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川普推遲對華加征關稅至十月中旬究竟有何用意

台灣時間9月12日上午,美國總統川普在推特上宣布,將對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決定,從原定的10月1日,推遲到10月15日。

而就在前一天,中國也公布了第一批對美加征關稅商品的第一次排除清單。按照此前商務部公布的消息,中美將在10月初舉行第十三輪高級別磋商,力爭取得實質性進展。因此雙方此時作出相向而行的動作,讓全球市場為之一振。

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看來,美方這次推遲加征關稅,為10月初的面對面磋商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有利於雙方能夠客觀冷靜地解決問題。

關於第十三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12日的記者會上表示,目前雙方經貿團隊一直保持有效溝通,按照雙方牽頭人上周通話商定,雙方工作層將於近期見面,開展認真磋商,為下一步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做好充分準備。

屠新泉認為,工作層面的磋商應該會圍繞三個方面的問題來開展,首先是如何全面或者分階段全面取消關稅,其次是確定落實我方承諾進口的數量、進度,再者就是如何實現一個比較平衡的協議,尤其是美方應該承諾公平對待中方企業。

而對於川普為何選擇在此時做出某些積極舉動,在美國輿論看來,美國政府正逐漸意識到,加征關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正在傷害美國。

《紐約時報》的文章就指出,川普這個決定是在美中雙方磋商止步不前、股市波動、企業對進出口成本提升感到恐懼的背景下作出的。彭博社的文章也認為,川普的善意姿態表明,貿易戰正在開始咬人,美國可能更願意達成協議。

屠新泉表示,川普的政策一直有非常大的反覆,美方近期又把中國列為所謂的“戰略競爭者”,如果在這樣一種心態下處理中美經貿關係,美國可能就會盲目採用“極限施壓”的方式,來迫使中方接受一些單方面的讓步。

中美經貿磋商在技術性層面並沒有什麽不可逾越的障礙,屠新泉認為,只要雙方能夠建立政治上的互信,那麽就可以冷靜客觀地處理中美經貿關係上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中美之間的經貿關係實現互利互惠是可以做到的。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趙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