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前三季度北京市1016公頃騰退土地披上綠衣

門口就有幾百平方米的小森林公園,早晚能遛彎兒;坐車半小時能到上千畝的大尺度郊野公園,周末能度假——如今,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能過上這樣的日子,綠地、公園離市民越來越近。

今年北京市發改委、市規土委、市園林綠化局、市農委、市財政局聯合頒布了《關於做好“留白增綠”工作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力推“留白增綠”。記者從市疏整促專項辦獲悉,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已完成“留白增綠”建設1016公頃。

北京綠化

有了政策 城中村化身濕地公園

說起“城中村”,很多人想到的是低矮的棚戶區攙和著雜亂林地,但是如今到夾在機場高速和霄雲路之間的太陽宮鄉牛王廟村看看,卻不再見到髒亂差,大片濕地水面取而代之,倒映出湛藍的天空色。

“生態池塘有了水,環境一下子就活啦。”看著附近居民從當初的躲閃不及,到如今都樂意來遛彎兒,牛王廟村村民笑彎了眼。

根據“留白增綠”的措施和具體規劃,去年太陽宮鄉利用霄雲路西側原有的綠地和排水設施拓寬溝渠。還根據地形地勢建設生態池塘,種植水生植物、地被、灌木等植物。原本3100平方米的雜木地如今帶來了錯落有致的水景林蔭。

地處四環內寸土寸金,為了多添綠,就得“見縫插針”,甚至連車位都和綠樹成了鄰居。村裡3600平方米的停車場全都覆蓋了綠蔭,車位改成了嵌草磚鋪裝,增加了1000多平方米的綠化面積,停車場邊,新栽種的白蠟、西府海棠已經適應了新家,一棵棵腰杆筆直。

不遠處的牛王廟休閑廣場,佔地1.9萬平方米,如今已成為村裡的一道新風景。廣場的綠化面積約1.5萬平方米,銀杏、國槐、元寶楓、白蠟、油松、海棠等彩葉樹與花灌木隨處可見,綠意融融。廣場還設計出環形步道磚路、半月牙形景觀看台、休閑廊架等,成為大夥兒家門口的健身休閑地。

“多虧有了這好政策啊。”跳著舞的村民大媽滿臉笑意。

大尺度綠化 東五環將添天然氧吧

原來要想住在公園邊,市民得掏大價錢買“景觀房”;如今隨著“留白增綠”政策的推進,政府正在將一個個大型“天然氧吧”送到老百姓身邊。佔地百餘萬平方米的黑橋公園和何裡棲地公園,不光有成片的綠地,還串聯起河湖水系,這兩個公園建成後,將為東北五環附近增添一大片水面和濕地。

黑橋公園在崔各莊南部,佔地面積達122.5萬平方米。按照設計,公園將模擬本土植物群落組合,打造濕地和雨洪管理系統。公園建成後將與溫榆河綠色生態走廊連接起來,成為市民親水休閑的新景點。

隨著精細化設計的推進,這幾個公園正在一步步推進。“以後就好看了!這兒原來可是個運貨汽修大院兒。”站在環鐵內的黑橋倉儲中心原址上,崔各莊鄉相關負責人指著不遠處的北小河說。

存貨加修車,這幾乎曾經是導致低端倉儲中心髒亂差的“標配”,更帶來重重安全隱患。過去幾年雖然周邊居民意見很大,但都沒有什麽好的解決辦法。公園建成之後,這裡將成為本土植物的生長地,還將與溫榆河綠色生態走廊連接起來,成為市民親水休閑的又一景點。

距黑橋公園不遠的何裡棲地公園也有47.4萬平方米的建設面積。目前公園將現有的濕地資源進行整合,利用地形打造一座生態島,未來將成為一片高品質的森林公園。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已下達的建設任務,僅朝陽區年內就將開建黑橋公園、何裡棲地公園、四合公園等3個郊野公園,總面積近4000畝,這些公園的綠化率都超過90%,遠高於一般綜合性公園。對周邊居民來說,以後就如同與天然氧吧成了鄰居。

新政頒布 “留白增綠”將有規可循

根據市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本市將對1600公頃拆違騰退土地“留白增綠”。截至9月底,全市已有1016公頃的騰退土地披上了綠衣。

市疏整促專項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頒布《意見》就是為加快推動“留白增綠”,強化項目組織實施和管理,提升城市生態環境品質,確保“留白增綠”見地塊、見綠、見進度。

這位負責人表示,“留白增綠”還要因地製宜,生態優先,做到宜綠則綠、宜林則林、宜濕則濕,在功能上注重完善城市生態與服務市民生活相結合,在太空上注重規模化、高品質與分散綠地加強連通相結合。

此外,選取的綠化植物要按照“鄉土、長壽、抗逆、食源、美觀”原則,要使用生長健壯、根系發達完整、樹冠飽滿、色澤正常、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無凍害的良種壯苗。“留白增綠”地塊還要及時向社會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