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千與千尋,這次你懂得“愛”了嗎?

在夏至來到的日子,最令人關注已久的《千與千尋》在今日登陸大銀幕!在每個人都再熟悉不過的油屋之上,清晰地寫著“值得所有等待”。

作為屢屢創造“神作”的治愈系動畫大師宮崎駿,之所以能讓人們始終沉迷其作品中,一方面在於,從他的作品裡,人們看到了真誠,收獲了力量,另一方面,則是他的作品中所蘊含的教育意義,始終影響著孩子們的一路成長。

戳視頻,觀看《千與千尋》預告片

在故事裡,千尋的父母是現代家長的代表,小資的生活讓他們比較重視自己的快樂,生活對他們來說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尋得自己的快樂。

爸爸喜歡開快車,媽媽和千尋就得忍受著爸爸飆車的痛苦。媽媽喜歡輕鬆地觀賞景色,所以千尋緊緊抓住她的手的時候媽媽就顯出不厭煩。千尋在故事裡就像一個被父母忽視的跟隨者。

他們要穿過那個陰森的門洞,千尋如果不願意跟隨,就只能留在車裡,千尋怎麽想他們根本不想要聽。小孩子家家,懂的什麽?他們獨斷的家庭教育不會給孩子帶來快樂,所以千尋的眼睛失去了光澤,爸爸說這裡好看,媽媽說那裡好看,他們的眼睛只顧看外面,也不管自己的孩子有多孤單。

孩子的心是童真的,千尋看見花蔫了會傷心,看見石像會害怕,父母的反應卻是那麽平淡,是他們放棄了和孩子的交流,錯過了與孩子交流的美妙時光。

真實生活中的家長何曾不是這樣?他們忽視了孩子也是有思想的個體,往往不給孩子發言權,他們眼裡好孩子的標準就是不給他們惹麻煩,家長讓他們做什麽他們就要做什麽。這樣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失去自我。

家庭教育中不要忽視對孩子的情感交流,要以孩子的眼光和情感來看待這個世界,要走進孩子的心靈去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什麽。

當父母在沒人的店裡大吃大喝時,千尋覺得不能不經主人同意就隨意拿別人的東西吃,她一個人默默地走開。正是由於這樣,才使千尋沒有和父母一起,被變成肥頭大耳的豬。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中的榜樣作用不容忽視,想培養出好孩子我們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處處起到模範帶頭作用。

片中的千尋還是比較幸運的,因為她還有自我,她對父母的逆從也是給現代的孩子一點警示,要保留本真,保留自我,做自己覺得正確的事情。

在家庭教育中,作為家長的我們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用一顆童心來感受他們純淨的情感,去真正了解孩子到底需要什麽。我們要重視孩子的存在,給他們發言權,讓他們始終能夠自信的生活在這個世界。

那些給孩子的啟示

勇敢

隨著故事的發展我們眼中的千尋更多的是勇敢和堅強,而不再是那個害怕的把頭埋在膝蓋裡的小女孩,她是勇敢的,否則她不會面對著暴怒的湯婆婆一次次說出自己的要求;她是勇敢的,否則她不會為了救白而跑過那段搖搖欲墜的懸空管道;她是勇敢的,否則她不會為腐爛神洗澡;她是勇敢的,否則她不會在面對吃人的無面人時還鎮定自若,而這一切都因為她勇敢,而這份勇敢,來自她的天真無邪。

善良

千尋是一個天真無邪形象的象徵。她樂於助人,待人和氣,做事任勞任怨,一絲不苟。在看到淋雨的無面人時,她關切的讓他進屋,還為他留了門;在打掃最髒的浴池時,他沒有像小玲一樣抱怨,而是專心致志的乾活;在無面人用金錢誘惑她時,她天真無邪的看著無面人,拒絕了他,與其他幾乎瘋狂的人群形成鮮明的對比,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善良,在無面人恢復正常以後,她還是那樣關心他,把他當弟弟一般看待。她的善良和純樸也改變了所有的人。她讓我們感受到一份真情,一份純潔,一份人性中最最美麗的愛和友情以及對待一切的真誠。

獨立

當千尋的父母因為貪吃奉獻給神明的食物,被變成了豬的時候。千尋只能自己照顧自己,靠著救回父母的巨大精神支柱獨自一人面對從前沒有面對過的生活。其實她警示我們無論何時,每個人的生存都要靠自己,那些90後依賴於父母的“啃老族”注定要被社會淘汰,人的一生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要像千尋那樣勇敢的面對離開父母的生活。對於現在的留守兒童缺失的就是這種獨立的精神,我相信留守兒童看完這部影片會和千尋一樣變得堅強起來,在孤獨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從留守的陰影裡走出來。

宮崎駿動畫作品《千與千尋》

你會為其中的深意,帶孩子去看電影嗎?

-END-

策劃:有養

撰文:小葉紙

編輯:小葉紙

圖片來源:網絡,電影《千與千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