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真實的草船借箭,孫權用八字逼退曹操,與諸葛亮無關

一提及草船借箭,幾乎無人不曉,它是《三國演義》中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

赤壁之戰前夕,孫劉兩家聯手對抗曹操,可是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能,經常無故為難他。

有一次周瑜要求諸葛亮,十天之內必須造出十萬支箭,如果做不到就會受軍法處置。

在普遍情況下而言,這個任務基本上不可能完成,可是諸葛亮不僅答應了,還表示“三天就夠”。

諸葛亮向魯肅調來二十隻船,上面堆滿草人,趁大霧的清晨攻擊曹軍水寨。

曹操生性多疑,不敢輕易出擊,只得調來弓箭手射擊草船,於是便有了十萬支箭,這就是世人熟知的“草船借箭”。

可是《三國演義》畢竟只是小說,歷史的主角並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

他親自坐著一條大船衝向曹營,“借”來成千上萬支箭後瀟灑離去,最後還寫了一封信,只有八個字,逼退了曹操大軍。

赤壁之戰時,曹操雖然被孫權和劉備擊敗,但是損失並不大,死傷的兵力大多是荊州降卒。

最關鍵的是,曹操依然佔據這襄陽,保持著南下的主動權。經過五年時間的征戰,曹操逐一平定南匈奴、公孫康、馬超、韓遂等後,於公元213年攻打濡須塢。

孫權擔心前線危機,也親自趕來督陣,雙方對峙了近一個月。這個期間,東吳借助水軍之力,頻頻向曹軍發出挑戰,曹軍水軍實力不夠,不敢輕易出水寨,大多時候都龜縮在軍營裡。

《三國志》有記載,“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

有一次,孫權想巡視前線,於是親自坐著大船,從濡須口駛向曹軍水寨。

曹操聽探子回報,知道是孫權親自前來,他不敢下令水軍出擊,擔心其中有詐。但也不想讓孫權在水寨前大搖大擺地走一圈,這樣會大傷士氣。

怎麽辦?於是下令弓箭手放箭,一瞬間上萬支箭射在孫權船上,導致船身向令一方傾斜。

為了保持船身的穩定性,孫權下令調轉船頭,用另一面“接收箭雨”,使得船身平衡。

《三國志》有記載,“權因回船,複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

就這樣,孫權的大船輕鬆地逃走了,離開時還向曹軍擊鼓奏樂,營中的曹操聽到後,不由感歎地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兩軍對峙又過了數日之久,孫權給曹操寫了一封信,信上只有八個字,“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意思很明白,說的是春雨綿綿,洪水將至,不適合北方人作戰,還是速速退去吧。

曹操知道孫權說的是實話,雖然其中有嘲笑之意,但不得不下令撤軍。

《三國志》有記載,“曹公望權軍,歎其齊肅,乃退。”

為什麽草船借箭的主角從孫權變成了諸葛亮?這全是羅貫中的功勞。

在《三國志》中,不論是文臣和武將,對他們事跡的描述都是平平淡淡,不能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可是《三國演義》作為小說,為了傳播和娛樂,打仗時添加了兩將單挑的場面,這是為了突出將領形象。文臣用計謀之時,更是極其玄乎,比如“借東風”、“火燒曹營”等。

羅貫中為了拔高諸葛亮的人物形象,於是移花接木,把孫權的功勞放到諸葛亮身上。

除了三國演義外,歷史上這類“嫁接”的故事並不少見,比如世人熟知的隋唐演義。

所以,如果想要真正了解歷史,就應該讀官修的《二十四史》和《清史稿》,有些野史也可以借鑒和參考。

至於小說和影視劇,只能是一種娛樂,千萬不能當真。

(參考文獻:《三國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