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定向降準撬動資金支持債轉股 項目推進仍存諸多痛點

  定向降準撬動兆資金支持債轉股 項目推進仍存諸多“痛點”

  本報記者 李玉敏 北京報導

  6月24日,又一個周末,央行定向降準“如約”而至。

  央行宣布,自7月5日起,下調各類銀行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鼓勵5家國有大行和12家股份製行運用定向降準和從市場上募集的資金,按照市場化定價原則實施“債轉股”項目。

  央行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今年以來,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簽約金額和資金到位進展比較緩慢,定向降準可釋放5000億成本適當的長期資金,形成正向激勵,提高其實施“債轉股”的能力,加快已簽約“債轉股”項目落地。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明認為,定向降準肯定給相關銀行推進“債轉股”提供了一些激勵,也提供了一些動力,“債轉股”的步伐應該會進一步加速推進。

  多名分析人士認為,除了資金短缺及成本原因,債轉股推進緩慢還有雙方價格分歧嚴重、資本計提政策待明確等因素。本次降準釋放的5000億元資金,債轉股後將置換出一定的銀行債權,騰挪出相應的信貸規模,這部分資金的投向也值得關注。

  項目推進緩慢

  從2016年10月新一輪“債轉股”正式推出以來,已經簽約的項目高達兆,但實際落地項目仍較少。

  評級機構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王青表示,截至2018年6月,五大行“債轉股”簽約額約為1.6兆,落地率僅為14.4%。當前“債轉股”之所以存在落地難、 “明股實債”等現象,銀行部門“債轉股”業務面臨較高的資金成本是一個重要原因。

  王青認為,本次降準釋放的資金中約5000億定向用於支持“債轉股”項目,為銀行參與“債轉股”項目增加了長期穩定的低成本資金來源,主觀上形成正向激勵,客觀上也提高了其實施“債轉股”項目的能力。

  同時,央行明確要求,定向降準資金不支持“名股實債”和“僵屍企業”的項目。資產管理公司專業人士認為,債轉股將銀行的債權轉為股權,對企業來說,資產負債率降下來了,達到了降杠杆的目的。如果是“名股實債”,短期資產負債率在账面上是降下來了,但只是體現資產負債表上,企業真正的債務負擔並沒有降下來。

  此外,由於銀行缺乏股權投資經驗,加上經濟下行壓力和資本市場波動,債轉股實施機構和企業之間對轉股價格的分歧也容易造成債轉股項目推進緩慢。比如,債權是1:1轉股還是打折轉股,存在很大爭議。很多債轉股對象都是國有企業,股權的估值不能低於淨資產。加上近期資本市場持續低迷,也讓企業的估值承壓。

  張明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債轉股”項目推進緩慢,最重要的問題是企業品質。好的企業不願意進行“債轉股”,願意進行的,通常企業品質不太好。銀行出於風險的考慮,不會輕易盲目推進。其次,銀行的股權投資能力較弱,篩選企業的長期投資項目,專業性欠缺。

  中國東方資產戰略發展規劃部副總經理董裕平也認為,債轉股推進緩慢,既有佔用資金比較大,資金成本比較高的因素,也有未來債權轉為股權後收益和前景不確定、退出困難等方面的擔憂。

  “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需要從市場募集資金,現在任何一家機構拿到的資金都不便宜。”董裕平表示,假設銀行對正常或關注類貸款實施債轉股。實施後,對企業而言可以減輕每個月還本付息的壓力,緩解流動性困境。對於銀行而言,原來是債權人每個月每季度扣利息,現在變成股東不僅收益不確定,而且銀行支持轉股的資金來源端還需繼續支付成本,相當於把企業還本付息的壓力轉移到債轉股實施機構。

  此外,債轉股推進緩慢的一大因素是關於資本計提政策並不明確。國信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劍曾撰文稱,在現有監管要求下,利用銀行2017年三季度末的數據靜態測算,1兆規模的債轉股將使得五大行的資本充足率大幅下降65bp至13.07%,2年後資本充足率將降至11.53%,幾乎觸及監管紅線。

  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規定,銀行被動持有的對工商企業股權投資在法律規定處分期限內,即兩年內的風險權重為400%,兩年以後的資產權重將上升至1250%。目前,銀行新設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代持債轉股股份,但根據規定,實施機構需納入並表範圍,並表計算資本充足率時仍需遵循這一標準。

  置換出的資金投向何方?

  為了確保資金用於“債轉股”,央行還要求相關銀行要建立台账,逐筆詳細記錄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實施情況,按季報送央行等相關部門。

  法治化、市場化“債轉股”項目大規模推進,張明認為,風險恰好就是違規和非市場化。他表示,債轉股的情況比較複雜,過去也出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操作,要擔心一些企業利用債轉股來“逃廢債”。同時,要避免名股實債。在所有製上,“債轉股”有利於國有企業,不利於中小企業。

  至於市場擔憂的,降準後資金會流向房地產,影響調控效果。王青認為,降準資金均有專項使用規定,限制了其外溢到房地產等政策調控領域的能力,難以形成“大水漫灌”效果。

  本次降準釋放5000億元資金,在董裕平看來,巨集觀上有利於降低杠杆率,調整經濟結構性問題。商業銀行擁有大筆低成本的資金,可以加快推進市場化債轉股項目落地。5000億資金,如果按照1:1的比例撬動社會化資金,總規模就是1兆,採用基金模式投行化運作。最終會使得巨集觀杠杆率會有明顯下降,增厚風險的緩衝地帶,提高巨集觀層面抵抗風險的能力。

  不過,董裕平也表示,銀行通過債轉股騰挪出一定的規模的信貸資金後,後續的投向仍值得關注。比如A銀行存準率降低0.5個百分點以後,若釋放500億資金,要定向分配給債轉股實施機構即A的全資投資子公司B。B公司用這些資金購買A銀行給C企業的貸款,再把貸款轉為股權。最終的結果就是資金又回到A銀行的账戶,不過A銀行對C公司債權轉為B公司持有的C企業的股權,即A銀行獲得一筆可貸資金。

  (編輯:張星)

責任編輯:何凱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