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機構策略:大盤區間震蕩運行還是主基調

  早間機構策略 證券時報APP

  方正證券大盤並未因MSCI將A股納入指數體系而大幅上漲,對A股而言,這只是外在因素,改變市場運行節奏,不改變市場運行趨勢,決定A股走勢的是內在“政策 資金”的共振因素。目前,內在因素還未改善,外在因素仍未確定,A股系統性行情需等待,存量博弈下的結構性行情仍存,大盤區間震蕩運行還是主基調。輕指數、重個股,逢低關注生物醫藥、“芯”片概念、智能裝備及底部成長股,逢高減持近期漲幅過高股。

  廣州萬隆:海外長線資金進行投資的幾大原則包括:大市值、強流動性、盈利能力可持續性以及分紅比例,MSCI相當於搭建了一條外資加碼A股的橋梁,但並不會硬性規定短期外資必須買入多少,即便是跟蹤MSCI的指數基金,由於A股剛開始權重較低帶來的增量資金也相對有限。MSCI成分概念相當於給A股貼上了一個標簽,便於投資者區分個股是否符合上述幾大原則。同時,從其他新興市場納入MSCI以後的走勢經驗來看,未來隨著外資持續流入A股籌碼將會逐步集中,中長期市場整體換手率降低也就意味著未來投機氛圍將削弱。萎縮的量能也在警醒投資者對於無量拉升還是多一份小心為好,即使消息面上先有中美貿易爭端階段緩和,後有A股納入MSCI這些利好接連傳出,但本質上製約A股反彈高度的深層次邏輯還在於資管新規為代表的金融去杠杆以及美聯儲加息帶來的利率上行對市場的衝擊,所以對於接下來指數進一步上漲太空還是不可太過樂觀。對應操作上,短線漲幅較大的品種建議逢高及時止盈,同時沿著消費更新這一思路繼續挖掘細分領域存在補漲機會的品種。

  東方證券市場成交金額顯著萎縮,中美第二輪經貿磋商以及信用違約“地雷”頻現仍是資金謹慎觀望的重要原因。維持市場難以一舉突破跳空缺口的觀點。建議投資者保持謹慎、均衡配置,如若市場反彈動能繼續減弱,可擇機適當降低倉位。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馬秋菊 SF186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