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比例為多少時,死亡風險最低?

之前醫咖會推送的【BMJ:低碳飲食--一種減肥的正確姿勢?】中,研究表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在減重維持階段可增加機體能量的消耗,有助於提高肥胖治療的成功率。但是,這種飲食模式對於長期健康結局有何影響呢?近期,Lancet Public Health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探討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比例與全因死亡率的關係,我們看看這篇研究的詳情。

研究背景與目的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因其能在短時間內看到減肥效果而作為一種受歡迎的減肥餐,然而,這種飲食對於長期健康結局的影響,目前仍不大清楚,尤其在死亡率方面,某些研究結果還存在爭議性。因此,本研究試圖探討碳水化合物飲食與死亡率的關係。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的是ARIC(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研究數據,這是一項目前在美國四個社區中正在進行的心血管危險因素的前瞻性觀察性研究。共納入15428例45-64歲人群,這些人群均在入組時完成膳食調查問卷,並且把能量攝入極端人群(男性<600kcal/天或>4200kcal/天,女性<500kcal/天或>3600kcal/天)排除在外。

主要研究終點為全因死亡率,其他終點包括碳水化合物攝入比例與全因死亡率的相關性。另外,研究者將ARIC數據與其他碳水化合物攝入的7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匯總一起進行薈萃分析,以進一步了解碳水化合物攝入與死亡率的關係。最後,該研究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基礎上進行分組——以攝入動物來源的脂肪及蛋白為主 vs 以攝入植物來源的脂肪及蛋白為主,評估這兩組對死亡率的影響。

研究結果

ARIC研究:

在中位隨訪25年的時間裡,共有6283例死亡人群。碳水化合物佔總能量的比例平均為48.9%。

在經過多因素校正後,結果發現,碳水化合物佔總能量的比例與死亡率呈U型關係:50-55%的碳水化合物比例具有最低的死亡風險

圖1. ARIC隊列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比例與全因死亡率呈U型關係

薈萃分析:

納入8項隊列(n=432179),共40181例死亡人群。

圖2. 薈萃分析8項研究的特點

因歐美地區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明顯低於亞洲地區,因此將8項隊列分為兩組——歐美地區隊列和亞洲地區隊列,歐美地區隊列(平均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為50%)比較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與中等碳水化合物飲食的死亡率,而亞洲地區隊列(平均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為61%)比較高碳水化合物飲食與中等碳水化合物飲食的死亡率,結果顯示:

  • 低碳水化合物(<40%)與中等碳水化合物飲食(40-70%)相比,其全因死亡率明顯增高(HR=1.20,95%CI 1.09-1.32)。

  • 高碳水化合物(>70%)與中等碳水化合物飲食(40-70%)相比,其全因死亡率同樣明顯增高(HR=1.23,95%CI 1.11-1.36)。

圖3. 在不同隊列中碳水化合物攝入比例與死亡率的關係

僅ARIC研究與PURE研究存在碳水化合物佔總能量比例的連續性數據,將這兩項隊列進行分析,以46.4%的碳水化合物比例作為參考水準,可觀察到碳水化合物佔總能量比例與全因死亡率存在U型關係

圖4. ARIC和PURE隊列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比例與全因死亡率呈U型關係

將大營養物質的來源進行分類,以動物來源的脂肪或蛋白質代替碳水化合物可增加死亡率(HR=1.18,95%CI 1.08-1.29),以植物來源的脂肪或蛋白質代替碳水化合物可降低死亡率(HR=0.82,95%CI 0.78-0.87)。

圖5. 以動物來源或植物來源的蛋白質和脂肪為主的飲食與死亡率的關係

研究結論

碳水化合物佔總能量比例過高或過低均可增加死亡率,50-55%的佔比,死亡風險最低。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中,以動物來源的脂肪和蛋白質代替,如羊肉、牛肉、豬肉和雞肉,會增加死亡風險;而以植物來源的脂肪和蛋白質代替,如蔬菜、堅果、花生醬及全穀類麵包,可降低死亡風險,這一結果提示不同來源的食物可修改碳水化合物與死亡率的關係。

總的來說,這篇文章的結果表明,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保持中間最好。文章還說了另一個事情,以植物來源的蛋白質和脂肪代替碳水化合物的因素可修改這一種U型關係。

文獻來源:Lancet Public Health. 2018 Sep; 3(9):e419-e428.

-ykh

關注醫咖會,輕鬆學習統計學~

),拉你進統計討論群和眾多熱愛研究的小夥伴們一起交流學習。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