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安十二時辰》:在真實的大唐,帝都長安靠誰守護?

作者:大橙子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以靖安司司丞李必和不良帥張小敬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大唐公務員破獲跨國恐怖案件的故事。

在劇中,不僅有靖安司、不良人等專職負責處理案件,還有龍武軍、右驍衛、虎賁軍以及武候鋪、望樓等軍隊或機構、組織或多或少地參與到案件的偵破之中。

不過,在歷史上這些機構都是真實存在的嗎?在真實的大唐長安,又由誰來維持京師秩序、守護長安人民的安全呢?

《長安十二時辰》

一、狗拿耗子的龍武軍、右驍衛

在《長安十二時辰》的前期劇情中,龍武軍和右驍衛兩軍可謂因破案辦案而大出風頭,一個打著“聖人親調”和“陳玄禮將軍令”的幌子要強行接管靖安司防務,一個則借著“右相令”的旗號製造麻煩、不依不饒。

那麽歷史上這兩支軍隊究竟屬於什麽系統?他們又是否有接管長安城防務的權力呢?

龍武軍和右驍衛都屬於唐代政府軍隊體系的一部分。唐代的禁軍分南、北衙兵,共同負責長安城內外的治安。

南衙兵指十六衛,由於駐守在宮城南面的皇城中,負責宮城與皇城的守衛而得名,右驍衛便是其中之一,其“掌宮禁宿衛,領翊府及諸折衝府府兵。

凡分兵守諸門,在皇城四面、宮城內外,與左、右衛分知助輔。”也就是說,右驍衛主要負責的是宮城和皇城的安全,而並非長安城外城的穩定。

龍武軍則是唐代北衙六軍(開元時僅有四軍,天寶末擴充為六軍)之一。其最初為唐太宗李世民的“百騎”騎從護衛,武則天上台後將其擴編為“千騎”,中宗李顯又擴編為“萬騎”,分左右營,置使作為統領。

中宗駕崩後,玄宗李隆基在萬騎將領葛福順等人的支持下,發動政變將其父睿宗李旦推上皇位。至開元二十年,玄宗將“萬騎”左右營改名為龍武軍,並以陳玄禮為大將軍。

由於“從龍之功”的加持,龍武軍在長安可謂驕縱萬分。據《資治通鑒》的記載,“萬騎恃討諸韋之功,多暴橫,長安中苦之”,其霸道蠻橫可見一斑。

但其作為皇帝私兵,主要任務還是集中在保護皇帝的安全,必要時也會參加對內對外的戰事,在維持長安城治安上所發揮的作用並不大。

圖/《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右驍衛和龍武軍

既然龍虎軍和右驍衛均無負責長安城治安之權,那麽究竟由誰來保障京城外城的穩定呢?在南北衙中,其職能最接近的當為南衙系統十六衛中的左右金吾衛。

作為右驍衛的同僚,金吾衛不僅負責皇城與宮城的安全,尚掌“京城晝夜巡警之法,以執禦非違”。其職責大概就類似於今日的巡警,其巡查範圍包括了整座長安城。

此外,《長安十二時辰》中經常出現的武候鋪、街鼓也都是隸屬於金吾衛的。武候鋪由衛士、彍騎分守,大城門百人,大鋪三十人,小城門二十人,小鋪五人,主要職責是城門、坊門警衛工作,負責日常開閉和檢查。

而街鼓雖然在歷史上確有存在,但其作用卻並非如同劇中那樣是為了傳遞消息和監視城中異動。街鼓其實是長安坊市開閉及居民行止的信號,《唐律疏議》記載,“鼓聲絕,則禁人行;曉鼓聲動,即聽行。”

天快亮時,宮城承天門上曉鼓聲起,六街鼓緊跟擂動,傳遞到京城四面八方,宮城、皇城、外郭城和坊裡各門,依次開啟。天快黑時,承天門上暮鼓聲起,六街鼓緊跟著擂動八百聲,各門再先內後外依次關閉。

二、可能並不那麽聽話的旅賁軍

除了劇中經常搗亂的龍武軍與右驍衛外,觀眾們還能發現在靖安司活躍的另外一支軍隊——旅賁軍。它在劇情開始時伏擊狼衛的戰鬥中,動作乾淨利索,顯示出超強的戰鬥力,而作為支持靖安司辦案的重要武裝力量,旅賁軍的存在也為李必和張小敬行事提供了不少方便。

那麽,這支軍隊是什麽來歷?他們的真實戰鬥力又如何?

