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朝滅亡時,十二個鐵帽子王都在幹什麽?

1912年,溥儀奉隆裕皇太后懿旨,頒布《退位詔書》,宣告清朝壽終正寢。

我們知道,清朝近300年間,一共產生了12個世襲罔替的親王和郡王,俗稱“鐵帽子王”。他們為清朝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當清朝滅亡時,這12個鐵帽子王又在幹什麽呢?

有的組織軍隊與革命軍決戰

這以恭親王溥偉為代表。

溥偉是第一代恭親王奕訢的嫡系孫子,生於1880年12月13日,1898年承襲王爵,歷任官房大臣、正紅旗滿洲都統、禁煙事務大臣等要職。

在溥字輩的皇族子弟裡面,溥偉年齡最大,辦事幹練,還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肯定,“溥偉最親,可引以為助。”1907年,光緒皇帝病重,急於尋找繼承人,溥偉也在備選之列。不過,後來,慈禧太后還是選擇了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

1911年,武昌起義引發了辛亥革命,清朝統治岌岌可危。溥偉與良弼、鐵良等人成立宗社黨,由鐵良任總司令,組織軍隊與革命軍決戰。隆裕太后考慮到溥儀年齡太小,準備讓他退位。此舉遭到溥偉的激烈反對。他向隆裕太后和溥儀提出請求:“太后和皇上賞兵去報國。”

當然,此時清朝的覆滅命運,已經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改變了。1912年,溥儀頒發《退位詔書》後,溥偉大怒,叫嚷道:“有我溥偉在,大清就不會亡。”然而,這種螳臂當車注定沒有什麽用,很快溥偉見大勢已去,便離開了京城。

有的黯然退出歷史舞台

在1911年前後,清朝政治舞台上掌握實權最大的鐵帽子王,當是醇親王載灃。在很大程度上,這得益於載灃的兒子溥儀被立為皇帝,父以子貴。載灃成為攝政王后,掌握朝政大權。就連如日中天的慶親王、領班軍機大臣奕劻,在處理政事上都得聽命於載灃。

載灃跟他父親老醇親王一樣,行事低調、小心謹慎。辛亥革命發生後,載灃看到清朝統治已經陷入孤立無援的地步,完全不是太平天國起義之初的情況所能比擬,便果斷將權力讓度出來,回到醇親王府,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溥儀頒發《退位詔書》後,載灃不再理會任何政治活動。哪怕家裡來了客人,高談闊論之際,他也只是在一邊聽著,從不發表什麽意見。載灃深居簡出,極少外出。偶爾參加親戚本族的紅白喜事,也是到了之後,簡單寒暄幾句,便告辭回府。

或許正是因為這種低調謹慎,載灃直到1951年才病逝,享年68歲。

有的順應時勢主張和平交權

在清朝末期,慶親王奕劻以貪得無厭著稱。他與兒子載振、大臣那桐勾結在一起,公開賣官鬻爵,獲取巨額收入,被人稱為“慶那公司”。

不過,奕劻對時局的判斷能力倒是挺高的。1912年初,皇室內部對皇帝是否退位發生了激烈的爭論。許多人,如溥偉、載澤等人都堅決反對皇帝退位,主張頑抗到底。只有奕劻等少數幾個人主張皇帝退位,和平交接權力。

那時候,由於醇親王載灃已經隱退,奕劻在皇室內部輩分高、權力大,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溥偉、載澤等人糾結10多人前往慶親王府,圍攻奕劻。奕劻不為所動。最終,在奕劻的堅持下,溥儀頒發了《退位詔書》,終結了清朝近300年的統治。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1917年1月,當奕劻病逝後,溥儀賜予了一個諡號“密”,暗示他應該對清朝的滅亡負責任。

【參考資料:《溥偉的皇帝夢》《清史稿》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