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疫情催生消費新模式,企業如何創新求變?

疫情讓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發生了巨變。居家隔離、限制集聚等常態化的防控使不少行業受到衝擊,也催生了許多新的經營和消費模式。不少企業主動擁抱變化,在產品結構、銷售模式、服務方式等方面做出了嘗試和創新。

8月9日,在2020新京報貝殼財經夏季峰會消費分論壇上,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研究員王岩、蒙牛集團副總裁魏薇、北京慶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副經理閻希娟、銀泰商業集團品牌總經理吳嗣川4位嘉賓,就疫情期間消費方式的新變化以及企業的應對和調整展開了線上討論。

新京報:疫情讓人們的消費方式出現了很多新變化。針對這一情況,傳統實體商業、食品企業、餐飲企業和商場,目前做出了哪些新的嘗試與創新?

魏薇(蒙牛集團副總裁):在疫情來臨之後,傳統的銷售渠道雖然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但也讓蒙牛加速了在消費環節進行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嘗試。

比如和阿里巴巴合作打造的“天鮮配”項目,是一種訂單式的、智能的、無人的冷櫃系統,一種O2O的鮮奶配送模式,目前主要在華東地區試點,疫情期間,這種模式表現出了很強的優勢。此外,蒙牛在社區零售、社交零售方面也進行了整合,通過微信等社交媒體收集消費者需求,再由社區銷售人員負責配送,為大型社區的居民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整體來說,疫情期間蒙牛的電商業務獲得了發展。今年2月、3月,蒙牛整體電商銷量增長了200%,京東到家渠道銷量也增長了400%。

閻希娟(北京慶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副經理):慶豐及所屬門市在疫情期間對銷售方式和產品做了調整,概括起來說就是8個字——多元產品,多元服務。

多元產品方面,針對疫情期間對半成品需求增多的趨勢,慶豐及時調整了產品模式,推出40多個新品,銷量遞增很快。未來,還將根據門市所在商圈的特點優化菜品,逐步做到標準化和個性化,以滿足消費者對多元化產品的需求。多元服務方面,慶豐採用外擺銷售、檔口銷售等新的銷售方式,還推行遠程點餐、線上外賣,以方便社區顧客採購。

總的來說,疫情給慶豐帶來了非常大的變化,多元化的銷售模式使堂食和外賣得到補充,分餐製、公杓、公筷等更加文明的就餐方式也逐漸被接納。

吳嗣川(銀泰商業集團品牌總經理):銀泰是百貨行業裡新零售做得比較超前的公司,我們從2017年就開始了新零售的嘗試,主要有3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建立在雲上的百貨公司。2019年9月30日,告別了最後一台伺服器;今年5月30日,告別了最後一張紙質收據。第二個特點是實現了人貨場的數字化。第三個特點是所有的銀泰都建立了5公里範圍的定時達服務,消費者在線上購物,可以定時配送到家。

總之,在抵禦疫情方面,銀泰作為一個新零售公司具備了互聯網的能力,實現了人、貨、場的重構,能為更多的消費者提供本地生活的服務。銀泰內部有句話叫“銀泰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修屋頂”,所以,當暴風雨來臨的時候,銀泰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威脅。

新京報:針對這些消費新變化,以及企業面對疫情所做的嘗試和創新,專家有什麽看法?

王岩(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研究員):疫情對消費市場的供需兩端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從需求端來看,首先居民的消費呈現出健康化、理性化的趨勢,消費者更加關注食品安全,關注運動健身,接受分餐製。同時,不少人有計劃地減少衝動消費和超前消費,理性消費的意識越發凸顯。

其次,線上消費的比例不斷擴大。從原來的以標準化的工業消費品為主,逐步轉向生鮮、醫藥等非標準化商品,且還在向低頻消費的商品延伸和擴展。

最後,線上消費的群體也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主要體現在“一老一小”。一部分50後、60後的老年群體加入到網上消費群體中,學生群體也成為線上消費的增長點。

從供給端來看,傳統消費行業受到衝擊,餐飲企業在疫情暴發的前兩個月業績同比下降達到了43.1%,旅遊、住宿等行業也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這種情況催生了很多新業態和新模式。如餐飲企業探索出了向線上零售化轉型,半成品銷售、外賣送餐等方式,雖不是盈利的主要渠道,卻是積極探索的表現。

編輯 祝鳳嵐 校對 李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