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擬建項目增速各地區差異大:中西部快跑,東北負增長

擬建項目對未來固定資產投資乃至區域經濟增長十分關鍵。

國家發改委2月26日發布的《2018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發展趨勢監測報告及2019 年投資形勢展望》顯示,根據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數據,2018 年全國擬建項目(指已經辦理審批、核準或備案手續的項目)數量增勢較好,同比增長 15.5%,為 2019年投資平穩運行提供堅實的項目儲備基礎。

不過,報告顯示,地區之間也存在較大差距。從地區分布來看,中西部地區擬建項目數量增速領先全國。2018 年, 中部、西部地區擬建項目數量分別較上年增長30.1%、26.3%, 東部地區增長 3.1%,東北地區下降14.5%。

表:2018 年分地區擬建項目同比增長情況表

中西部投資空間大

報告分析,中西部地區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投資形勢相對較好。東部地區是我國對外貿易集中區域,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擬建項目數量增速相對較低。

對中西部來說,近年來中西部地區尤其是長江中上遊地區、中原地區、關中平原城市群等地,承接了大量的產業轉移落地,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速度也不斷加快。

安徽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安徽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8%,增速比上年加快0.8個百分點,居全國第2位,中部第1位。其中,製造業成為拉動投資增長的重要動力。2018年,全省工業投資仍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同比增長24.8%,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長33.3%,比去年高21.8個百分點,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67.8%。

安徽省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林斐對第一財經分析,近年來在長三角城市群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安徽深入參與長三角發展分工合作,兩省一市(蘇、浙、滬)的很多產能轉移到安徽,這對安徽經濟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

2月2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2019年河南省重點項目新聞發布會,介紹2019年河南重點項目具體情況。

對中西部地區來說,一方面是加快基礎設施補短板,另一方面是加快工業製造業投資,從而加速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步伐。無論是基建補短板,還是製造業投資,以及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都比較快。

從發展潛力來看,廣西、貴州、雲南等地的山地多、平地少,是我國經濟發展較為滯後的地區之一,工業化、城鎮化、教育醫療文化等社會公共服務的發展水準都比較低。目前總體仍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初期、中期。

例如,今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千方百計擴大有效需求。搶抓西部大開發20周年機遇,在特色產業、基礎設施、生態保護、鄉村振興等方面,謀劃實施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圍繞打造十大千億級工業產業,制定實施進一步擴大產業投資的政策措施,完成工業投資4200億元。實施基礎設施“六網會戰”,統籌推進新時代高速公路建設五年決戰,總裡程突破7000公里;建成貴陽至成都、安順至六盤水等高速鐵路,總裡程突破1650公里。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4%以上。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生態環保、社會民生等領域投資短板。

今年的雲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打牢跨越式發展基礎。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基礎設施滯後是製約雲南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把以綜合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物流為主要內容的“五網”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支撐性工程”來抓,千方百計補短板、固底盤,力爭全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0%以上。

貴州省社科院研究員苟以勇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目前像西部地區基礎設施短板仍然有很多。這些短板主要集中在綜合交通設施和城市基礎設施方面。其中,交通基礎設施是當前西部地區最大的短板,包括機場、公路、鐵路、水利、電信、電力等領域。只有補齊了基礎設施短板,才能談產業發展的問題。

東部加快轉型升級

相比之下,東部沿海地區,高速公路、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已經比較完善,在基數也比較大的情況下,基建項目增長速度相對放緩。不過,這些地方的基建補短板也仍有一定的空間,尤其是在軌道交通等領域。

福建省交通廳日前印發《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的實施方案(2019-2020年)》,計劃在“十三五”後兩年投資1497億元,實施八個重大工程。重點推進38個高速公路、120個普通國省乾線公路、5個內河航運、50個沿海港航、30個運輸轉運站場等項目建設,形成“建成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的發展態勢,進一步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補齊該省交通基礎設施短板。

廣東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今年廣東要大力推動基礎設施補短板。著眼打基礎利長遠和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深化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重點項目推進力度,全年安排省重點項目投資6500億元。加快打造珠三角聯通粵東粵西粵北的高快速交通通道,推進贛州至深圳、廣州至汕尾、汕尾至汕頭等高鐵建設,開工建設廣湛高鐵,力爭開工建設龍梅高鐵、深茂鐵路深圳至江門段,建成梅汕鐵路等項目。

近年來東部沿海地區加快轉型升級,像福建和浙江的製造業擬建項目快速增長。

浙江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該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5548億元,比上年增長13.1%,佔生產總值的9.9%,比重比上年提升0.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中,高端裝備、時尚、節能環保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2%、9.7%和7.2%。高技術、高新技術、裝備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均高於規模以上工業,佔比分別為12.8%、51.3%、40.7%和29.6%,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5.1、4.0和3.1個百分點。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

前述發改委監測報告指出,轉型升級成為產業投資熱點方向。總體而言,根據擬建項目數量增長情況,預計 2019 年,采礦業、中高端製造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有望成為投資熱點行業,支持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中西部地區的陝西、甘肅、河南、湖南、山西,以及東部地區的 福建、浙江將成為投資增速較快省份,引領區域投資增長。

東北負增長

在中西部投資項目快速增長、東部轉型升級不斷加快的同時,東北的擬建項目增速下降了14.5%,無論是基建、還是製造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擬建項目都下滑明顯。

發改委的監測報告指出,個別省份擬建項目數量大幅下降。部分省份出現兩位數降幅。基礎設施業擬建項目數量同比大幅減少成為以上省份增速下降的共同原因。此外,也有一些省份製造業、房地產擬建項目出現大幅減少。

其中,目前東北地區仍處在產業轉型關口,疊加經濟增速較慢、人口外流、政府債務高企等問題,投資增長壓力較大。

今年遼寧省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目前該省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任務艱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重大產業項目儲備不多;有的地區轉型升級滯後,經濟發展困難較大;實體經濟發展面臨不少問題,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現代服務業發展還不夠快。

展望2019年,遼寧省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形成經濟發展新支撐。推進一批重大建設項目。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做到內資外資、國資民資、三次產業、大小投資和存量增量一起抓。開展“雙百攻堅”行動,即推進100個重大項目加快建設、100個重點招商項目簽約落地。深入推進恆大(03333.HK)項目、紅沿河核電二期、遼西北供水工程二期及配套工程、朝凌高鐵等項目建設,推動沈白客專、恆力(600346.SH)石化三期、沙特阿美煉化一體化等項目開工建設,推進沈陽機場二跑道、大連新機場等項目前期工作。

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啟動並深入實施“項目建設年”活動,持續開展“三抓”“三早”行動。抓好項目謀劃,全年組織謀劃億元以上重大項目2000個以上。突出抓好四大類400個重點項目。

經過近幾年的調整和轉型之後,東北省份逐漸也走出低谷。2018年,遼寧、吉林、黑龍江GDP增速分別實現5.7%、4.5%和5%左右。其中,遼寧省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8%,繼續保持在全國第三位,效益水準持續向好。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對第一財經分析,東北經濟目前仍處於緩慢向上的發展階段,發展仍相對比較滯後。

在這個階段,大力改善營商環境仍十分關鍵。

黑龍江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法治龍江和誠信龍江建設,著力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務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誠信守約的人文環境、綠水青山的生態環境,以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形成“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濃厚氛圍,以良好環境聚人聚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