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怎麽可以吃狗狗?到底應不應該禁食伴侶動物

4月8日,農業農村部組織起草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征求意見稿)》,該《目錄》涵蓋18種傳統畜禽和13種特種畜禽,列入《目錄》的動物,意味著能按家畜家禽進行管理,可用於食用等商業利用,但大眾關注度較高的狗卻已不在目錄範圍,引來了諸多猜測。針對此前關注度較高的狗是否列入《目錄》,農業農村部在說明中回應,隨著人類文明進步和公眾對動物保護的關注及偏愛,狗已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國際上普遍不作為畜禽,我國不宜列入畜禽管理。

因此,網絡上對於到底能不能吃狗的問題展開了激烈討論,“傳統文化”、“靈魂伴侶“、”觀念衝突“等一個個問題逐漸顯現,”國際上普遍“的價值觀合適嗎?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些問題呢?

01

媒體怎麽說

文明和陋習該由誰定義

@觀察者網(董佳寧)農村農業部的公開征求意見裡,只是把狗從傳統畜(處)禽裡剔除了,這還不等價於為吃狗肉立法。即便是這個《目錄》通過,也不等於就徹底禁食狗肉。

我們對待狗的態度,也關聯著我們對於他人的態度。尊重狗,更要尊重人。

說到底,不吃狗肉,還是一個中產階級的價值取向。還是等我國中產階級足夠大,足夠多之後,對於狗肉的立法,也不遲。關於狗的權利,動物的權利,是否應該吃狗肉,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們都是說不清的,誰也無法說服誰。至少我們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共同的價值底線,就是不虐殺、不盜殺、不當街屠宰,要有動物檢疫。

誰來解決玉林狗市的爭端

@財新網(徐賁)有報導說,玉林市有賣狗者當眾虐待、殘害狗,以此為要挾,逼迫愛狗者高價買狗。虐待狗與殺而食之之間不過是一步之遙,殺狗吃狗肉也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但如果它與保護動物的新觀念不符,那麽,應該改變的是傳統。

廣西玉林狗肉節的街市

食用狗肉有歷史淵源

@中國國家地理作為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思想家,孔子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今天的生活狀態。中國人的談吐方式、行為模式的背後,可能都有孔子和他門徒的身影。《禮記》中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吃肉的具體方案:在肉食搭配方面,麥飯適合乾肉、雞肉羹、雁肉,牛肉適合配稻飯,羊肉適合黍飯,豬肉適合稷飯,狗肉適合粱飯,乾肉羹配兔肉醬,麋肉塊配魚子醬,魚肉絲配薺菜醬……可見中國有很悠久的食用狗肉的習慣。

02

網友怎麽說

反對禁食狗肉,認為狗和其他動物一樣

@威廉小胖子狗是伴侶,那雞、豬、馬、牛、羊等,還陪伴人類幾千年,被人類吃了幾千年了?他們不忠誠嗎?

@南喵了個咪君貓某一隻寵物狗是它主人的靈魂伴侶,不等於所有狗都是全人類的靈魂伴侶。人類作為一個群體,除了都需要是食物、水、氧氣之外,沒有什麽絕對共同之處。沒有任何一個物種可以說是人類的靈魂伴侶。

@啟事食呵呵,馬可以吃?兔可以吃?鴿子可以吃?人類的伴侶,這個等級標準是什麽?

@坐監獄的豬不吃狗,但也不會否決別人吃的權利,狗不比其他動物高一等吧,以這種表達來看,我家種芋頭,芋頭就是我的伴侶,大家都別吃,我信佛教,不吃肉,大家都別吃。

玉林狗肉節前愛狗人士貼在牆上的標語

支持禁食狗肉,認為狗是人類的伴侶

@超級棒棒糖yu支持!狗狗是人類的靈魂伴侶!堅決抵製食用!

