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現在的學校教育,是在逼著其中一個家長辭職回家?

櫻桃媽:越發覺得教育像是個「入鄉隨俗」的事兒,父母要在條條框框中遊刃有餘實屬不易。每當遇到與孩子相關的事的時候,再大度的父母都會變得極為挑剔。國內媽媽說,現在的學校教育是在逼著其中一個家長辭職回家;國外媽媽說,中國父母想要高品質教育又不想花錢花時間 …你和誰更有共鳴?歡迎各位家長在文末留言討論……

前段時間在《中國青年報》上登過一篇文章,標題是「小學媽媽自述:我成了教孩子不擇手段的幫凶」,文章裡,這位媽媽感慨:現在的學校教育是在逼著其中一個家長辭職回家。

也許很多讀者都看過這篇文章。作者是一位三年級小學生的媽媽,她的真實經歷引起了很多父母的共鳴。原文是這樣的:

國內小學三年級孩子媽媽說:我成了教孩子不擇手段的幫凶


我是一個三年級小學生的媽媽。在孩子度過了不適期後,我欣喜地發現現在的學校與自己上學時已經完全不同了:孩子們寫生字,很少再抄十遍二十遍了;寒暑假作業也只需學生上交結合學過的知識手繪的「小報」了。

但是,隨著欣喜越來越多,我的煩惱也隨之增多。我發現,那些讓我欣喜的改變必須建立在我越俎代庖、全身心幫助孩子上面。相比之下我要操的心比我父母多了幾十倍。現在的學校教育是在逼著其中一個家長辭職回家。

老師認可的作業需要全家動員 沒幫孩子畫畫,女兒被刁難

一次,學校組織孩子們去海洋館,回來之後讓每人畫一幅「海底世界」。

整個晚上,孩子用畫筆畫出了自己心中和眼中的「海底世界」:藍藍的大海和幾條小魚,由於大海的顏色太藍了,使得小魚有些面目不清。

第二天放學,女兒見到我就撅起了嘴:「你為什麼不幫我?好多同學的作業就是爸爸媽媽給畫的,有的同學是爸爸媽媽在網上找到圖片然後列印出來的,都特別漂亮。」

「同學的爸爸媽媽那麼做不對,老師的作業是留給小朋友,就應該由小朋友親自來完成,爸媽可以幫忙,但是不能完全由爸媽做呀!」我耐心地對女兒說。

「可是,他們的作業都貼牆上了,我的被老師還回來了。」女兒小聲說。

我愕然!

難道老師這份作業的重點不是讓孩子享受「畫」的這個過程嗎?對於一個不足10歲的孩子,學會「用畫筆記錄下看到的」、「用畫筆還原出腦子中想到的」不是教育的重點嗎?

作業是布置給孩子的 其實是留給家長的

後來我發現,不重過程隻重結果的事挺普遍的。

這學期剛開學的時候,老師讓每個同學都交一份記錄假期生活的「小報」。第二天剛上班,我接到了老師的電話,「××媽媽,麻煩您把孩子假期裡的活動做成PPT,分成幾個系列,一個是參觀博物館系列,一個是春節民俗系列,一個是運動系列……」

PPT菜鳥的我吭哧吭哧用了一下午的時間做出了3個PPT。老師怎麼也不問問我會不會?那些必須坐班的家長該怎麼辦?大家都上班時間乾這個?我一下午滿腦子都是疑問。

第二天女兒告訴我,我給她做的PPT連同另外兩個家長做的一起作為他們班優秀寒假作業交到了學校。

聽了這個消息我的腦袋「轟」的一下:我一直覺得教育的原則首先是教會孩子做一個誠實、正直的人,我也一直覺得教育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但是,學校雖然已經改變了以前那種刻板的教育方式,但是功利的毛病沒有改,學校看重的還是分數,只是現在這個分數的表現形式不一樣了。更可怕的是,學校傳達給學生的是為了得到想要的結果,可以使用各種手段!

而我正是那個助了一臂之力的人!

慢慢地我發現,很多事情看似老師是布置給孩子的,其實就是布置給家長的。

一天,女兒興沖沖地抱回來一個大本,是《班級日記》。「這是我舉手爭來的,下周交。」女兒說。

原來,這個本要裝飾一下,老師讓同學自願認領。看到很多孩子舉手,女兒也舉手了,最終女兒「幸運」地得到了這個機會。

老師的要求是這樣的:這個本相當於班級的周記,每周會有同學把一周的大事記錄下來,女兒領回來的任務是給每周的周記配一幅圖,每四周也就是每個月還要單配一張有主題的圖。比如,10月可以是國慶主題,6月可以是兒童節主題。女兒要先把圖配好,其他同學才能記錄。我算了一下:一個學期大概有4個月,每個月有4周,也就是說要在這個本上畫20幅插圖。

「這任務你能完成嗎?」我問女兒。

「老師說可以家長幫忙。」女兒回答。

這哪是家長幫忙啊,完全就是留給家長的任務啊!

