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 讓“懸空老人”腳踏實地

曾經,對於家住普陀區宜川二村的董老伯來說,每一次上下樓都是一種折磨。董老伯現如今已94歲高齡,家住五樓,每次上樓回家,起碼要十分鐘。

董老伯所在的這棟樓,是一個典型的老公家宿舍,居民平均年齡70歲。老人們走到自家樓下,提著大包小包的購物袋,望樓興歎,一步三搖,艱難上樓,甚至有些腿腳不好的老人只能長期蝸居家中,成為“懸空老人”。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

宜川二村184號加裝電梯施工現場(普陀區房管局 供圖)

2017年7月,宜川二村184號房屋新安裝的電梯在最炎熱的盛夏時節竣工交付使用,居民終於告別了爬樓的氣喘籲籲和大汗淋漓,手指一按,輕鬆上樓。

加裝電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首先要取得本幢樓100%居民征詢同意,項目負責人姚嘯洪和樓組長沈阿姨一起上門聽取居民意見,有居民很爽快地同意了,也有居民表示反對,“聽說裝電梯以後長期維護蠻煩的,到時候事情老多的,不如不要裝。”

面對這樣的情況,項目組和居委耐心解釋,跟居民們嘮嗑,“花小錢,解決的是大問題,帶來的是更多實惠,總比大家最後爬不動樓去換房子合算吧?”“有了電梯,房屋都能升值不少呢!”……不僅限於“動嘴”,更在於“動手”,工作人員主動聯繫普陀區第一個成功加裝電梯的怒江苑小區,帶居民參觀“樣板工程”,讓他們體驗電梯房的便捷。

有了真實的體驗後,601室的李先生當即表示,“能夠裝成電梯就是好事,錢的多少不是最關鍵的。”602室的沈女士也說,“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即使少數人不同意,也要想辦法把錢平攤掉建造電梯!”很快,整幢樓15戶居民的同意率從最初的72.9%上升到100%。

從接受業主委託之日起,跨過征詢指導、方案設計、行政審批、工程施工等一道道難關,歷經一年多時間,通過各方努力,姚嘯洪所在的中山物業終於把嶄新的電梯設施交付給了業主。電梯的竣工和投入使用不僅給宜川二村184號的居民帶來了便捷,更是在小區、以致在周邊社區引起了反響。

隨著“老舊住房加裝電梯”這一新名詞逐漸為人們所知曉,普陀區已有多幢小區內房屋開始了嘗試,曹楊物業、長風物業、滬太物業所服務的小區中已有多個業委會都提出了加裝電梯的設想。

今年3月,上海市首家專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開展服務指導、承接委託管理的社會服務機構——虹口區家加樂加裝電梯事務所在江灣鎮街道掛牌成立,今後上海的老舊小區居民有意願加裝電梯,都可通過家加樂加裝電梯事務所獲得幫助指導。

據了解,自大調研開展以來,推進老式多層住宅小區加裝電梯,成為各級部門的調研重點之一。在上海,無電梯的多層住宅約有22萬個門棟。這其中,高樓層住戶達100萬戶以上。而虹口區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比例達37.93%,區域內多層住宅小區的居民加裝電梯意願非常強烈。

今年2月中旬,虹口區江灣鎮街道汶水東路505弄3號、4號、5號和萬安路280號、288號5幢居民樓加裝的電梯正式啟用,這是虹口區首個成片多幢居民樓加裝電梯同時建成啟用。

記者了解到,上海為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的試點,始於2000年前後的“平改坡”工程。由於加裝電梯涉及住宅結構調整、社區公共事務程式、資金籌集、工程審批、安全監督、運營管理等大量複雜問題,實際操作困難重重。

2012年8月,上海成立加裝電梯試點工作協調小組,啟動本市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試點工作。

普陀區長征鎮怒江苑小區7號樓成功加裝電梯

2015年10月,普陀區怒江苑小區7號樓成為上海首個居民自籌資金加裝電梯的成功案例。怒江苑是1998年建成的售後公家宿舍,居民中七成是60歲以上的老人。有的老人上下樓要靠人背,有的因為爬不動樓梯只好搬走。

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社區紛紛前往取經,並提出加裝電梯的意願。截至目前,上海全市已有204幢房屋通過居民意見征詢完成加裝電梯計劃立項工作,已經竣工運行的47台,正在施工的29台,涉及靜安、虹口、長寧、普陀等多個區。

從實踐看,上海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的成功案例,程式上比較規範,相關政策和工作模式也已初步建立,基本形成了能夠引導業主共建共治的、可複製、可推廣的增設電梯的路徑和方法,對全市社會治理提供了有益經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