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胸痛中心:「綠色通道」更新各顯神通

胸痛中心建設是原有「綠色通道」的更新版,是集患者、院前、院中、院後為一體的大集成者。這就需要各個環節的緊密配合,患者缺少相關醫學知識、院前急救與院中工作銜接不順暢等因素都會影響救治時間和品質。

因此,在近日召開的第八屆中國胸痛中心大會之衛生行政管理與胸痛中心建設論壇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及心臟中心主任、大會主席霍勇教授強調了行政管理部門的指導與協調作用。他表示,每個地區有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能拘泥於形式,發揮自身的優勢,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建設路徑。

胸痛中心:「綠色通道」更新各顯神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衛生行政管理與胸痛中心建設論壇現場

黑龍江:「互聯網+」有效鏈接全省資源

在黑龍江政府部門支持下,由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長官和牽頭建立的胸痛醫聯體,使黑龍江省各個地市級共180家醫院組成了醫療網路。哈醫大二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心內科主任於波教授表示,通過建立網路聯繫及實際運行,基層醫院能夠及時診斷、甄別急危重症,充分彌補了基層醫院的不足;而且常見病、慢性病管理能夠逐漸真正的下沉到基層。與此同時,黑龍江也通過遠程「互聯網+」的形式進行技術幫扶、遠程教育和培訓,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至全省,落實國家的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的要求。

哈醫大二院作為胸痛醫聯體指導中心部門,已對接多家醫院。醫聯體內實行分級診療、雙向轉診,下級醫療機構可將急危重症患者通過綠色通道轉往上級醫療機構,上級醫療機構將進入恢復期的患者轉回下級醫療機構;目前,13個地級市已經布點,正逐漸向縣級醫院推進。縣級醫院原來只能進行溶栓和轉診,現在也逐漸開展介入治療。2015年後,黑龍江已有20多家縣級醫院可以進行介入治療。

於波認為,在嘗試建立胸痛中心醫聯體的過程中,黑龍江以胸痛中心為抓手,不僅促進了冠脈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也帶動了高血壓、心衰、房顫等學科。同樣,胸痛中心急救網路的建立,在降低死亡率的同時,也推動了其他學科的共同發展。

蘇州:胸痛中心是為了不胸痛

蘇州是最早提出建設胸痛中心的城市。「因為之前蘇州曾開展過一項蘇州市居民前十位疾病死因及比重調查,顯示排名前十位的致死疾病依次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病,損傷和中毒,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精神和行為障礙,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江蘇省蘇州市衛生計生委主任譚偉良表示,這張死因表,覆蓋了蘇州老百姓96%的死因,前五種更是超過80%。為此,蘇州提出建設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危重新生兒五大救治中心 。

目前,胸痛中心建設已經成為五大中心建設中的引領者,已經有10餘家醫院通過認證。譚偉良說,在胸痛中心建設過程中,他主要關注了四大層面的問題:一是區域布局要合理,按照行政規劃,爭取每個區域至少有一家胸痛中心;二是按照行業標準來建設胸痛中心,在認證、質控方面毫不馬虎,為患者提供標準化服務;三是通過第三方認證來進一步考核胸痛中心工作,認證過後並不能一勞永逸,持續改進才是目標,尋差距,找問題,做到精益求精;四是不斷提升救治水準,醫學不斷發展,治療手段也在不斷進步,要與時俱進,進一步縮短救治時間,提升救治品質。

「總之,建設胸痛中心就是為了老百姓不胸痛。」譚偉良表示,蘇州會本著為患者著想的角度,從不同側面加強胸痛中心建設,同時帶動其他四大中心加快建設步伐,帶動基層救治患者的能力。

廈門:互聯互通打下堅實基礎

廈門的分級診療成果已經享譽全國,這得益於早些年就著手開展的互聯互通工作。據福建省廈門市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處處長王挹青介紹,早在2007年,廈門就率先實行互聯互通,「開始只有7家醫院參與進來,建立居民健康資訊系統,搭建起了區域性的資訊平台。」王挹青說,如今這個平台覆蓋率已經達到了廈門居民的95%以上,每個月有20萬人次使用該平台,建立居民健康資訊檔案達440多萬份。

互聯互通下的分級診療制度開展起來更加順暢,廈門也著實嘗到了不少的甜頭,胸痛中心建設就是其中之一。王挹青表示,廈門不僅下發了相關檔案,2018年年初還召開二、三級醫院胸痛中心建設階段推進會,全面部署胸痛中心建設工作,動員全市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積極加入,建成一批技術先進、管理規範、運轉高效的胸痛中心,並力爭在3年內全部通過國家認證,形成全市覆蓋的急性胸痛患者快速救治體系,真正惠及廣大市民。

「因為有了之前的互聯互通建設,醫療急救網路覆蓋面很廣,上下級醫院的溝通與聯絡已經變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專科醫聯體建設不需要再另搭網路,也為胸痛中心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王挹青認為,分級診療是大方向,只要方向對了,各項工作相互銜接會更加便捷,廈門今後將繼續擴大互聯互通範圍,不僅加強五大救治中心建設,還將「三師共管」的慢病管理繼續推廣下去。

文/健康報記者 王天鵝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