那個星期,對於我這個上了中學就沒再動畫筆的人來說是相當崩潰。每天下班之後的時間幾乎都用來畫插畫了。

活動家長是否幫忙與孩子在班級中的地位相關

再後來,我發現學校對家長的需求是漫無邊際的。

一次,女兒對我說:「你能不能到學校來給我們班指導一下唱歌?」我說不行。

之後我了解到女兒班裡的合唱確實是一個家長幫忙編排的,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班裡的一台聯歡會也是幾個家長幫助組織的。

每次有類似活動,女兒都會在我耳邊嘮叨,希望我也能去學校幫忙。

最初,我確實覺得班裡的活動就應該讓班裡的孩子們完成,做成什麼樣子都是他們的人生歷練,是他們寶貴的回憶。

但是後來,女兒對我說:「合唱比賽結束後,我們老師讓×××(幫班裡排練的那位媽媽家的孩子)站起來,我們全班同學都給他鼓掌,都對他說謝謝。我也想為班裡作貢獻。」

之後我了解到,現在除了學習以外,學校給孩子安排的事分工非常精細,據說有個孩子在學校的全部勞動任務就是給洗抹布的盆換水,隻管換水,洗抹布的活兒是另外一個孩子的。

越這樣,孩子們越擔不起大事,所以為班集體作貢獻的事情就由家長代勞了。

其實,老師們也沒有強迫家長必須到學校幫忙,但是,當家長是否幫忙與孩子在班級中的地位有關聯時,哪個家長不願意作出一些犧牲呢?

可是,這正常嗎?

當減負真的來了 家長下班時間必須大大提前

還有一件事是減負。

從女兒上一年級起就趕上國家不斷地頒布減負的政策。

對於這樣的政策我是舉雙手贊成的。我不願意自己的孩子成為書本的奴隸、考試的機器。

但是,當減負真的來了,我又開始承受不了了。

先說作業。國家明確規定了低年級小學生每天寫作業的時間,但是那時候女兒還是每天都有不少作業要寫。一次,我很不知趣地詢問了老師:「我們沒有留家庭作業,這些作業都是我們的課堂練習,您的孩子寫得慢,所以只好拿回家寫完。」老師的回答讓我無話可說,再問周圍的孩子,大家基本上都是沒有在學校做完,所以拿回家繼續做。

不知是為了讓孩子能少拿回家一些作業,還是為了什麼,孩子的午休時間也經常被老師用來講作業,很多孩子的課間也用來寫作業。

還有讓我更崩潰的。


剛上一年級,學校還有一些興趣班,比如美術、科技、書法、舞蹈、合唱、跆拳道什麼的。我們不去外面上課外興趣班,每天很方便,家長下班過來接。

沒多久,減負的政策來了。

學校裡所有的興趣班停止了。孩子放學時間大大提前,每天時間不一樣,有些天3時10分,有些天2時30分。

不少同事都把孩子送到社會上的課外班了。

我一直很抗拒。我知道國外的孩子下午放學也很早,他們整個下午有大塊的時間運動、閱讀、參加各種社區活動。國家給孩子減負的目的就是為了減輕孩子的學業負擔,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放學早了就要送入另外一個課堂?!

但是,不送課外輔導班怎麼辦?

我的時間一下子被打亂了。

以前是將近5時接孩子,雖然每天下班都要早走,但是至少下午還有幾個小時能安靜地做點事。現在孩子放學時間提前了,尤其是兩點多接孩子的日子,那天下午基本就是廢的。剛吃完午飯心裡就踏實不了了,眼睛總是看著時間,生怕自己晚了。

有幾個部門能容忍我日復一日的早退?!

教改方向是要讓更多的人變成全職媽媽嗎?

還有不少同事的解決之道是請老人幫忙帶孩子或者長期僱傭小時工和保姆。

這其實是權宜之計。

現在各路專家、各種媒體都在教育家長:「隔代教育問題多」、「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既然這些是對的、好的,為什麼我們這樣選擇時卻總是狼狽不堪呢?!

