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做投資,到底是該集中還是分散?來看看股神們的做法

編者按投資到底是應該集中還是分散?投資界大佬們貌似也在這個問題上存在著很大差異,有人說,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分散持股的典型代表有:格雷.厄姆、沃爾特.施洛斯、彼得.林奇;有說,你只需要找到最偉大的公司,以合理的價格買入,然後坐在那等著就行了,集中才能放大優勢。你是分散還是集中,歡迎留言。

文|原載於公眾號“W安全邊際”

分散持股的典型代表有:格雷.厄姆、沃爾特.施洛斯、彼得.林奇。

集中投資的代表有:沃倫.巴菲特、查理.芒格、菲利普.費雪。

還有一個即反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又反對過度分散的代表:約翰.聶夫。

1

先逐一簡單的介紹:

格雷.厄姆:證券分析之父,股神巴菲特的老師。他主要選股標準是,股價大幅低於淨流動資產或者股價大幅低於淨資產的股票,並采取多元化的原則,通常建立一個廣泛的投資組合,其組合中常常包含上百隻不同的股票,其中也包括投資債券。格雷厄姆的這種分散的投資組合給他帶來了15%~20%的年複利收益率。(格雷厄姆是分散持股)

沃爾特.施洛斯:師從格雷厄姆,股神巴菲特的師兄。他喜歡關注股價一直創新低的“差股票”,樂於多元化投資組合,任何股票在其持倉組合中的佔比都不會超過五分之一。其風格接近於其老師格雷厄姆。在近50年的投資生涯中,沃爾特為所有股東贏得了20%的年複合回報率。(沃爾特施洛斯是分散持股)

彼得.林奇:全球著名投資基金經理,出任麥哲倫基金的經理人13年,其間的年平均複利報酬率超過25%。善於投資規模小成長快的十倍成長股。在其著作《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一書中寫到:“我最多的時候持有1400多隻股票,因為我的基金規模太過龐大,並且法規使其在一隻股票上不能超過基金總規模的5%的限制。”不過即使這樣,他的組合股票之多,也屬實太驚人、太分散了!但他並不建議普通投資者買入股票太過分散。(彼得林奇也是分散持股)

沃倫.巴菲特:股神,在老師格雷厄姆的投資基礎上進一步把價值投資發揚光大。最初巴菲特的投資者風格是完全繼承了老師格雷厄姆的方法。但其後來在投資紡織廠失利,並且接觸到了費雪與芒格後,其投資風格逐漸改變了。從煙蒂股投資升級到了優秀企業投資,從分散持股轉變為集中投資、長期持有。投資業績平均年複利20%。(巴菲特是集中投資)

查理.芒格:股神巴菲特的黃金搭檔。他和巴菲特聯手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紀錄——伯克希爾公司股票账面價值以年均20.3%的複合收益率創造投資神話。芒格意識到收購高品質企業的巨大獲利空間,所以隻集中投資最優秀,甚至是偉大的投資機會。芒格說:投資 你只需要找到最偉大的公司,以合理的價格買入,然後坐在那等著就行了,優秀企業長期的複利發展會使你變得越來越富有。其善於運用多元思維模型去分析評估投資。(芒格是集中投資)

約翰.聶夫:是比肩彼得·林奇的傳奇投資大師,執掌溫莎基金31年,22次跑贏市場,投資增長55倍,年平均收益率遠超市場平均水準。有些人把聶夫稱為價值投資者,有些人稱他為逆向投資者,而聶夫更喜歡稱自己為低市盈率投資者。聶夫稱自己沒有神機妙算的能力,所以不會把雞蛋過度集中到一個籃子裡,但同時也十分反對過度分散。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他的持股顯然不少。但是相對於那些分散投資的同行機構來說,他確實算不上分散。他在書中也強調,他沒有尋找偉大企業的能力,不敢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但是他同時也非常反對過度分散持股。

2

不同的選股方法,對於“集中還是分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再來略微詳細說說大師們的選股與持股風格,看看對我們有何啟迪!