@傾一池溫柔廢話來撩你非常討厭一說不讓吃狗肉就抬杠牛呢羊呢豬呢。首先並沒有專業養殖肉狗供食用的,大部分端上餐桌的狗肉都是別人家的心頭肉,其次狗子的聽覺和嗅覺以及天生的治愈力被人們充分利用,搜救犬、導盲犬、陪伴犬等等,狗子為人類奉獻了太多,豬豬也很可愛,但它不能在你瞎了的時候帶你過馬路,謝謝。

@姍姍來的剛剛好不否認很多小動物都是陪伴人的,但是除了警犬,有誰見過普遍的警鵝,警雞,警牛麽?而且的確把狗當寵物是最普遍的哇。這是一個時代發展的產物,以後別的種類小動物也可能成為警類或人類幫手呢,得到更好的保護。歷史證明每次顛覆性思想變化都會遇到很大傳統思想阻礙,但即使再難,時代總要一個發展的。

@可愛小趙的可愛一天“禁止食用貓狗等寵物是現代人類文明的要求和體現”。很多國家都是善待貓狗的。畢竟緝毒犬導盲犬地震搜救犬等等很多都會救人命的。其次國內肉狗場太少了,很多狗肉都是偷來的。沒有檢疫過。不過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還得禁止棄養,不能一堆流浪狗在大街上。

美國參議院通過立法禁食貓狗肉

中立觀點,認為不應一刀切

@邊打醬油邊看戲不能因為部分人群改變大部分人群的需求吧,不要為了迎合國際友人壓製自己老百姓吧。應該將狗細化為寵物狗和普通狗,制定食用標準,檢驗標準等,而不是一禁了之。

@嗷嗷開心__一言不合就發車愛狗跟吃狗肉有什麽關係?要禁的應該是毒殺,捕殺寵物狗,補貼飼養肉食狗,而不是一刀切。

@把你踹出網我覺得不是狗不能吃,而是寵物不能吃。我不吃狗肉,但我覺得我沒有什麽立場去要求別人不吃。

@七分甜的糖炒栗子我不吃狗但我不反對吃狗肉,肉狗可以吃但監管條例需要細化,而不是禁食一刀切。

03

我們怎麽說

-以尊重的態度構建文明空間-

該不該食用伴侶動物,不僅僅是有沒有愛心的問題,這背後反映的其實是人類如何認識自己與其他動物的關係、如何界定生命的深刻命題。在中國的世俗文化裡,貓狗的地位還遠遠沒有達到人格化,不像西方,在道德和文化層面都可以對“禁食伴侶動物”觀念溯源。而隨著文化交流融合,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物種平等的非人類中心主義思想,勢必會與習慣於吃貓肉狗肉的群體產生衝突。

我們理解愛心人士的同情心,因為伴侶動物在現代社會對人類的陪伴和幫助意義重大;我們也理解食用者,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裡這只是同吃雞鴨魚肉一樣的事情。選擇不吃,是尊重小動物的生命;選擇不干涉他人吃,是尊重他人的民俗習慣。正如人民日報在2014年的相關文章中所言:“在中國,狗既是伴侶,也是食材。公共事務是眾人之事,眾口想來難調,不必綁架道德說事,而是彼此有商量、找共識,避免自我觀點的神聖化。對相反的意見,要有一份溫存。對生態多樣性的尊重,才是真正的文明行為。”

-用法律引導和諧共存-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國的狗肉市場(以狗為伴侶動物代表)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來源不明、未經檢疫、肆意屠殺等等問題更是招致了對食用伴侶動物現象的批評和擔憂。法律在伴侶動物食用問題中應扮演好裁判員角色,在維持基本秩序的前提下規範各方行為,確定行為底線,解決共識問題,讓觀念多元的人群能夠在法律引導下和諧共處。

只有人類自己實現和諧,才有可能去保護弱勢群體,去追問生命平等的意義。

文字:楊鬱然 高雨曦 馮中華 孫國慶

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輯:遊文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