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粗糧雜糧確實有助於預防高血脂、肥胖、糖尿病、大腸癌等,但不宜多吃,尤其是對老年人和腸胃功能不好的人。比如蕃薯,雖然是一種價廉味美的健康食品,但是,由於它含有特殊的蕃薯澱粉和纖維,如果不蒸熟煮透,很容易在腸胃內產酸、產氣,引起肚脹、燒心等腸胃不適癥狀。
一是吃熟不吃生。
蕃薯中所含的大量澱粉,外麵包裹著一層堅韌的細胞膜,只有煮熟蒸透,人體才容易消化吸收,同時,煮熟還可破壞大部分氧化酶,減少氣體的產生,避免脹氣。
二是要控制量。
蕃薯一次不可吃得過多,一天總量也要控制。蕃薯的不足之處在於蛋白質、脂肪較低,吃得太多,影響其他食物的攝取,還可能會影響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正確的吃法是,平時主食仍然以米、面等為主,可搭配100-200克的蕃薯。吃蕃薯的時間可在正餐吃,也可以作為加餐零食。放在早餐或中餐吃,可更好地幫助延緩上午或下午飢餓感。」陳超剛介紹說。
三是製作方式多樣化。
蕃薯的製作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原條或切段蒸熟;原條或切段微波爐煮熟;切成小塊與大米同煮成蕃薯飯、蕃薯粥;煮熟後加少量糖做成蕃薯泥等。
四是注意粗細搭配。
由於蕃薯含蛋白質和脂肪少,建議與優質蛋白質食品如牛奶、肉類搭配食用。
五是老年人要會吃。
老年人腸胃功能差、嬰幼兒腸胃功能不健全,都不宜一次吃較多的蕃薯及其他粗雜糧,以免消化不良。長期過量吃粗雜糧,還會影響某些營養物質的吸收。所謂「面有菜色」,就是纖維素吃得太多,導致營養不良的典型表現。纖維素還有干擾藥物吸收的作用,它可以降低某些降血脂葯和抗精神病葯的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