1、格雷厄姆,被稱為證券之父,著作有《證券分析》、《聰明的投資者》。

應該說格老對於價值投資的貢獻是巨大的,他最早的提出了價值投資的基礎理念,比如:市場先生、安全邊際等。奠定了後輩們的價值投資基礎。他的兩本著作我都讀過,證券分析寫的有點難懂,聰明的投資者相對來說更好一些。他的選股方法側重於企業資產的評估,他更關心企業的淨流動資產與股票價格的差距,只要淨流動資產相對於價格合適,那麽大多數股票都可以成為他的投資標的。但是之後大家都知道了這種方法,所以市場中值得買的“煙蒂股”越來越難找。而且“煙蒂股”的選擇主要依據是淨資產,但是很多淨資產大幅低於價格的企業本身質地很差,企業本身無法創造新增價值。所以獲利只能依靠價格漲起來,漲到與其淨資產相當或者更高才能獲得滿意的收益。

不過並不是每隻煙蒂都能短期快速的漲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差的企業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差,甚至將原有的淨資產都損失殆盡。或者兩三年才漲起來,那麽算上時間成本,其年複利收益率將大打折扣。但是因為其持股常常達到百餘隻,並且每一隻持股都要求有巨大的安全邊際,所以只要大部分能夠達到滿意的收益就可以了。所以說,如果依據格雷厄姆的撿煙蒂的投資方法,那肯定是要盡可量的分散投資的。如果這種選股風格還集中持股,把全部資金押在少數幾隻煙蒂股上,是非常危險的!

2、沃爾特.施洛斯,格雷.厄姆的學生,巴菲特的師兄。

他樂於關注股價一直創新低的“差股票”,之後利用他自己的價值標準進行分析;樂於尋找公司高層持有大量股份的股票,回避負債高的公司;樂於多元化投資組合,任何股票在其持倉組合中的佔比都不會超過20%,沃爾特的組合中常常持有超過100種股票。他還傾向於保留足夠的現金,以便在股價進一步下跌時買入更多股票。一般價格下跌幅度很大的股票會引起施洛斯的關注,他會檢查創出新低的股票名單,如果他發現一隻股票的價格處於最近幾年的低點,他就會認為非常好。他主要關注的是資產,然後看有多少債務,他說那些資產總會值些錢。如果他看上了,他先會買少量。施洛斯不太注重企業的具體運營,也幾乎不與公司的管理層交流,這方面與巴菲特有很大區別。

顯然他的選股方法更接近於他的老師格雷厄姆,施洛斯實踐著傳統格雷厄姆理念,他尋求股價低於淨流動資產的股票,然後賣出任何達到內在價值的投資,不會很長期的持有,並且是非常分散的持股。對於這種選股方法,顯然分散持股更適合!

3、彼得林奇,全球著名基金經理,麥哲倫基金當家人,著作有《戰勝華爾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

我隻讀過後面那本,林奇比較喜歡投資規模小的成長股,善於從中尋找十倍大牛股,他在書中提到尋找10倍股的最佳地方就是家的附近開始,還可以到大型超市中尋找,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尋找。他把股票分為六種類型,緩慢增長型股票、穩定成長型股票、快速成長型股票、周期型股票、困境反轉型股票、隱蔽資產型股票。他對於不同類型的股票會區別對待,他喜歡尋找那些未被市場發現的小型成長公司。不喜歡熱門股,也不投資過度多元化的公司。彼得林奇認為批量的投資那些冷門的小成長股,即使十家中只有兩三家獲得了十倍以上的收益,那麽就會使他的整體收益十分可觀。

他的估值標準一般主要依靠PE PB PEG。PEG這個指標就是市盈率÷預期淨利潤增長率,當PEG<1的時候表示價值低估,當PEG>1時則表示高估。PEG值越低,說明該股的市盈率越低,或者盈利增長率越高,從而越具有投資價值。該指標最先由英國投資大師史萊特提出,後來由美國投資大師彼得·林奇發揚光大。

雖然彼得林奇說自己基金規模太大,所以持股非常分散,並且也建議投資者不要太過分散。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彼得林奇的投資組合確實太過分散了!當然,他自己也說了,喜歡那些未被市場發現的小型成長股,並且批量買入,即使其中只有一部分達到十倍以上的獲利,其整體組合也會有滿意的回報。所以,如果你是彼得林奇的這種投資選股風格,喜歡買小型成長股,那你顯然應該多買幾隻,盡量分散。因為那些小公司不是每家都能最終成長起來,你如果隻買少數幾家,恐怕難以成功。但是如果你買進二十家這樣的公司,最終只有五家翻了十倍,你整體的盈利還是不錯的。如果你是林奇的選股風格,那麽最好分散持股!

