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遊乳企期中考:中國聖牧現代牧業西部牧業一片慘淡

  上遊乳企“期中考”:中國聖牧、現代牧業、西部牧業等一片慘淡

  郭鐵

  近期,多家上遊乳企密集發布2018年中期業績,虧損和業績下降成為行業“主旋律”。面對奶價低迷的困境,多數乳企不得不依靠加大奶牛淘汰數量、降低飼養成本等艱難度日。而曾被現代牧業、中國聖牧、西部牧業等視為原奶主要出口的自有液奶品牌,近兩年卻在國內外乳品品牌的激烈競爭下持續表現不佳。

  業內分析認為,一些上遊乳企的布局是資本驅動的產物,而非市場需求驅動。從長期來看,受消費能力降低與進口乳品衝擊等影響,我國上遊乳企前景並不樂觀。

  創意圖片 / 新京報記者王遠征

  上遊乳企普陷業績泥沼

  8月27日晚,現代牧業發布2018年半年報顯示,其營收為24.68億元,同比增長5.29%,虧損1.4億元,而去年同期虧損值達6.66億元。

  與現代牧業虧損面縮窄相比,多數上遊乳企難逃業績下滑和虧損困境。半年報顯示,“中國最大有機乳品公司”的中國聖牧上半年虧損10.67億元,淨利下降幅度達16819.9%;上陵牧業同期淨利潤為1928.87萬元,同比下降20.71%;原生態牧業期內淨虧損額為533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10%。西部牧業淨利潤雖同比增加10.29%,但仍虧損4161.66萬元,若2018年繼續虧損則存在退市風險。

  對於業績虧損或下滑原因,多數上遊乳企將原因歸於原奶價格低迷和國內需求疲軟。農業農村部近日公布的資訊顯示,進入2018年,原奶收購價格已連續7個月下跌。7月我國奶業主產省原料奶收購價格每公斤為3.37元,環比跌0.6%,同比下跌1.2%。

  面對困境,多數上遊乳企通過淘汰奶牛數量、降低飼養成本、提高奶牛單產及奶源品質等方式“節衣縮食”度日。

  現代牧業在半年報中表示,儘管國際奶粉拍賣價溫和上漲,國內原奶銷售因季節性原因仍相對疲弱,其乳牛公平值變動減乳牛出售成本產生的虧損達4.35億元。刨除“與蒙牛產生協同效應”的原因,現代牧業上半年減虧更得益於自身運營的提升。其乳牛年單產達10.3噸,同比增加0.5噸;公斤奶現金成本控制在2.42元/公斤,與去年基本持平。

  中國聖牧則在8月24日發布的盈利警告中表示,其應對原料奶市場需求疲軟而控制奶牛數量,原料奶價格降幅較大導致生物資產公平值減銷售費用錄得的虧損約9億元。原生態牧業也在中報中表示,其通過改善牛群飼喂配方來控制生產成本,以面對持續低迷的原料奶售價。

  自有液奶品牌表現低迷

  事實上,為應對近年奶價的持續低迷,現代牧業、中國聖牧、西部牧業等上遊乳企試圖通過自有液奶品牌解決原奶需求問題,然而從近年財報來看,這條路並未走通。

  2017年,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的現代牧業和“中國最大有機乳品公司”的中國聖牧雙雙迎來巨額虧損。其中,現代牧業淨利-9.75億元,虧損擴大31.4%。中國聖牧淨利-9.86億元,同比下降244.8%。

  年報顯示,除受國內原料奶價格低迷影響外,終端液奶產品收入的大幅下降是兩家公司大幅虧損的主因。2017年,現代牧業由於受銷售數量及售價降低所致,液奶產品收入6.65億元,同比下降了55.06%。就聖牧而言,2017年由於在終端市場實施“穩價”戰略同時加大對經銷商扶持力度,整體液奶銷售收入則由2016年的21.06億元下降至14.28億元。

  至2018年上半年,在控股股東蒙牛的“輸血”下,現代牧業由於更專注於原料奶生產,同時將液奶銷售交由蒙牛管道,甩掉“包袱”後業績明顯改善。而根據中國聖牧中報及盈利警告,受國內乳品市場競爭激烈影響,其自有品牌液奶產品的銷量相對上年同期下降較大。在新的“以銷定產”策略下,聖牧液奶收入為4.8億元,降幅達31.1%,在集團中的營收佔比也由去年同期的60.5%下降到34.3%。

  此外,西部牧業也在半年報中表示,造成其虧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乳製品市場競爭激烈,西部牧業下屬乳企加大促銷力度,導致效益較有所下降。2015年7月,西部牧業收購西牧乳業,曾被視為西部牧業“二次創業”的重要一步,然而由於西牧乳業“屬於新產品、新品牌,在拓展市場過程中遇到了巨大困難與挑戰”。

  乳業專家宋亮認為,上遊乳企在市場教育、品牌宣傳等方面沒有下遊乳企專業,“當前的乳品市場並非供不應求,彼此同質化嚴重,因此需要品牌投入。”

  早在現代牧業、中國聖牧發布2017年財報時,荷斯坦雜誌主編豆明就認為,“牧場直接做終端沒有問題,但要不要自己去做?在國內企業加強、國外產品進入的情況下,聖牧可謂走了一步險棋。”

  分析:上遊脫困需靠市場需求推動

  據宋亮估算,今年上遊奶牛存量數預計不足500萬頭,原奶產量預計達2500萬噸,加上進口乳製品折算成的生乳1400萬噸,我國原料奶的缺口預計達600萬噸。相比之下,去年奶牛存量數約為550萬頭,原奶產量約為2800萬噸,原料奶缺口僅為300萬噸。儘管原料奶缺口擴大對於上遊乳企是種利好,但宋亮認為,伴隨消費能力降低與進口乳品衝擊,長期來看上遊形勢並不樂觀。

  根據《荷斯坦》雜誌測算,2018年一季度我國進口乳製品折合成原奶400多萬噸,超過國內商品原奶量的50%,同比增長12%。雖然我國乳製品消費仍在增長,但增量基本被進口乳製品佔據。

  豆明認為,一些上遊乳企的布局是在資本推動下完成的,而非市場需求推動的。在廣東、福建地區,原奶價格高,養牛是賺錢的,原因就在於當地主要發展巴氏奶等低溫產品,有市場需求。現代牧業之所以減虧,就是因為其為全國布局,有一半市場在南方。相比之下,一些西北牧場的原奶只能作為常溫奶原料,與國際市場奶價相比沒有優勢,“中國市場是開放的,作為企業你究竟要生產什麽需要想清楚。”

  而事實上,豆明反映的問題在中國聖牧中報業績中有所體現。今年上半年,中國聖牧原料奶銷量較去年同期增加12%,但由於受乳製品行業供需關係等因素影響,其部分有機原料奶以非有機奶的價格售予客戶,導致有機原料奶的對外銷售單價下降了21.1%。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梁銘宣曾表示,國內低溫奶與常溫奶的消費比例為3∶7,而歐美發達國家這一比例為6∶4。這也意味著低溫奶發展潛力巨大,同時也可幫助中國乳業實現從安全向優質的轉型。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張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