一直以來我都選擇夫妻兩人親自養育孩子,這是我理性分析的結果:我和丈夫的工作時間相對比較自由,再加上我在師範院校學習了7年,主攻教育學、心理學。從孩子出生那天起,我就覺得自己屬於攥著「金剛鑽」的人。相對自由的時間加上比較專業的教育修養,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在職場和家庭之間遊刃有餘,也相信自己能成功扮演好職業女性和媽媽兩個角色。

那時候,我心裡是把媽媽分成兩個陣營的:一類是職場媽媽,一類是全職媽媽。無疑,我自己是屬於第一陣營的。每當見到全職媽媽時,雖然嘴裡會說很羨慕她們自由沒壓力的生活,但是內心裡從來覺得自己跟她們完全是兩種人。

但是自從孩子上了小學以後,我的這種自信在孩子領回來的一項項任務、日復一日的接送中慢慢支離破碎了。我真的能在職場和家庭間遊刃有餘嗎?每當自己硬著頭皮度過一關時,又在心裡打鼓,我一定要這樣迎合嗎?每當這樣糾結的時候我便打心眼裡生出對另一陣營的羨慕之情。

也許我還沒有勇氣把孩子也帶回家來自己教育,但是如果我是個全職媽媽也許不會這麼焦頭爛額,至少我的焦慮不會影響到孩子。

你們說,我該怎麼辦?

這篇文章登出後,國內家長很有同感。中青報還發表評論說:


這幾年,各地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不斷發出「減負令」,最常見的一個舉措就是:放學時間越來越早,在很多城市,小學生的放學時間由原來的下午5時,提前到了三四時,有的甚至是一兩時。

這一減負舉措顯然是在與國際接軌。在諸多教育專家、學者介紹西方素質教育的論文、著作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對國外中小學作息時間的介紹,基本都是上午8時以後上學,下午兩三時就放學了,基本沒有家庭作業,放學後學生們都去參加課外體育或藝術活動。記得有一篇文章說,德國小學上午8時上課,中午12時就放學了。美國小學上學時間從8時30分到9時30分都有,放學一般也是下午2時左右,年級越低,在校時間越短。

這樣的時間安排確實科學合理,符合中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但它是建立在一套健全的制度保障之上的,而且也與其所在國家的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相一致。

但這個作息時間表卻不符合中國的社會實際。

第一,常被拿來舉例的歐美國家和日韓,大部分女性在結婚生育後就選擇回歸家庭做全職媽媽,不管孩子放學多早,家裡都有人照看。中國城市裡佔多數的還是雙職工家庭,大部分父親的收入水準和整個社會保障體系,都無法讓母親們安心辭職回家全心全意照顧孩子。

第二,歐美國家的中小學都有校車,孩子上學無需大人專程接送。而我國多數學校沒有配備校車,絕大多數孩子上學仍要由家人接送。

第三,孩子放學時間提早,平常委託鐘點工接孩子的,要重新和對方約定時間,可能還會因為時間不湊巧被迫另覓他人;即使平常有老人幫忙的也頭疼,熊孩子早回來後無事可做,隔代親的老人根本應付不來。於是,緊隨減負新政而來的,是各類託管班、興趣班、補習班的招生宣傳,當然,都是收費的。孩子倒是減掉了在校內的些許課業負擔,可家長卻無端每學期要多支出幾千元。

本來是為孩子減負的做法,結果成了給家長增負。

但是在海外的華人家長,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其中一位家長叫逃媽(新浪部落格名稱:@逃逃美學),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標題叫:

中國父母想要高品質教育又不想花錢花時間

她說:

站在這位職場媽媽的角度,她的確很糾結,一方面,她要獨立的社會地位,不願做全職媽媽,另一方面,她重視教育,也希望自己的女兒得到最好的教育。

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肯犧牲自己的時間,不願意孩子受到不好的待遇,也不肯花銀子送好的補習班、託管班。這樣的狀況在我看來是患得患失的,自古就有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也有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有捨的民間智慧。為什麼一放在教育上大家都猶猶豫豫,前怕虎後怕狼了?

教改之前,大家就在罵:孩子沒有快樂的童年,孩子需要從課堂解放,中國的教育體制太落後……教改後,大家也罵:家長任務太重了,放學那麼早孩子誰來管,這是要逼父母辭職……這樣喋喋不休,我估計負責教改的專家們聽到也是醉了。

放學早,全世界都一樣

幾乎大部分國家小學生放學的時間都比較早(各地區稍有不同),這有一份表,大家可以對比一下:

英國:8:40 - 15:30 當地時間,下同

美國:7:45 - 14:50

日本:8:00 - 13:30或14:30

澳大利亞:8:00 - 15:00

加拿大:9:00 - 15:00,低年級放學時間更早,一般是下午13:30

面對這個「世界性問題」,媽媽們也是各顯神通,我認識一位美國媽媽,也是職業女性,還是3個孩子的母親,有孩子後便重新調整了自己的工作時間,早上5點半就開始上班,下午2點半下班接孩子,每天的時間安排都得用紙記下來,每件事精確到10分鐘以內,每周還要專門安排一次到孩子學校和他們共進午餐。

