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火星PK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克隆”火星

離地球最近的火星,有可能曾經孕育過生命,有可能現在還有生命,還有可能未來還能孕育生命。研究火星,就是在破解宇宙生命的密碼,在地球上的類火星環境,是火星研究的重要參考。

主打文章

火星PK柴達木盆地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似可在柴達木盆地找到線索

撰文·供圖/李一良?攝影/李一良?等

(李一良:香港大學天體生物學副教授、中國科學院比較行星學卓越創新中心高級研究員)

生命如何產生?在哪裡產生?到哪裡去?

這些是人類思考的最終極問題。雖然地球是我們迄今所知宇宙中唯一駐有生命的星球,但地球生命起源的一個重要理論卻是 “宇宙起源假說”,該假說認為地球生命的種子來源於火星,因為火星早於地球在40億年前就進入了“宜居行星”階段,因此可能更早產生生命,而生命則是經由火星隕石帶到地球上來的。

柴達木盆地是地球上最大的類火星環境,對其進行的科學考察則能為世人矚目的火星探測提供極為重要的類比資料。

2018年8月,作者在柴達木盆地的西部進行了類火星環境的考察工作,考察隊帶回了大量可以和火星環境相類比的柴達木盆地的照片,通過對兩個行星相似度很高的地表環境影像的類比解讀,我們對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現象生起了越來越強烈的好奇。

◎柴達木盆地西部廣泛分布的雅丹地貌區裡,常能見到演化到晚期的已經成為近似球狀的雅丹地貌體,對它們的研究,也許能為火星上的不明球狀地體的成因提供參考。

(攝影/楊勇)

更多文章

火星與地球相似性研究基地遍布全球,柴達木的綜合優勢最大

撰文/肖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行星科學研究所所長

卷首語

要不要航拍“神女峰”?

撰文 / 單之薔

幾天前,我看到一組拍長江三峽巫峽中的景觀——神女峰的圖片。我過去看過很多神女峰的圖片,這組圖片的特殊之處在於這是一組航拍片,有的圖片是用無人機拍的,還有的是乘直升機拍的,總而言之,這些圖片拍攝的角度是過去沒有的。

由於這組照片用無人機遙控拍攝,圍繞著神女峰(這裡的神女峰是指那塊像神女的人形巨石),上上下下,前前後後,幾乎窮盡了所有能拍攝的角度,可以說此次拍完,幾乎把關於神女峰的拍攝角度都已經窮盡。今後誰再拍神女峰,剩下的變量只是與時間相關的那些因素,如光線的變化、雲霧的變換和季節的更替等,它們可能帶來不同的景象。

這組照片有一些拍得很好,出現了過去從未看到過的視角,但是總感覺這組圖片給我帶來的不是興奮,而是一點遺憾。過去神女峰在我心目中的神秘性和神聖性消失了,我看到了一堆石頭。就類似於這樣的感覺:你的心目中一直有個偶像明星,現在由於某種原因,偶像的人設突然崩塌了。

這失望不是對圖片的失望。就圖片和攝影技術而言,攝影師拍得很好。這失望是對圖片所表現的那個對象的失望。

而且攝影師使用的拍攝工具——無人機和直升機——讓我有一絲隱憂:攝影工具的技術進步會對攝影產生怎麽樣的影響?

◎ 為神女峰“祛魅”的影像

在無人機攝影出現之前,神女峰的圖片很少,而且能夠架機拍攝的機位有限,因此為神女峰拍照的攝影師只能在有限的構圖空間中追求光與影變幻的神秘之美,這種攝影體現的是神女峰的神秘和聖潔之美,這是攝影的設備和技術所決定的。當無人機攝影出現後,這種攝影已經被超越了,無人機的機位近乎有無限可能性,它能做以前攝影師所做的,也能做以前攝影師所不能做的。或者說,無人機攝影向著一個給自然徹底“祛魅”的方向發展。攝影是追求“賦魅”還是“祛魅”成為了新問題。(攝影/鞠芝勤)

川西石渠

太陽部落亦是雪豹棲居地

撰文/李凱?攝影/呂玲瓏?等

生活在高山雪線附近的雪豹生性凶猛卻也低調、警覺,很少有誰能在野外目睹其風采。在四川西北角的石渠縣,攝影師呂玲瓏通過艱苦的長期蹲守,觀察並拍攝到7隻雪豹的真實生活狀況

