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考不好 沒關係?》:代際綜藝的創作演變史

文|屈臣氏牛頓

近年來,親子類綜藝層出不窮。作為一檔代際觀察答題類節目,《考不好 沒關係?》憑借其獨有的創新模式與現實思考從其中脫穎而出。該節目已於1月12日晚8點在西瓜影片首播、今日頭條聯合播出。為緩解代際教育之間的焦慮和衝突,這檔節目正在試圖給出最好的解決方法與答案。

當下親子家庭最大的“痛點”在哪兒?為人父母似乎對此類問題焦頭爛額。抖音上,一條“家長陪孩子做作業被逼瘋”的合集影片走紅網絡,引起無數家長在教育問題上的共鳴。80後大軍在奔四的路上更新變爸媽,當年那些不羈愛自由的熱血勁兒,現在全轉化成看孩子學習的高血壓。

《考不好 沒關係?》的出現,通過父子互換身份,讓父親答小學題,孩子觀戰的設定,把不同類型的親子關係在互動中一一呈現,以輕鬆幽默的視角聚焦家庭代際關係,並引發觀眾對於家庭教育本質的反思跟觀察。

1

聚焦新時代家庭代際關係

打造沉浸式代際觀察節目

《考不好 沒關係?》作為西瓜影片成長的首檔綜藝,絕對不單單只是一檔簡單的答題綜藝。近段時間以來,家長輔導孩子的短影片竟在網絡上形成不小的熱潮,有一種痛,叫輔導娃寫作業,小孩子做作業全憑想象,這神奇的腦路可是讓家長們哭笑不得:爸爸問兒子長方形面積如何求?兒子說忘記了,於是爸爸在紙上給兒子畫了個長方形,教兒子長是a,寬是b,那麽面積是什麽?兒子脫口而出面積是c。當然,此類“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的例子比比皆是,已經成為無數家庭的真實寫照。

西瓜影片結合短影片時效性強的優勢,積極關注社會議題,從“爸媽輔導難”系列熱點影片中取材,研發出父子身份互換答題的創新模式,在《考不好 沒關係?》中舉行了一場場讓孩子與家長都感到開心的考試,由爸爸負責答題,孩子負責觀察。每期節目都會邀請21組來自各行各業、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環境的素人家庭,為螢幕前的觀眾展現最難能可貴的真實互動場景。

在節目中,通過家長與孩子的身份互換,觀眾能看到爸爸做題時囧態百出,也能看到孩子在做觀察者時面對爸爸而表現的自豪感,當然,更多的是能展現父子之間相處最不可或缺的那份愛、理解、支持。比如節目中的李拜天父子,爸爸在座位上緊張的答題,在回答出正確答案時,兒子歡呼雀躍,當不及格面臨淘汰,在孩子面前無所不能的人設崩塌時,李拜天的爸爸以身示範,向兒子表明自己的苦心和真情實感,培養兒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念,這樣的言傳身教和真情表達,才是父母應該傳達給孩子的教育理念。

《考不好 沒關係?》致力於通過這種互換模式讓家長和孩子在日後的相處教育中,更了解彼此,同時增進雙方感情,這是節目的初衷,也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考試不單單隻屬於孩子,也屬於家長。

節目製作方一共整合了近十萬條小學生考試真題,讓爸爸們在節目中進行挑戰。互換身份後,試題不再是難題而成為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無形的紐帶。觀察區的孩子展現自己“小大人”的一面,在面對爸爸操作失誤時,他們口出“童言無忌”的金句,女兒會嫌棄地說“還有那麽多道題都沒答呢!”兒子也會一臉恨鐵不成鋼說著“看我待會兒怎麽收拾你”“這麽簡單的題都不會?”讓整個節目笑淚交織,而另一邊,答題區的爸爸在參與過程中,也不斷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模式,拉近情感的同時更是達到孩子家長雙成長的共贏局面。

新穎逗趣的內容、簡單直白的形式,都讓節目一經播出,就吸引了不少家長的目光。而12期節目共有252組家庭參與,可以說是較全面地涵蓋了國內的親子關係類型。第一期節目中有位參賽爸爸的工作十分特殊,他在海拔3000米的小學裡給大山中的彝族孩子當老師,時間和精力留給了別人家孩子,自己家孩子就只能退居二線,於是他來參加這檔節目增進和孩子之間的情感,和彌補缺失的空白教育。