當然,也不是每位家長都能這樣「折騰」自己的,不少美國家長會把孩子放在after-school care,也就是託管班,下班後再去接孩子。更有為數不少的全職媽媽,忙碌於孩子參加的各種興趣活動或趕場Party中。

學校活動,搶著去

這位抱怨教改的媽媽在文中描寫了一個情節,「女兒對我說:『你能不能到學校來給我們班指導一下唱歌?』我說不行。之後我了解到女兒班裡的合唱確實是一個家長幫忙編排的,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班裡的一台聯歡會也是幾個家長幫助組織的。每次有類似活動,女兒都會在我耳邊嘮叨,希望我也能去學校幫忙。」

這位媽媽對這樣的狀態特別反感,她說,「班裡的活動就應該讓班裡的孩子們完成,做成什麼樣子都是他們的人生歷練,是他們寶貴的回憶。」這種說法沒有錯,但加入父母的幫忙,把節目做得更精彩,更重要的,在觀察父母的過程中,孩子也漸漸學會了怎樣才能做得更精彩,不更是一件好事嗎?不少人羨慕美國孩子小學幾年級就開始做調查,寫論文,但孩子不是天生就會這些的,還不是老師布置任務下來,家長帶去圖書館陪同查資料,一起商量、做計劃。

在美國,學校活動幾乎都是家長志願者折騰的,班級的很多活動,是媽媽在組織;學校的球隊教練,是爸爸在負責;童子軍活動,更是爸媽一起上。逃逃學校有個活動,叫Watch DOG(daddy of good students),就是鼓勵爸爸志願去學校待一整天,到各個年級走動走動,再幫老師做一些教學活動。要知道,爸爸們一般都是很忙的,但為了響應學校號召,他們願意向公司申請一天的年假。逃逃爸爸就參加過一次,據說一大早就到全校電視廣播自我介紹,然後到各個年級輪串,一直忙到放學,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

其實,美國早就形成了學校、社區、家長、孩子一體的思維,大家不會斤斤計較教育的責任到底該誰全部承擔,而是主動配合學校做能做的一切,包括社區的老爺爺老奶奶。在這個過程中,重點不是「幫」孩子做什麼,而是真正走進他們的學習生活,和他們一起合作完成任務,並在其中教他們做事做人的道理。

當然,說到這,有人也許要說了,美帝工資高,丈夫的工資足以支撐一個家庭的開銷,而我們辦不到,如果只靠老公,還完房貸車貸就所剩無幾了……

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普通的美國老百姓也並沒那麼富裕,別看他們房子便宜,但有房產稅,相當於長租,比如20多萬美元的房子,夠便宜吧,但每個月還得交幾百塊的房產稅,還有保險,獨棟的房子裡裡外外都得維護,我們家一年光是請人來打蟲都得花好幾百美元(不打蟲怕房子被白蟻吃掉),割草也是二三十美元一次,開支大加上美帝人民一般沒什麼積蓄,所以也會很擔心失業,總之,都不容易。

但是,願意花時間在孩子身上像是大多數美國人的傳統,而且很多家庭都不止一個孩子,儘管再忙,他們也會盡量調整自己的時間,留更多時間陪孩子。甚至有時讓我覺得他們陪得有點太拚了,前不久聽說有位爸爸為了培養孩子打高爾夫,特意把孩子從學校弄出來在家自己教-homeschool,讓孩子有更加靈活的訓練時間。

相比之下,感覺有些中國家長們的表現有點患得患失,甚至有點「貪」了,一邊要高品質的教育,一邊又捨不得花時間和精力甚至金錢。冰心有句老話,「成功的花,人們隻驚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事實上,我們經常感嘆美國孩子的自信,長官力,創新力……但這些能力並不是他們與生俱來的,美國家長們用大量的時間去陪孩子,去策劃各種活動,去當球隊教練,去當童子軍做leader,其本身就是個leadership的榜樣。而這些都會換來回報,因為這就是最好的言傳身教。

看了上面這些事實和意見,你會不會感覺,有些矛盾真的很難調和?也許以「減負」為主導的教改做法是有問題的,但目前中國家長陪伴孩子時間的確也沒有國外家長多。

也許,最終還是要回到做 「人生選擇」 的問題,在有限的條件下,什麼是最重要的?魚和熊掌兼得的情況是有,但是比較少,大多數情況下你得選魚、或熊掌,當然,最壞的結果,魚和熊掌都沒得選了,這會有點讓人抓狂。

往期精選

1.趕快檢查!寶寶身上有這幾種胎記或痣,要立刻就醫,尤其是這兩種!

4.王俊凱耳朵上的聰明孔竟是畸形耳!每5個寶寶2個中招,不想動手術的切記這幾點

5.寶寶鼻樑發青,可不是什麼好兆頭,真相原來是這個……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