他的故事告訴我們,這片被稱作“太陽部落”的川藏青三省區交界區域,竟然是雪豹高密度分布的棲息地。

◎ 最近距離拍攝的雪豹照片,誕生在四川石渠

一隻雌性雪豹在綻放著點點白花的亞高山草甸上回頭張望。近年來對於雪豹的關注和研究越來越多,但是在野外親眼目睹過野生雪豹的人屈指可數。在不干擾雪豹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想如此近距離地拍攝雪豹,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在四川西北部的石渠縣,攝影師奇跡般地拍到了花海中的雪豹。(攝影/呂玲瓏)

生漆

它有“國漆”之名卻急需再發現

撰文/錢燁 ?攝影/田宗利 等

生漆,一種從漆樹皮層采集的汁液,一種用途廣泛的天然塗料。在我國,生漆也叫“國漆”,已出土、最古老的漆器距今有八千年歷史,髹漆在傳統文化、傳統工藝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如今,生漆在我國的產量卻日益減少,漆樹廣泛分布的區域內,傳統割漆人逐漸流失到其他行業,割漆的手藝也面臨失傳的風險。讓我們跟隨作者,走近生漆,再次發現這一神秘的“東方樹液”。

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就開始使用生漆。此後,歷經商周、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等朝代,國人對生漆的使用技藝日漸成熟,並趨向多樣化。時至今日,生漆仍是一種重要的塗料。生漆采割時為乳白色,接觸空氣後,逐漸變為蛋黃色、栗殼色、深棕色,最後變成黑褐色,這個過程俗稱“轉豔”。(攝影/朱熙勇)

更多文章

生漆的性能優勢,是任何化學合成塗料無法比擬的

撰文/張飛龍,西安生漆塗料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生漆》雜誌主編

粉紅椋鳥

匯聚在新疆草原的鳥類“浪潮”

撰文/徐峰?攝影/劉璐?等

每年4月,新疆北部的草原地帶都會迎來一群特殊的訪客——由南亞遠道而來繁殖的粉紅椋鳥。和其他的椋鳥物種一樣,粉紅椋鳥有很強的社會性,通常會結成幾千隻甚至上萬隻的大群活動。

龐大的椋鳥群對肆虐新疆草原和農田的蝗蟲種群有著明顯的抑製作用,而它們整齊劃一的飛行動作,使得密集的鳥群如一條絲帶,在空中舒展飄動,呈現著令人驚歎的自然界奇觀。

◎ 顏值第一:每一隻椋鳥都是髮型師

在繁殖季節,雄性粉紅椋鳥頭部的羽毛會形成標誌性的“大背頭”羽冠,但這並非它們唯一的“官方髮型”。有時它們頭部的冠羽會因為爭鬥、情緒變化和其他因素變得蓬松,形成“飛機頭”、“爆炸頭”等炫酷的造型。細細觀之,每一個都像剛從美發店鑽出來一般。人類依靠髮型師為自己設計各式各樣的髮型,而這些椋鳥“紳士”可謂是天生的髮型師,形象設計工作全部都是DIY。(攝影/許傳輝)

么妹峰

壁立千仞,登山家的極限秀場

撰文/劉團璽?林嬋

雖然通向珠峰之路總是湧動著絡繹不絕的商業隊伍,可真正的登山高手卻著迷於四姑娘山區中並不知名的么妹峰。它的南壁上記載著中國頂尖攀登者的黃金時代,它的北壁則是世界級登山家的狂野戰場,中外登山者在它的岩冰雪地形上留下了一個個不朽的傳奇。

◎ 攀登么妹峰需要高超的攀冰技術

在么妹峰南壁攀登,大量路段需要用到攀冰的技術,么妹峰所在區域屬於海洋性冰川,冰體不是特別堅硬,流動速度極快,更容易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隨著氣候變遷,么妹峰的攀登難度也在逐年發生變化。圖中,登山者正在嘗試攀爬么妹峰南側的冰壁。(供圖/曾山)

守望宇宙深處的暗光

撰文/陳海瀅?攝影/章佳傑?等

無盡星空,除了璀璨的星光,還有許多肉眼無法看到的美景。它們隱匿於深空,散發著暗弱的光。拍攝深空星體並非易事,國內僅有為數不多的天文愛好者熱衷於此。他們挑戰人類的觀測極限,欣賞著與傳統認知完全不一樣的夜空。

