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仔,答應我!這個系列就算有第四部咱也別演了


1905電影網專稿 《反貪風暴》系列製作成本都不高,但投資收益率一直都很不錯。


第一部內地票房9500多萬,第二部直接翻了兩番,衝破2億。第三部香港開畫後,日日票房冠軍。


投資人開心,順勢兩年一更新。



近兩周的內地影市,《碟中諜6》一枝獨秀,整個大盤越走越冷清。《反貪風暴3》這類警匪動作片一上映,必然先拔頭籌,暫居榜首。


不過,對於這個系列,觀眾評價倒是平平。豆瓣評分5.6、 5.3,也就是說:無功無過,及格線邊緣。




最新一部,上映首日,豆瓣評分5.7,發揮很穩定。



說到這部新片,得先提一下香港的廉政電影,更準確說,是風靡於上世紀90年代的港產“梟雄片”。


六七十年代之交的香港,警隊與黑社會同流合汙,貪汙腐敗極其嚴重,當時有這麽個說法:英國媒體關於香港的報導中有70%以上的新聞都與貪汙有關。


也流行這麽一句話:“警察管黑社會,黑社會管治安。



如今,香港能成為全球公認最廉潔的地區之一,得益於當年港英政府下令組建肅貪倡廉,維護社會正義的香港廉政公署(ICAC)。


 “香港,勝在有你和ICAC”,廉政公署,已經是港人的一種信仰。


1975年,吳思遠執導的《廉政風暴》應運而生。90年代前後,“梟雄片”銀幕崛起。



《跛豪》《五億探長雷洛傳》《藍江傳之反飛虎風雲》《李洛夫奇案》…從那個年代裡的吳錫豪、呂樂等赫赫有名的黑社會大佬那取材,部部講述廉政公署成立之際的警匪軼事。



《跛豪》劇照(1991年)



《五億探長雷洛傳1》(1991年)


《金錢帝國》《追龍》王晶也在新世紀後接連推出梟雄片,懷舊歷史。



都市犯罪,街巷火並,正邪對立,雙雄對決。香港警局系統浸染著公平正義與暗黑腐敗,黑社會世界並存著浪漫傳奇和江湖情義。


“梟雄片”走的其實也是古典好萊塢時期“強盜片”(gangster film)這一類型電影的套路。


《反貪風暴》系列導演林德祿早年在廉署工作,帶著這份經歷曾拍攝出電視劇《廉政行動》,電影《四大探長》《廉政第一擊》。從梟雄片到廉政片,他已經是這類題材的香港掌舵手。


《四大探長》劇照


《反貪風暴》有黑道,但不靠攏黑道,而是真正把廉政公署當作主角,大肆筆墨。


第一部的結尾台詞是“哪裡有貪汙,哪裡就有廉政公署。”是的,這系列每一集都會入手一件貪汙案:從基金,馬會賭博,到這回的洗黑錢。


《反貪風暴3》劇情就是ICAC(廉政公署)的陸志廉(古天樂飾)和JFIU (聯合財富情報組)劉保強(張智霖飾)分別偵查貪汙及洗黑錢案。



一面是內地高官的情婦招美欣到香港洗錢100億,最後被協助罪惡集團的銀行主任遊子新(栢天男飾)黑吃黑;


一面是陸志廉遭到廉政公署L組(內部紀律調查組)程德明(鄭嘉穎飾)的調查,最後程德明明白誤會了陸志廉,與他攜手抗敵。



《反貪風暴》系列劇本一直都是在前作基礎上CTRL+C、CTRL+V,然後再稍做改寫。


這個模板大致是:


開場直接亮相案件、揭曉犯罪嫌疑人;都由一個女人牽引了戰爭;會有一名年輕帥氣的反派角色;辦案過程競爭對手最後會變成合作夥伴;凶手最終都會就地正法,一切皆大歡喜。


這部也是在系列模板上做更新。


小學語文老師常說,作文不要寫成“流水账”!可就算是在這個看似多線並進的架構上,整部影片還是用“流水账”的節奏在說故事。



《反貪風暴3》原本有兩個亮點:


