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大因素致A股市值一天蒸發1.5兆 後市又該如何?

每經編輯:郭鑫

7月8日,滬深兩市遭遇黑色星期一。全天,A股市值蒸發1.5兆,兩市僅200餘股實現上漲。兩市成交4682億元,較上交易日放量逾900億元。

A股放量大跌 題材股全線啞火

周一,滬深兩市小幅低開,此後單邊下挫,滬指早盤一度跌超3%擊穿半年線支撐。午後多頭仍然難以構成有效防禦,場內僅200逾股實現上漲,近70股跌停。

截止收盤,上證綜指收跌2.58%報2933.36點,深證成指跌2.72%報9186.29點,創業板指跌2.65%,一度失守1500點,萬得全A收跌2.77%。

板塊方面,農業股一枝獨秀,其中雞產業尾盤走高,益生股份漲停,民和股份、仙壇股份漲幅居前。

隨著部分上市公司公布6月豬肉行情,漲價邏輯中期仍未被破壞,豬肉股也有不俗表現,天康生物、得利斯漲停。此外,生物育種板塊也有不俗發揮,敦煌種業一度摸板。

周五美國非農數據強勁打壓降息預期,黃金股隨期市開啟調整,板塊內全線飄綠,貴研鉑業、東方金鈺跌超7%。

其余題材也都難有表現,稀土、燃料電池、次新、知識產權等板塊整體跌幅均超過4%。

退市利劍高懸,ST板塊遭遇跌停潮,ST新光等超50股跌停。

個股方面,三隻退市股走完最後旅程,今日收盤後將被摘牌,其中眾和退午後一度漲停;新城控股連續三日跌停,封單仍有超230萬手;久聯發展午後直線漲停,保利集團與中絲集團實施重組;博信股份午後巨量垂直“地天板”,此前實控人被刑拘。

北向資金今日淨流出逾36億元,刷新5月23日以來最大淨流出額;其中滬股通淨流出26.15億元。

三大因素導致重挫

市場大跌原因何在?

1、白馬股抱團局面松動。在茅台股價破千元,五糧液、恆順醋業等屢創新高後估值高企,投資者擔心業績與估值不相匹配,白馬股抱團局面出現松動。

招商證券統計,以貴州茅台等白酒為核心的消費板塊已經持續處於超配狀態,持續時間約10個季度。

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共有803家機構持有貴州茅台股票,持股數量達10.18億股,佔總股本12.56億股的81.05%。

貴州茅台機構持股佔比

長期超配的結果是估值過高,未來若出現業績證偽的現象,則或引發踩踏風險。

Wind數據顯示,貴州茅台最新市盈率為33.12倍,超過行業中位數32.88倍;五糧液、海天味業、青島啤酒、山西汾酒等估值亦都超過中位數。

“近來市場對藍籌股價值估值體系的疑問,加深了場內投資者對未來藍籌板塊估值與安全邊際的擔憂。”華鑫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嚴凱文表示。

新時代證券研究所投顧總監劉光桓表示,白馬股近期漲幅過大,屢創歷史新高,吸走了市場很多存量資金,機構抱團明顯,但白馬股技術上出現背離,有調整的壓力。

2、中報披露期,投資者擔憂業績爆雷風險。新城控股、博信股份、康得新等個股相繼爆雷,且臨近中報披露期,存在一定業績爆雷風險,壓製投資者風險偏好。

此外,7月15日是創業板中小板中報預告強製披露、深市主機板中報預告有條件強製披露截止日,所謂有條件強製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出現淨利潤為負、扭虧為盈、實現盈利且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的情況。

“近期A股市場上市公司頻頻爆出'黑天鵝',讓投資防不勝防,打擊了做多信心。”劉光桓說。

3、投資者對美國寬鬆周期結束的預期落空。嚴凱文表示,上周末美國非農數據表現強勁,6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大幅度超出了市場預期和前值,結合此前鮑威爾偏保守的發言,意味著美國寬鬆預期還將延期,但全球資本市場某種程度上已經將全球預期寬鬆price in,所以當預期落空之後,資本市場出現某種修正。

此外美國經濟數據的強勁也加深了市場投資者對外部不確定因數的擔憂。

後市如何?

海通證券早評稱,上周市場通過周初的高開上衝迅速消化了利好,量能成為製約指數進一步上攻的重要因素,本周將公布6月重要經濟數據,疊加科創板開板在即,預計市場以穩為主,短期上下振幅空間不大,科技股將有更好的股價彈性。

分析人士認為,就A股市場而言,最大的優勢是估值相對便宜,若調整足夠充分,北上資金依然不會放過A股的優質資產,未來幾個月仍會有指數基金需要配置A股;另外,若外圍經濟持續好轉,國內經濟亦有可能在三、四季度迎來觸底的機會,即使不降息,這樣也有利於市場投資熱點和賺錢效應的擴散。就近期而言,隨著中報的開啟,一些以中報為突破點的個股機會也即將來臨。

巨豐投顧認為,短期大盤仍將震蕩,本周科創板將出現21隻個股集中申購的局面,對市場心理層面將有一定的影響。機會方面,預計市場將圍繞科創板展開(科技股與次新股等短炒機會)。建議投資者回避短期漲幅過大的題材股,重點關注大盤藍籌股中相對漲幅落後的品種。

招商證券認為,科創板的設立對現有A股將產生一定的影響,特別是估值體系和制度預期。短期來看,市場對於科創板第一批優秀標的估值預期較高,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科技周期可能取代信貸周期成為經濟和資本市場的主導力量之一,伴隨著科技周期觸底回升,科技板塊有望迎來兩年的上行周期。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中證報、市場公開信息等

聲明:文章內容或者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