◎ 措嘉冰川上空,流星雨與紅色星雲如焰火般綻放

位於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縣的措嘉冰川,因為臨近中國與不丹國境線上的第40號界碑,所以也被叫做40號冰川。雙子座流星雨爆發之夜,攝影師江文韜來到冰川腳下,駐扎在海拔5300米的位置,希望拍攝一張流星雨之夜攀冰的照片。通過同一地點、使用相同焦距的鏡頭、面向相同視角連續拍攝而獲得的畫面多次疊加,最終的圖像呈現出星墜如雨的奇幻景色。不同於以往的流星雨表現手段,紅外改機拍攝出的紅色深空星雲與流星雨、冰川以及攀冰者的燈光形成獨特的冷暖對比;低角度的月光與天空中的氣輝,讓畫面的背景增添了些許明亮色彩。(攝影/江文韜)

更多文章

盤點著名的深空天體

製圖/章佳傑

夏季到阿拉斯加東南部

看精彩絕倫的冰景觀

撰文·攝影/潘瑋浩

提起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大部分人腦海中浮現的可能都是它北部廣渺的荒原、變幻的極光、巍峨的雪山等,但在本文作者眼中,阿拉斯加最為特殊和精彩的卻是它的東南部地區。

這是一片狹長地帶,其上有著諸多精彩絕倫、因冰而成的景觀——末次冰期冰川塑造的奇峻峽灣,峽灣水道中漂浮著泛著藍寶石般光澤的巨大浮冰,高聳的雪山角峰陡峭,雪山之間是綿延的冰川,在冰川之下還隱匿著神奇的冰洞……

◎ 大地上的抽象畫,竟是由冰川繪製而成

乘直升機從兩千多米高空俯視阿拉斯加東南部的亞庫塔特灣,你會被地面上的巨幅“抽象畫”所震懾——黑白相間的線條在大地上旋轉、交錯、卷曲,給人以莫名的觸動,忽而覺得洶湧激蕩,忽而又覺得扭曲躁動。實際上這幅“抽象畫”是馬拉斯皮納冰川的傑作,棕黑色的線條其實是由冰川的冰磧堆積而成。馬拉斯皮納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山麓冰川,這幅由冰川繪製的“抽象畫”是阿拉斯加東南部冰景觀的代表,卻並非唯一傑作,在這片區域裡還有眾多精彩絕倫的冰景觀。(攝影/潘瑋浩)

應城粉筆

延續在家庭作坊中的流彩經濟

撰文/胡學軍?攝影/胡學軍?等

對於很多人而言,從啟蒙教育開始,粉筆就伴隨著自己的成長,每個人都在老師吱吱喳喳的板書中度過了自己的校園時光,粉筆可以說是我們年少時光中最深刻的記憶。然而,不為大眾所知的是我們平日裡用的粉筆絕大部分都出自於應城的家庭作坊中。

湖北省孝感市下轄的應城市因為擁有豐富的石膏礦藏,生產了全國近80%的粉筆,應城的這些粉筆作坊延續了中國農村自古以來的以家庭為部門進行生產的傳統,既是當地人的經濟來源,更是他們寄托了諸多情感的所在。

◎ 以家庭為部門的粉筆作坊是對中國農耕社會經濟結構的延續

粉筆村中,家庭成員協作加工粉筆隨處可見。這與幾千年中,中國農耕社會裡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以家庭為部門進行生產的社會結構一脈相承。雖然如今中國農村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很多傳統仍然保持著穩定和延續,粉筆作坊就是體現這一現狀的微觀主體。小作坊就是全家人平時生活的場所,一家人的喜怒哀樂、柴米油鹽的故事都在這裡上演,隨著時光沉澱,伴著歲月流淌,對於每個粉筆匠人而言,都對小作坊充滿了濃厚的感情。(攝影/胡學軍)

比基尼環礁沉船森林

核爆70多年後,傷痕猶在

撰文/張帆?攝影/張帆?等

上世紀中期,美國將比基尼環礁作為核試驗場進行了多次核爆,不僅帶來了嚴重的核汙染,也讓大量軍艦沉入這片海域。70多年過去了,今天的比基尼環礁近況如何?歲月和海洋的修複力是否已將種種創傷包裹掩蓋?

張帆及其隊友作為第一次潛入比基尼環礁的中國攝影師,給我們帶來最新的第一手記錄。

◎ 核爆威力的記錄者,林森號的荒涼殘骸

圖為林森號的主炮。在“十字路口行動”的第一次核爆中,林森號驅逐艦被炸沉在比基尼環礁海域,高溫和衝擊波嚴重破壞了林森號的船體。同其他熱帶水域及沉船遺跡相比,受核異塵餘生等原因影響,比基尼環礁海底的珊瑚生長密度和種類都明顯稀少,能看到的珊瑚種類主要是柳珊瑚。灰白細長的它們在鋼鐵殘骸上生長,像是墓碑前的荒草。(攝影/張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