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孔子養生10戒,現在能做到的沒幾人了!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孔子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與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孔子被尊稱為「聖人」,孔子對養生有諸多獨到見解。他雖幼時家貧,後來陞官發跡,但能享有73歲高齡,與當時人們平均壽命僅30歲左右相比,確為「高壽」了,一起來看孔子的養生經。

1、仁者壽

孔子認為,壽命的長短不在天命而在人為,提出「仁者壽」「德者壽」「智者壽」的觀點,即仁慈寬厚者長壽,品德高尚者長壽和聰明智慧者長壽。「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孔子對個人的道德要求和自我規範。孔子提出「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所謂「克己復禮」,就是說要在平時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克服自己的個人貪慾,對貪慾進行自我限制,自我調節,自我清除,並按照社會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並規範自己的行為。現代醫學的研究證實心理因素對機體的健康有明顯影響,仁慈寬厚的人往往心胸豁達,性格開朗樂觀,所以機體的神經內分泌系統都處於最佳的調節水準,免疫功能也處於最佳的功能狀態。中醫認為,善以養陽,善良可以保養和增加自己的陽氣。

2、不息則久

孔子的養生觀不只是消極的「養其身」,要「有為」強自身。認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是以運行不息為健,人也應當自強不息,積極進取,有所追求,有所作為,不懈努力,才能強身保壽。反之,如果無所追求、窮困潦倒、頹萎不振,那麼,必然身弱體衰、疾病四起、難以盡享天年。孔子被尊稱為「聖人」,但同凡人一樣,賴以肉體而生存,他老人家並非四體不勤,而是始終把健身作為根本。他愛好的運動項目有射箭、駕車、彈琴、舞拜,還經常和弟子們一起外出登山和郊遊,至今在泰山一天門的石碑上,還有「孔子登臨處」的古跡。

3、少年戒色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意思是說,人生在少年之時,機體尚未發育成熟,氣血也未能完全充實,要警戒自己不要過早地貪戀色慾。孔子的這種觀點與現代醫學的觀點基本相同。在人生的少年時期,身體正處於迅速生長髮育的階段,整個機體的各個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並且缺乏自控能力。如果在此時期早婚早戀或過早地介人性生活,非但不利於身體的生長髮育,而且會對一生的健康狀態產生不良影響。此外,少年時期由於缺乏社會經驗和社會生活能力,因性生活而造成的一系列問題(如懷孕、墮胎等),可能會成為青少年墮落的因素。少年時期過早地貪戀色慾有三不利:不利於健康;不利於學習;不利於人生事業的發展。所以少年戒色是正確的。


4、中年戒鬥

「及之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意思是說,人生在壯年之時,機體已經發育成熟,氣血也已經完全充實,要警戒自己不要爭強鬥勇,勾心鬥角。孔子所講的「鬥」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喜歡鬥氣、鬥心眼兒,勾心鬥角,甚至喜歡打架鬥毆。孔子所講的「好鬥者」與現代心理學所講的A型性格的人有些相似。人的一生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事業,是人生的寬度;二是壽命,是人生的長度。人的一生應該既有寬度又有長度,只有寬度寬和長度長的人,人生的面積才大,這才是燦爛的人生。雖然有些精英們的事業很成功,有寬度,但壽命短,無長度,這與其爭強好勝而影響自己的心身健康有關,是一件很令人遺憾的事情。

5、老年戒得

「及之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說,人生進人老年時期以後,機體的各種生理功能已經減退,體力與精力均明顯下降,要警戒自己切不可把「得」看得太重。這裡所講的「得」是「貪得無厭」的「得」,而這個「得」無非是「名利」而已。人生進人老年,千萬不要為追求名利而做出有損於健康的事。回顧自己的一生,老年人在青壯年時期已經為社會和家庭盡了應盡的義務,做了該做的貢獻,所以晚年生活的主旋律應該是安度晚年,而不是再去追求事業或金錢。老年人離退休後,生活的主要內容應該是如何讓自己的心身更健康,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更充滿情趣。

6、食不語寢不言

孔子不僅對吃很講究,而且還注意「吃相」和「吃的文明」。例如「食不語,寢不言」中的「食不語」是飲食衛生的好習慣,因為每當在吞咽食物時,呼吸動作是暫時停止的。如果在吃飯時大談大笑,那麼呼吸和吞咽食物必然會同時進行,這樣一來,容易使食物誤入氣管或鼻腔內,因此會發生嗆咳、噴嚏、流淚等現象。若是魚刺、碎骨、豆粒之類一旦誤入氣管,則後果更是不堪設想。所以常聽老人說「小兒吃飯不要講話」,其原理即在於此。

7、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春秋戰國時期,不僅食品品種很豐富,而且對飲食也已經很講究了。孔子的飲食觀很具有代表性,他主張「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在飲食衛生上,提出「八不食」:即「食鈕而蝕,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沽酒市脯,不食」。意思是說糧食陳舊或變味、魚和肉腐敗變質的,不吃;食物顏色難看、氣味不好、烹調不得當的,不吃;瓜果蔬菜過時而採的,不吃。

8、惟酒無量不及亂

孔子非常喜歡喝酒,酒量很大,但他能夠自我控制,適量而飲,言明「酒少飲有益,多飲傷身」。《論語》記有「惟酒無量,不及亂」之句,意即「只要飲酒不限量,但卻不至於醉」。《論語·子罕》還記載有這麼一段話,子曰:「入則事公卿,出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意思是孔子說:「在外侍奉國君和大臣,在家孝敬父兄,有喪事不敢不努力去操辦,喝酒不被酒所醉倒,這些事對我來說是沒有什麼困難的。」

9、適度食肉不過量

《論語》稱「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意思就是,席上的肉雖然多,但不能超過吃飯的量。由於蔬菜稀少,冬天的餐桌經常是肉類唱主角。即使是到現在,民間也流傳諸如吃火鍋、羊蠍子之類的飲食,它們更是肉類食品的主陣地。冬天時人很少活動,肉類食品最易在臟腑內積食積熱,多吃反而會導致體力下降。特別是中老年人群更要注意,動物性蛋白質攝取得越多,鈣質就越容易排出體外。建議成年人冬季一天吃肉最好不超二兩。

10、不撤薑食不多食

《論語》稱「不撤薑食,不多食」,把生薑的保健功效提到很高的位置。其實,在三九寒冬,生薑的保健驅寒功效更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飯前或者飯後半小時喝杯薑紅茶。特別是對於冬天想減肥的人,喝杯熱乎乎的薑紅茶,不但能保暖,又可提高代謝率,消耗體內熱量。民間有種說法「冬吃蘿蔔夏吃薑,不找醫生開藥方」。薑亦葯亦食,它具有祛寒溫暖、開胃增食、除腥增味、強身健體的功能,「不多食」,是因為薑畢竟屬於辛辣食物,多食則耗氣、傷陰、生火,引出身體相應的不適來。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