4、沃倫.巴菲特,股神,伯克希爾董事長。

關於巴菲特的著作比較多,但是股神自己沒有寫過書。唯一自己寫的是歷年給股東們的信,被人集合成《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一書,這本書是價值投資者必讀的作品。另外還有一本是他親自授權的官方傳記《滾雪球》。巴菲特最初的投資風格是繼承了格雷厄姆的撿煙蒂投資法,就是挑選那些股價大幅低於淨流動資產的股票,直到發現菲利普.費雪的投資方法,再加上芒格的影響,使其投資風格由“撿煙蒂”轉變為“以合理價格買入優秀公司並長期持有”。

巴菲特中後期喜歡投資那些具有消費壟斷性質、有著長期競爭優勢的企業,願意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秀的公司,拋棄那些便宜且平庸的公司。巴菲特認為只有經濟動力強勁的優秀企業才值得投資,也更願意長期持有這些公司。巴菲特說,企業的內在價值就是:“企業餘下壽命能夠產生的自由現金流的折現值。”當他所認為的優秀企業的價值大幅被低估的時候,他就會重倉買入,並長期持有。巴菲特管理著龐大的資金規模,但是他的前十大重倉股竟然超過資產總規模的90%以上,這是非常非常集中的投資。巴菲特說天上下金子的時候要用大桶去接,要重倉買入。

巴菲特在商學院講課時曾對學生們說:用一張考勤卡就能改變你最終的投資業績,這張卡片上有20個格子,你只有20次機會,這代表你一生中所能擁有的投資次數。當你把卡打完之後,你就再也不能進行投資,所以你將不得不花大筆資金重倉在你真正想投資的項目上,這樣你的表現將會好很多。巴菲特不但自己集中持股,也告誡別人要集中投資。

從巴菲特的持股可以看出,他隻買那些非常優秀的企業,不但過去優秀、現在優秀,重要的是他還能看到未來很遠的優秀。他有著超乎常人的商業洞察力!巴菲特說他不是股票分析師、不是經濟分析師、而是企業分析師,他看企業的眼光可以說無人能及!股神的這種商業洞察力與眼光,當然是越集中投資越好!把資金投到最偉大的企業上!

5、查理.芒格,股神搭檔,伯克希爾副董事長。

經典著作《窮查理寶典》,這是一本收錄了查理過去所有演講稿的書,我個人覺得這本書非常好!前面說了,巴菲特深受芒格投資思想的影響,才會從格老的思維中走了出來。巴菲特自己形容說:是查理幫助我從猴子進化成人。所以說巴菲特與芒格這對搭檔的投資風格是很相近的,但是芒格似乎比巴菲特更為集中的持股。芒格說:“所有的聰明投資都是價值投資,獲得比你付出更多的東西。你必須先評估企業的價值,然後才能評估它股票的價值。”芒格極其關注“買什麽”,而極少關注“何時賣”。他說:我們偏向於把大量的錢放在我們不用再另外決策的地方。如果你因為一樣東西的價值被低估而買入了它,那麽當它的價格上漲到你預期水準時,你就必須把它賣掉,這很難!但是,如果你能購買幾個偉大的公司,那麽你就可以坐下來,時間會讓你逐漸變得富有。”顯然,查理是“集中重倉持有少數股票”的風格。

6、約翰.聶夫,全球著名基金經理,溫莎基金當家人,著作《約翰聶夫的成功投資》。

說實話,我讀了林奇的書和聶夫的書之後,相比較之下我更喜歡聶夫的投資方法,我認為約翰聶夫的投資方法更適合於普通投資者,當然,這只是我個人主觀的看法。約翰聶夫的投資風格有幾大要素:1低市盈率。2基本增長率超過7%。3收益要穩定有保障。4總回報率相對於支付的市盈率兩者關係絕佳。5除非低市盈率得到補償,否則不買周期性股票。6成長行業中的穩健公司。7基本面好。其它幾點都好理解,第4條可能沒讀過這本書的人不太明白是什麽意思,我就簡單說說。聶夫說的總回報率的意思是“預期的成長率+股息率”,而總回報率相對於市盈率的關係絕佳指的是(預期成長率+股息率)÷市盈率,這個數值大於2就是理想的價格,很多時候這個標準也會略微降低。

