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阻礙四爬移動運動發育的因素

最近的一段時間總是有家長問「我家孩子怎麼還不會爬?」、「怎樣去訓練爬?」,首先我們要先明確孩子現在處於什麼階段、他的能力有沒有達到可以爬的條件。不能隻盯著一方面,要從整體去看孩子。

先了解四爬移動運動發育的必需條件

四點支持位及四爬移動運動是小兒克服地心引力將身體從床上抬起的重要的發育階段,需要發育中更高級的條件。怎樣培養這種四肢的抗重力支持力及如何使患兒前進移動是基本的一項內容。

1、單手的支撐

小兒從6—7個月時即能夠用一隻手支撐身體,而使另一隻手抬起,如做不到這一動作就不能進行上肢的互動運動。上肢支撐能力的增強就是通過俯臥位上用手支撐進行體重移動、進行手的伸出運動以及從仰臥位或俯臥位轉換為坐位等的頻繁訓練而獲得的。在爬行的初期,需要將手抬起,使身體的重心移向臀部。反之,只有將體重向臀部移動,才能使手抬起。所以,單手支撐性很重要。

2、上肢伸向前方或側方的降落傘反應

降落傘反應是一種保護性反射,在降落傘反應未成熟時,在四爬前進中,一旦一隻手遇到障礙物就可能出現向前跌倒的現象,結果會使小兒懼怕四爬而減少對這一運動的興趣。如果降落傘反應發育成熟就會避免這一現象。

3、四點支持位的平衡能力

為了保證四爬位的正常進行,必須具備四點支撐的平衡能力,才能保證軀乾的穩定和進行四爬移動。這就需要脊柱伸展已經至腰椎、骶椎,尤其是腹肌的發育成熟,才能保證軀乾的穩定。

平衡反應能力對重心的移動非常重要,嬰兒在發育過程中必須經歷坐位平衡、四點支持位的平衡以及四點支持位到坐位的姿轉換中的中間體位的平衡反應能力的磨練。

4、骨盆和大腿的支持能力

骨盆能夠克服地心引力,才可以將軀乾抗重力的維持在太空位。同時還需要下肢具有屈膝位的支持能力,才能保證四點支持位的穩定。

不熟練的爬行移動和腦癱患兒的爬行移動主要表現為腰部的左右搖擺,這是因為髖關節的屈肌、伸肌、外展肌等肌群在下肢的互動運動中對骨盆及其周圍的軟組織的支持力不足的緣故,在坐位的軀乾迴旋運動和伴有伸手動作的重心移動訓練都是為提高骨盆的支持能力做準備。

5、下肢的互動運動和上肢的協調性

在四爬移動中,上下肢協調的互動運動可以保證身體的中心向前方移動。手和腳的協調性、下肢的互動運動是在仰臥位時手和足屈伸遊戲以及雙足的互動踢蹬過程中發展而來的。

6、頭和軀乾的分離運動

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有助於保持抬頭和伸手的四肢爬行姿勢,但是如果這種反射過強,則會使爬行變成為兔跳樣移動,這種運動模式對爬行移動起到了阻礙作用。所以,必須抑製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使頭頸部與軀乾運動分離,實現上下肢的伸展和互動運動。

7、小兒具有移動的動機與目的

正常小兒大約在7—8個月時可取四點支持位,這時期俯臥位、仰臥位乃至坐位的平衡反應已經成熟,在實際的四爬移動運動發育完成之前,小兒可以在四點支持位上搖晃身體,練習四點支持位的平衡。

阻礙四爬移動運動發育的因素

1、上述條件不成熟 或因存在異常姿勢模式或異常運動模式,而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常有以下表現。

(1)應對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模式,常見到患兒的上下肢支持能力欠佳,頭部的過度伸展。為了代償這一姿勢異常,患兒及將其臀部下降,同時臀部也少有活動。患兒呈現頭部及上半身抬起,頭上那個舉,上肢伸展、下肢屈曲姿勢模式。反之當患兒頭部前屈時呈現上半身下降、上肢屈曲、下肢伸展的姿勢模式。

(2)缺乏四肢互動運動能力,如下肢互動運動能力欠佳的患兒進行四爬移動運動時呈現兔跳樣模式,上肢可交替向前,兩下肢由於缺乏互動運動能力,只能同時向前運動。

2、缺乏身體左右的協調性 雖然已具備必要的條件,但患兒四爬移動時不能成直線運動,方向轉換也困難。

3、四點支撐位平衡發育不完善 姿勢控制不充分,阻礙體重向側方移動。

本文節選自《小兒腦性癱瘓運動治療實踐》,主編 陳秀潔 薑志梅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