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內院線盈利大幅下滑,萬達電影複牌市值蒸發224億

國內院線盈利大幅下滑,萬達電影複牌市值蒸發224億

作者 | 市界 馮於凡

編輯 | 小川

停牌前的萬達電影(萬達影院)曾是各大基金的小甜甜,複牌後成為牛夫人,連遭4個跌停。截至12月4日上午,其市值已蒸發224億元。相比之下,A股其他主營院線的上市公司,在萬達停牌期間已經褲子都跌沒了,上海電影、金逸影視和橫店影視直接跌穿發行價。

與上市公司股價慘跌對應的,卻是國內票房持續增長。11月25日,內地電影總票房完成2017年全年票房558.39億元,年內票房破600億元已無懸念。

院線上市公司怎麽了?

邊擴張邊洗牌

“萬達停牌前市盈率三十幾倍大家都覺得便宜,現在二十幾倍反而都嫌貴了。” 北京一位基金經理對市界表示,除了整體風險偏好下降外,市場對院線行業的態度也在發生轉變。

2016年,國內票房經歷多年高速增長後突然急踩刹車。二級市場2017年做出反應,當年,除了剛上市的橫店影視和金逸影視春風得意,其他主營院線的上市公司全線殺跌,早早停牌的萬達電影幸免於難。

一級市場也相應下調估值,完美世界20117年初收購今典院線僅僅約12倍PE,而且一年以後就處理給大股東了,2018年上半年紅星美凱龍兩億多收5個影城,市盈率更是才6、7倍。

儘管一二級市場院線已經開始過冬,但是影院建設卻仍如火如荼進行中。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底,全國有9340家影院,同比增加18%;銀幕數達到50776張,同比增加23.3%,銀幕數穩居世界第一。18年增速稍有下滑,但截至10月底,全國仍新增銀幕7224張、影院1121家,且都在二三四線城市。

在《紅海行動》和《唐人街探案2》的加持下,2月份全國電影票房突破100億元,打破北美市場2011年7月的全球單月單市場票房紀錄(13.95億美元)。暑期檔(6-8月)總票房共計174億元(含服務費),同比增長7%;觀影總人次達到5億,同比增長6%。

但總票房的增長背後是單銀幕產出下降。2015至2017年,影院上座率從17%降至13%。部分影院營利能力甚至惡化。

據一級市場投資人士黎先生透露,以前一家新影院的回本大約5、6年,現在基本要10年以上。同時市場對爆款的依賴越來越重,當某一時期缺少爆款時,數量眾多的影院反而顯得更冷清。國慶節本來是各家必爭的黃金檔,但今年幾部大頭電影票房不達預期,十月份全國票房和觀影人次均同比下降超30%。

除了大量開設新影院,部分老影院還在停業裝修,更是打壓了上市公司財報利潤,前三季度報表,上海電影和金逸影視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34.60%和3.85%,橫店影視同比增長5.92%,只有萬達電影歸母淨利潤增速超過10%,達到11.86%。而拆分萬達業務,觀影收入僅貢獻32%的利潤,其余利潤基本由廣告收入和商品銷售收入構成。即萬達能取得領先增速的直接原因是它的直營連鎖經營方式,通俗的說就是賣爆米花掙的錢歸萬達自己。

對於部分公司來說,提高影院的運營能力或許比圈地擴張更重要。去年還位列市場前五位的院線公司星美控股,在瘋狂擴張後,如今或在品嚐惡果。近三年來,星美擁有的影城數目從130家增加到365家,但打開星美票務APP發現,一線城市的星美影院有半數處於營業狀態,三四線城市的星美影院幾乎處於全面停業狀態,這其中包括星美的招牌店北京金源星美店和開業僅一年的海陽麗達店,而停業原因多為拖欠物業費用。

黎先生表示,去年很多收影城的人都吃了虧,像完美世界,收了也不會經營,整合也做不好,結果影城的虧損傳導過來,在業績股價壓力下只好剝離了;大地影院之前33億元收了橙天嘉禾,對價奇高,結果這些影城很多都是負利潤。

好萊塢的啟示

有市場人士認為目前影院的景氣只是因為缺少好電影,等新老影院交替完成,電影創作進入成熟期,市場會重回高增長。但對比美國影院市場發展軌跡,或許會有不同結論。

美國影院數量在1948年達到頂峰2萬1千家,但當年美國最高法院根據反托拉斯法對“派拉蒙案”做出裁決,判定大製片廠垂直壟斷為非法,要求製片公司放棄電影發行和電影院放映的業務。

不過觀影人次其實在1946年就開始大幅下滑,比起影院減少,更主要的原因是二戰之後電視、家庭錄影機、DVD等替代品的興起和普及,娛樂方式多元化;另一方面1946-1964年美國經歷了一輪著名的“4664”嬰兒潮,生育率始終維持在 3‰以上,照看嬰兒自然比去電影院重要。

1980年後美國放開製片公司電影發行和放映業務,但市場已經基本完成兼並整合期進入寡頭時代,影院數量繼續減少。

從總票房來看,全美電影票房這20年實際基本沒有增長。1995年全美電影票房總收入是53.15億美元,經過通脹調整後折算到今天大約是108.74億美元,而2017年全美電影票房總收入為109.72億美元。1995年全美總共消費了12.2億張電影票,2017年居然也是12.2億張。只是1995年電影票均價是4.35美元,2017年為8.97美元。總票房的增長基本全靠通貨膨脹。

對比美國人均4次的年觀影數,中國人均不到2次,但是中國廣大農村基本沒有影院,去掉一多半的農村人口,也就是目前城市人口觀影數甚至超越美國。

餅已畫好

其實單價觀影收入來看,影院盈利能力並不高,多數公司僅維持10%出頭的毛利率,主要靠廣告和商品銷售掙錢。

但跳出電影之外,市場給影院畫了大餅。一級市場估值今年回歸理性後,又吸引了部分大佬入場。黎先生認為,影院作為連接消費者的一個視窗,還是很有價值的,就好比之前幾個巨頭在收超市,影城是個很吸人流的東西,很多商業體都是靠它吸人流的,所以現在商業地產商很多都在自建,虧錢也沒關係,幫他們商業帶動起來就行。

另一方面,還有完美世界和阿里打電競概念,博納、華誼這種內容製作的就上下遊聯動。當然餅大家都畫出來了,不過能不能吃到不好說,像完美世界就已經把收的影城都剝離出去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