節目從素人家庭身上發現其正能量的一面,去感化影片前的千萬觀眾,讓每一位觀眾都可以從節目中獲得代入感,激發情感共鳴,並成為周六晚間家長們的“進修班”,大幅提高有效的親子陪伴時間。另一方面,如此全新的“代際綜藝”也填補了市場的空白,讓更多人加入到對教育理念的探討,共同思考如何才能建立有效而有愛的家庭輔導與代際關係。

2

緊盯教育問題直擊代際痛點,精準契合父母觀眾需求

推動原創網綜精品創作

任何類型的綜藝節目只有融入社會責任意識,才能是激活節目的生命力。而西瓜影片從前期就兼具這種社會責任感,甚至在籌備伊始就在全國範圍內廣泛挖掘家長當下最關注的問題,關照父母內心需求的體現。

為了更好地深入了解當代小學生家庭教育的理念與行為、家長和親子溝通的痛點所在,西瓜影片聯合光明網、字節跳動算數中心共同發布了《2018小學家庭教育白皮書》,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十幾個一二三線城市展開了線下的全方位調研。

這份白皮書指明,從80後到90後再到如今00後,中國當代小學生家庭結構大部分為三口之家,80後和85後是小學生家長的主力。由此可見,如今大部分家庭的重心都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也自然不難推斷出各位家長在孩子身上所寄予的厚望之重。

相關數據顯示,子女教育支出平均竟佔據了家庭總支出的25%,鋼彈總支出四分之一的花銷足以可見中國家長對於子女教育的良苦用心。而具體支出途徑主要集中在學科和興趣輔導方面,除了主科學習,家長們對於孩子的課外輔導也同樣重視。

從調研結果中,還可以明顯看出家庭教育在維護親子關係中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時長目前仍為家長與孩子的有效陪伴時長,平均2小時左右;而86%的家庭互動內容,也都是圍繞著輔導功課。正是基於如此的現實狀況下,才會引發在文章第一部分提到的 “家長輔導難”系列短影片轉發熱潮。可以說,《考不好 沒關係?》的誕生,不僅僅出於對近期社會熱點的及時追蹤,更脫胎於有子女家庭重視家庭教育、以子女教育為家庭重心的現實生活。

為進一步剖析不同家長在教育方式和理念上的差異,白皮書裡還總結了6類不同代際關係畫像——蜜糖系、爆椒系、薄荷系、黑咖系、鴨梨系和如鹽系,其中以良師益友家庭模式為代表的薄荷系關係比例最高,約為43%,從另一層面論證了“大多數家庭重視子女教育”的論點。但由於其他多種代際關係的存在,也讓節目組在邀請各個家庭、展現不同家庭代際關係的籌備階段,有了更多的參考依據與思考空間,從而讓更多家庭能夠在節目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這樣取材於現實數據的節目,毋庸置疑會引發無數父母共鳴。

重新梳理《考不好 沒關係?》的脈絡,我們可以發現節目在內涵上的不斷進化,破題更新讓節目進一步豐富了“教育”的內涵,觀眾被吸引和探討的不只是孩子,還有背後的家庭代際教育,家庭教育現在已經進入多元化階段,成績不是王道,培養孩子有道德品行和良好健康的習慣才是教育重中之重。

作為首檔代際觀察答題節目,節目擁有著強大的用戶體驗能力,吸引大批觀眾躍躍欲“嘗鮮”。今天的中國互聯網,流量紅利期已經宣告結束,取而代之的是用戶對產品的體驗互動時長,而用戶對親子綜藝內容的交流與學習是當下急需存在的,西瓜影片根據白皮書精準把握各位觀眾用戶的需求,從短影片到長綜藝,讓觀眾充分參與其中,逐步培養觀眾養成觀看習慣。

《考不好 沒關係?》並不是在總結教育的方法論,而是致力於呈現更多的教育案例,以此給予關心教育的人士的一份參考。

代際綜藝一步步走來,都是在最大程度地去激發觀眾的共情與表達欲,西瓜影片正是在此基礎上,成功推出《考不好 沒關係?》,畢竟只有結合當前社會時代背景、結合觀眾實際需求進行深層次創新,才能打造出更具深度和思想性的新節目。

--END--

【第一製片人服務影視創業者】

2013年6月創立,微信內創建最早、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影視商業圈平台

關注中國最具創造力的製片人

匯聚能夠引領中國電影未來成長的商業力量

中國影視人學習、創作、 交流、宣傳、交易的必要工具

傳遞影視人和商人們最新動向和資訊

組織國內外各種培訓、沙龍、論壇等行業分享

幫助影視人獲得更多資訊、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公司、項目合作diyizhipianren

項目、影視宣傳合作 dyzpr816

我們在一起, 看看將來影視業是個什麽樣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