另外一家則是體現機構擁有的8000多名外教都是持有TEFL或TESOL資質認證的外教。

此外,在教育機構中,偽造教師資質的現象也存在。

大二期間,金融專業的劉青通過校友兼職群找到一份兼職,每周四下午到某公立小學給三年級孩子上剪紙課。與她同行的幾位“老師”中,多是來自本校和臨近學校的同學,教繩編、衍紙和布貼畫等。“我們都不是藝術生,只要能帶著孩子做一些基礎的作品就行。”

帶課前,組織者對劉青們進行培訓,講解課堂注意事項及與校方的溝通技巧,同時發放任職資質。“上課的素材和任職資質都是由教育機構提供的,我們在資質上貼上自己的照片,他們再給加蓋相應章印就行。上課時候帶著,以防校方檢查。不過,偶爾遇到檢查資質的,謊稱忘帶了也能混進去。”劉青補充。

通過這種形式,劉青每周在不同的學校分別教剪紙和繩編兩門課。

政策見效需時間

這些“包裝”技巧得以奏效的原因,與教師資質的審查不嚴格,以及家長們對產品的認知程度不無關係。

一家以初高中數學為主的教育機構,主要關注三四線城市學生,為其提供一對一在線教學。其銷售人員劉輝(化名)提及,在銷售課程過程中,家長最關心的是價格和孩子上課的意願,對老師的資質幾乎很少關注。通常,平台主要為孩子提供試聽課,當孩子願意上課且課程價格可接受的情況下,家長多是願意付費的。

與此不同的是,另外一家主打一二線的頭部少兒英語品牌員工王華(化名)則表示,師資、教材和教學方式是其平台上家長關注最多的三個方面。比如,家長可以查看外教此前的上課視頻、個人介紹及上過多少節課等信息。

家長在師資關注度上的分歧,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地區家長認知的差異,一二線家長能更理性地選擇適合孩子的學習產品。

外教資質的審核離不開教育機構的費用投入。一些頭部的英語品牌能夠投入足夠的資金完善外教資質審核,比如對應聘者的資料錄入外教系統,直接由機構設在國外的背景調查團隊在當地進行核實。但是一些小型的培訓機構,其主要通過外教中介或者自主在一些渠道招收外教,即使獲得這些外教的相關資質證明,這些教育機構也很難核實。

這也就形成一個循環,外教審核投入越多,外教質量越好,但課程價格也相應提升,同時也會篩選掉一部分承擔不了這個價格的用戶。上述員工王華提到,自己所在的機構現有6萬名北美外教,這些外教每個月的成本支出佔總成本比重比較大。相應的,機構的課程的均價在一萬多元。

去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應急管理部辦公廳聯合擬定了一份《關於健全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若乾工作機制的通知》,通知要求線上培訓機構要緊跟線下整頓政策,並必須在網站顯著位置公示教師資格證號。

鉛筆道記者查閱後發現,一些大型教育機構及一些中小教育機構都沒有在網站上公示其教師資格證號。

“校外培訓行業的政策在推進,但仍需要一個過程和時間。”張敬(化名)是一家K12教育機構的創始人,他表示,面對兆元教培市場狂熱的需求,現已獲取教師資格證的人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即使是在一些頭部教育培訓品牌中,在他們上萬名的教師隊伍中,真正持有教師資格證的教師也只在10%左右。

數據顯示,2018年共有677萬人報名教師資格證筆試,較2017年增加300多萬,創歷年來報名人數新高。自從2015年實行國考以來,教師資格證通過率從省考的70%下降到國考的30%,國家對國考教師資格證考試的最低通過率限定為不低於25%。若按此通過率,2018年則有近170萬人通過筆試。

“一方面要求任職教師要有資格證,一方面考試頻次和通過率又有所限制,因此政策的推進還需要一個過程。”張敬補充。

教育行業投資人李爽(化名)在接受鉛筆道採訪時表示,目前大部分培訓機構師資投入的權重不太大,師資投入主要影響高考、語培、競賽這種以結果為導向的教育機構。

他表示,機構的招生情況是他在教育項目中關注的主要指標。在他看來,師資方面捨得投入,招生就是健康良性的,機構就能產出成績進而提升品牌溢價。師資投入和教學質量的平衡點在於把控運營控制節點形成正循環。

顯然,在現實中,投資機構的“看數據”傾向,也是教育機構們相對忽視師資卻強調業績的原因之一。對此,張敬則表示,“對教育機構而言,增加全職老師看似增加了社保、場地等成本支出,但它能夠保證穩定的課程品質、提高轉化率和續費率。長遠來看,更加符合教育行業的發展需求。”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教育鏈中與用戶離得最近的一環。對其任職資格的審核把控,出發點還是對用戶負責,也是一家教育機構樹立口碑的關鍵所在。只有當教育機構遠離“師資亂象”,行業才能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良性發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