約翰聶夫是與彼得林奇齊名的投資大師,但其投資風格卻與林奇有很大出入,林奇以尋找高成長大牛股著稱,而聶夫則善於投資低成長低市盈率股。聶夫說股價反應兩個基本變量:一是每股收益,二是市盈率。如果兩隻股票收益一樣,則被認為成長更快的將有更高的市盈率。但是高增長的股票一旦增長率變慢,那麽它的市盈率將會直線下降,這隻股票將承受災難性的後果。低市盈率股票的收入和成長預期大多數人都不看好,作為低市盈率投資者,你必須能夠分辨哪些股票是大勢已去,而哪些股票又是被市場暫時誤解和忽視。並且他很重視股息率。

至於分散還是集中,聶夫在書中這樣寫到:“我不考慮組合中行業比重,哪裡價值相對於價格更合適,我們在哪裡的資金密度就最高,我們對庸俗的行業配置嗤之以鼻!我們沒有神奇妙算的能力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但是過度分散往往又對業績產生相反作用。例如,當股票明顯受到市場過度追捧,你明明可以賣出獲得超額利潤,那麽為什麽還要擁有它們呢?更令人費解的是,有些基金經理如果其組合中某些行業的持倉不足,那麽不管這些公司股價如何之高,不管有多少泡沫存在,他們還是會去追高,目的僅僅是為了使自己的組合行業配置平衡。我看這些人買進了他們本該賣出的股票。”說實話,對於“集中還是分散”這個話題,我非常讚同約翰聶夫的觀點!不要過度集中隻買一兩隻,也不要刻意的分散持股。主要看你了解什麽,哪些是低估的。

我個人認為是分散還是集中,很大程度取決於你的投資風格,取決於你的選股風格、估值方法。如果你是格雷.厄姆和沃爾特.施洛斯的那種“不深研究 重視資產折價”的風格,那麽你絕對要分散持股。如果你是彼得.林奇那種尋找成長十倍股的風格,你也應該分散一些。如果你像喬爾.格林布拉特單純依據低市盈率和高ROIC的選股風格,建立一個大的投資組合,你還是得分散持股。但如果你是沃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那種尋找優秀偉大的公司,並且也具備很強的商業洞察力,那麽你應該盡量集中投資。甚至像芒格說的那樣隻投資到一兩個最偉大的機會。

我還是比較認可約翰.聶夫的風格,投資者沒必要強調過份集中或者過份分散,重點是依據“價格與價值的差距”來做投資決策。我認為普通個人投資者在自己熟悉的幾個行業中,耐心的等待低估的機會出現,然後買入其中比較優秀、也足夠低估的3~8隻股票都是正常且合理的!即使是一些規模小的機構,我也認為其組合投資標的也不應該超過15隻,沒必要為了行業配置而買入自己不了解或者根本不低估的股票!

集中隻買一隻股票存在著“黑天鵝”的風險,而分散到太多的股票間又難以找到並難以理解那麽多好機會。當好的投資機會來臨的時候,把三分之一甚至更多一點的資金投入到一隻股票中是正常的,相對的把資金分散投入到四五隻股票中也是正常的。普通投資者一般不具備超強的商業洞察力,所以滿倉持有一兩隻股票是很危險的,一旦對於企業評估的錯誤,或者其它“黑天鵝”事件出現,將會導致無法彌補的重大損失!

但是相反的,我也非常反感過度分散持有十幾隻或者更多的股票,特別是刻意分散到很多個不同行業的組合。一是投資者的資金量大小不需要這麽做,二是很多時候不太可能多個行業都同時低估,或者說不太可能同時大幅低估,很多時候難免為了湊數而買入不了解或者不夠低估的行業股票。三是買入標的太多將很難每一家都研究透 看的準,太過分散將會增加失敗率。

版權信息

本文原載於公眾號“W安全邊際”,原標題《“集中投資”還是“分散持股”?兼談大師們的投資風格!》,財經記者圈經授權發布,特此感謝!

親愛的讀者,

近期公眾號改版,

想第一時間看我們的文章,

請一定要將我們“置頂”或“設為星標”

安卓手機,直接置頂“財經記者圈”!

蘋果手機,記得將“財經記者圈”設為星標!

最近財記君開放了自己的微信私號,想跟主編有更多交流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