雖然劇中的旅賁軍多次以長安安危為己任,聽命於靖安司司丞李必,但理論上他們隸屬於太子府的軍事機關——太子率府,只是被臨時“借調”到靖安司協助李必辦案的。

根據《新唐書》的記載,太子率府可分為太子左右司率府、太子左右清道率府、太子左右監門率府等共十率府,其中的左右司禦率府之下折衝府的府兵番號便是“旅賁”。

不過應當注意的是,雖然旅賁軍在行政上是屬於太子府的軍事機關,但從兵源上講,他們的來源是府兵,也就是說歸屬於南衙府兵體系,而並非太子的私兵。

由於在貞觀以後,唐朝的太子基本上便不再直接領兵出戰,與東宮率府也失去了情感上的維系,而只剩下行政統屬關係。太子衛率的主要職責就只剩下東宮防禦、禮儀等等,基本不再參與其他軍事行動。

甚至在一些大事上,東宮率府還不完全服從太子調遣。譬如在唐代歷史上的多次宮廷鬥爭中,除了玄武門之變時,與太子李建成有過出生入死經歷的太子率府曾竭力護佑其安全外,在此後的中宗複位、李重俊之變、李隆基誅殺韋氏之變以及平定太平公主之亂等政變中,太子率府都沒有參與,可見太子對其的控制力已經不大了。

圖/《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旅賁軍首領崔器

三、長治久安靠地方

既然南北衙兵中除金吾衛外對長安城的治安維持都不負什麽責任,那歷史上長安城中的安全穩定倚仗的是誰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京兆府了。

在唐代,京兆府及其最高長官京兆尹在保障京師安全穩定中發揮著中堅力量。京兆尹同時兼具地方官和有中央官員的雙重身份,身負對上執行中央政令,對下督察所屬諸縣,維護地方社會安寧的職責。

因京兆府設於京師,皇室貴族宅邸、中央政府機構雲集,因此緝捕盜賊,打擊犯罪活動,維護和保障長安穩定,便成為京兆府的首要任務。

在《長安十二時辰》第2集中,張小敬為查案來到西市的一家金器店,已遭歹人脅迫的店主曾反覆暗示張小敬去找京兆尹報案,可見在京畿地區的日常治安類事件中,一般百姓所想到的都是找京兆尹。

由於京兆府在唐代社會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其最高長官不僅多以宗室親王擔任,還需極其受到皇帝信任。比如武德年間曾由秦王李世民,貞觀年間有趙王李元景、越王李泰,高宗年間有陳王李忠、許王李素節、潞王李賢、英王李哲,武則天年間有相王李旦,睿宗年間有讓皇帝李憲,玄宗年間有榮王李琬等。

圖/劇中西市金銀器店主暗示張小敬報官

京兆府下,以朱雀街為界分長安、萬年兩縣分治外郭城,朱雀街以東屬萬年縣管轄,以西則屬長安縣管轄。

縣內的最高長官可謂任務繁多,不僅要教化百姓、緝盜拿賊、勸課農桑、聽訟斷獄,尚要征納賦役、興養立教、矜孤恤寡、修橋築路、賑災濟貧,而其中維護社會秩序,保一方平安便是其重責大任之一。

但在縣內負責“主追捕盜賊,侍察奸非”的還有縣尉。縣尉也被稱為捕賊官、捕賊尉、賊曹尉,其職責包括“平鬥訟,懾凶狡”等。

崔致遠在《前婺州金華縣尉李涵攝天長縣尉》牒中談到:“夫縣尉之設也,其官雖卑,其務甚重,動則推詳滯獄,靜則慰撫疲田亡,是以佐僚能憚其直聲,宰尹亦懷其畏色”,可見唐代縣尉在維持縣內治安的重要性。

唐代長安在縣以下還設有基層管理部門——坊,坊內設坊正一人,坊正之下還設有十多個或幾十個裡正,裡正下又有眾多保長。保長、裡正相當於長安城內最基層的治安員,而坊正則是裡、保長之上的治安管理者。

坊內實行裡保制度,坊區居民則按規定進行編組,聯防互保。坊作為一個小型單元,其內部的安定便由坊正及裡、保長負全責,這在劇中張小敬為追查輿圖闖入懷遠坊的情節裡也有所體現。

最後,唐代中央在對長安城進行治安管理時還有一個特別的機構,那就是禦史台。禦史台是中央的監察機關,也兼理部分司法工作,而對在長安地區造成混亂的人或事加以管理和監督也是禦史台的職責。

比如,《全唐文》卷九七六《對金吾不辨夜判》中,左巡使就對金吾衛在警夜方面的失職進行了舉劾。在電視劇裡,禦史中丞對靖安司的辦案不力進行彈劾也是其行使職權的一種方式。

末了,還想提一個狠角色。你以為龍武軍、右驍衛旅賁軍京兆尹這些官員才是負責長安城安危的最重要角色?幼稚!別忘了這些大大小小的官員都是誰任命的?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看家護院,真正操心的人是誰呢?

參考文獻:

1.[宋]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

2.[後晉]劉昫等:《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

3.[唐]李林甫等:《唐六典》,中華書局,1992年;

4.[唐]長孫無忌等:《唐律疏議》,中華書局,1983年;

5.張國剛:《唐代官製》,三秦出版社,1987年;

6.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禦體系研究》,陝西師范大學,2010年;

7.楊月君:《唐代京畿地區治安管理研究》,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8.袁芳馨:《唐代長安城治安管理研究》,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