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牙不好疾病全身跑!最全的刷牙攻略來了,拿走不謝

公眾科普 科學傳播!點擊上方藍字一鍵關注

你的牙還好嗎?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年—2025年)》:

每天刷2次牙的人有多少?不足四成!

每4個成人就有3個人有牙齦問題!

牙不好,疾病全身跑!

牙齒保護不好,不只是牙齒充血、鬆動和脫落那麼簡單,還可能引起多種疾病。

1 牙感染——心受傷

「一個中度牙周炎患者受感染的牙周組織表面積總和,相當於一個成人的手掌面大小!」牙周致病菌可以通過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來作用於心血管系統。

2 牙不好——胃受累

牙齒問題不僅會影響心血管,直接受害者還包括胃!

人體的消化系統從口腔開始,牙齒可以把食物撕裂、磨碎。如果牙齒不好,主觀上就不想多嚼,很可能『囫圇吞棗』,進而加重胃的負擔。長此以往就會出現咀嚼無力,導致齲齒、牙周炎等病症,造成惡性循環。

3 牙鬆動——骨遭殃

牙齒好壞也反映體內骨骼的情況。

「有些病人,三四十歲牙齒就脫落很多,但既不是齲齒也不是其他牙病,如有這種情況建議他查查骨骼。」這可能是體內礦物質沉積導致牙齒中鈣、磷的質量較差,而牙齒的質量也能反映出骨骼的結構不太好。

相當一部分人在檢查出骨質疏鬆前的一段時間就曾出現過牙齒脫落的現象。這些病人如果在牙齒髮生鬆動時就能及時關注到骨骼健康,也就不會導致骨折等嚴重後果的發生了。

4 小齲齒——惹腎炎

孩子沒有退掉的乳牙長了齲齒,家長沒有當回事,可孩子卻因齲齒髮炎被查出來腎炎。

門診上因為包括牙部感染在內的一些常見感染造成的腎炎、腎病不佔少數,像臨床上常見的腎病就可以因為包括牙部感染、皮膚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在內的一些感染因素誘發。

孩子急性感染後1~3周出現急性腎炎的發病率比成年人要高。在此特別提示家長,一旦孩子出現齲齒或者牙周炎症、感冒、發燒乃至皮膚的一些感染,一定要注意觀察排尿情況。

80歲還有一口好牙,這樣做!1 8~9歲做窩溝封閉

六齡齒是人6歲左右最早萌出的4顆大牙,承擔口腔60%的咀嚼工作量,並且一輩子僅此一顆,由於萌出早,如不注意保護,很容易患齲病(蟲牙),是窩溝封閉的主要對象。

通常六齡齒在8~9歲完全萌出,是封閉的最佳年齡。

2 每天兩次溫水刷牙

刷牙時用接近體溫的溫水效果最好,至少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牙膏中的主要成分是摩擦劑和氟化物,這些有效成分發揮作用的最佳溫度是37攝氏度左右。

播放GIF

3 刷對牙

豎向刷 或 小範圍震顫刷。正確的刷牙方式應該是豎向刷或者小範圍震顫刷。用一把刷頭較小、刷毛較軟的牙刷,牙齒貼近臉頰刷起來也會很方便。

播放GIF

面面俱到。每顆牙有五個面,即唇側、舌側、咬合面及牙間隙的兩個鄰面。這些都是必須要刷到的。

播放GIF

45度角。你會刷到牙齦嗎?巴氏刷牙法的精髓就在於牙刷傾斜的角度。刷上排牙齒時,將刷毛朝上與牙齒呈45度角;刷下排牙時,將刷毛朝下45度角。這樣有利於清潔牙齒和牙齦接近部位,而牙菌斑最喜歡呆的地方就是這裡。

播放GIF

4 一年看一到兩次牙醫

每年看1~2次牙醫,並定期洗牙。洗牙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清除牙石。長期積累的牙結石導致牙縫變寬,牙齒甚至會鬆動。出現牙石時務必要儘早清除,一般提倡每年洗兩次牙。

播放GIF

5 別用牙籤,用牙線

很多人喜歡用牙籤剔牙,但是用牙籤瞎戳,往往會引起急性牙周膜炎、牙齦膿腫,出現疼痛和出血,而健康的辦法應該是使用牙線工具對牙縫進行清潔。拉緊牙線,沿著牙縫前後左右方向緩和地拉牙線,嵌塞的食物即可隨著牙線的移動而被帶出。

播放GIF

6 有缺牙一定及時補

牙齒的主要作用是咀嚼食物,幫助人體吸收所需營養成分。但如果牙齒情況不佳(蛀牙、缺牙、咬合不正),就會導致咀嚼困難,因而沒有食慾,無法好好咀嚼,時間長了就容易造成營養不良。

7 少吃糖、冷飲、碳酸飲料、黏牙食物

8 吃點粗纖維食物

公眾科普 科學傳播

中國科協官方微信 國家科普平台

關注我們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