一是加入內地貪腐案件,還召集了《人民的名義》裡的演員來參演。


“警察局局長”丁海峰在電影裡變為內地反貪局處長;“張寶寶”李昕嶽繼續愛慕虛榮,榮升高官情婦招美欣;“終極BOSS趙瑞龍”馮雷成為整起事件核心:一名內地的副部級幹部。


不過電影裡他們更多是在走馬觀花。戲不多,個個都是功能性角色。



只有在結尾逮捕貪腐高官時,馮雷搖下車窗,堅決不出的這個場景還可以勉強聯想到《人民的名義》裡“達康書記”搖下車窗的那個經典場面。


二是,主旋律表達和警匪動作類型片如何在創作上做貼切融合,但影片也志不在此。



在林德祿早期作品《廉政第一擊》裡,有一句台詞是 “反貪局的人更會貪汙”,這回在《反貪風暴3》裡,他新加入了這一點。


“如果是查貪汙的人,自己貪汙呢?”程德明這樣問陸志廉。



原以為這個設計會加強古天樂這一角色的人物弧光就像《諜影重重》的伯恩,《007》的邦德,在不斷遭遇誤會和反轉中建構起他不為人所知的複雜面。


而《反貪風暴3》,從一開始觀眾就知曉陸志廉是遭人算計。影片不過是借此硬要打造兩位男演員雙雄對峙的場面,不過,整場對峙更像是《寒戰》梁家輝VS郭富城的低配版。



現實是生活,電影是創作。全片幾乎就看不到什麽敘事技巧。


雖有鋪墊但不太會製造懸念,當劉保強看到遊子新掉落藥瓶的時候,我們很快就知道幕後BOSS就是他。


就不再要求有破案推理那種層層剝絲的複雜過程了。即便沒有爛到令人啼笑皆非的橋段,邏輯細節上也有很多不明所以。



遊子新冒充陸志廉遠在英國的好友給他轉账,陸絲毫就認不出朋友的聲音?


隨後陸遭L組調查,程德明不用先盤查账戶資金流向就直接定罪拷問,咄咄逼人的態度全然是嫉妒暗算的模樣。



到後來他明白陸遭誤會,馬上態度180度大反轉,瞬間變成好搭檔,人物性格和立場說變就變,猝不及防。


還可以不顧前作的人物命運。劉保強在《反貪風暴2》裡明明已經心髒中槍倒地,到這部,毫無交代地就變為雷厲風行的聯合財富情報組組長。



鄧麗欣這一角色明明可以很出彩,先是受人蒙騙舉報陸志廉,後來和陸產生情感聯結,無奈虎頭蛇尾,最後電影就一股腦兒朝著一波又一波的動作戲去了。



古天樂飾演的陸志廉總是西裝革履,跑來跳去,他面對的這一角色不是“冷面特工”,更像是“人形工具。”


陸志廉的興奮、苦悶、躊躇、懷疑…在角色的臉譜化下統統被消解殆盡。所以,在這個系列裡,我們永遠只能看到古天樂的面無表情。



原以為是高深莫測,其實是無所表現。


《反貪風暴3》呈現出來的製作水準似乎還停留在上世紀老港片那種時間短、成本低、上片速度快的粗工階段。


如果沒有意識到這是一部電影的話,還真以為自己看了一出大型TVB警匪連續劇。



《碟中諜6》的阿湯哥秀了五大危險特技,影片這回也主打動作場面:街頭槍戰、馬路飛車、快艇追逐、遊艇上肉搏等等輪番上演。


就連古天樂都像阿湯哥一樣在屋頂上飛躍跳樓了。


可是,看著這些動作戲,全程感受是:無高潮。



恐怕主創都陷入了一種對“大場面”的迷戀和誤區。


比如街頭混戰,場面是大,可都什麽年代了,寧願不花爆破的錢,也要用令人出戲的五毛特效來替代。


無節奏,無設計,無細節。不是對決的形式和花樣愈多,場面就愈驚心動魄。



導演林德祿在路演宣傳電影的時候說:“不滿意,我退錢”。看完電影的我真想跟導演說一句:退錢就算了,《反貪風暴4》我是真不看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