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民國最牛老爸,是如何培養子女的?

說起宋嘉樹,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但要說起他的六個子女,可能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每一個都是中國20世紀呼風喚雨的風雲人物。

長女宋靄齡——嫁手握國民政府財政大權的孔祥熙,善於積財,富甲天下。

次女宋慶齡——嫁孫中山。

三女宋美齡——嫁蔣介石,權勢顯赫,呼風喚雨。

長子宋子文——曾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中央銀行總裁、外交部長、行政院長。

二子宋子良——曾任國貨銀行總經理和廣東省財政廳廳長。

三子宋子安——中國建設銀公司和香港廣東銀行董事長,在政治、經濟、外交等領域舉足輕重。

宋嘉樹

宋氏家族

宋嘉樹是大實業家,財力雄厚,把大部分資金用於支持孫中山革命,是國民革命成功的重要財力支柱。他並非出生於什麽煊赫世家,一切都是從零開始,一步一步培養子女,最終將宋氏家族,推向了民國歷史的巔峰。

有人認為,他的子女之所以能擁有那樣的地位,是因為他的關係。但一來對孫中山革命提供巨大財力支持的富商遠不只有宋家,二來宋的子女在獲得那樣高的地位後也都表現出色,所以不是用出身就能簡單說明的。

這就讓人好奇宋嘉樹對子女的教育是怎樣的——是怎樣的教育讓他教出了六個如此出色的子女?又能對我們提供怎樣的啟示?

一起來看看他的教育故事。

1864年,一個名叫韓教準的孩子,出生於海南島文昌縣。雖是當地受人尊敬的讀書人家,但因家道中落,家境十分貧困。韓教準幼年沒讀什麽書,小小年紀就跟著哥哥到印尼的爪哇謀生。

年輕時宋嘉樹

17歲那年,韓教準漂洋過海,來到遠在美國的舅父身邊。

舅父是最早到美國修鐵路的華工,歷經半生奮鬥,終於有了自己的產業,在波士頓經營絲茶生意,有一間小有名氣的鋪子。可惜半生勞苦,竟沒有一個孩子,因看韓教準聰敏好學,便收他做自己的養子。從此,韓教準改名宋嘉樹(字耀如)。在美國,宋嘉樹當學徒、學做生意。

舅父發現自己果然沒看錯人,養子於商業上有著過人的領悟能力。但當時接觸了西方文化的宋嘉樹,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

年輕時宋嘉樹

因結識了不少美國朋友,宋嘉樹對西方的新興文明,對科學、民主這些東西,產生了巨大的興趣。回顧自己的經歷和祖國的苦難,他想系統地了解這些知識。在好朋友的建議下,宋嘉樹決心進入學校讀書,卻遭到了舅父的反對。

可宋嘉樹心意已決,隨後偷跑離開,靠在一艘船上做雜役來到北卡羅來納州,並結識了當地牧師,最終幸運地進入杜克大學聖三一學院,隨後又相繼讀了兩所神學院。

1885年畢業,宋嘉樹回到了祖國,在這片他投注了無限深情的熱土上,開始了自己的傳教生涯。

但直至此時,他還是一窮二白,並不是什麽貴富豪紳。

倪桂珍

此時的中國,與他離開時並無兩樣,國民孱弱,民智未開。大家對傳教士充滿偏見,更是叫他內心無比苦悶。

就在這時,宋嘉樹遇到了一個人,對方是來自真正名門的大家閨秀。她自幼就飽讀詩書,接受西學,不但讀過高等學堂,懂數學、英文,還拒絕纏腳,保留了天足,會彈鋼琴。

女孩兒在一個開明、現代的家庭成長,懂得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對宋嘉樹也是一見傾心。在短短幾個月的接觸後,兩人便結為連理。

她就是宋氏三姐妹的母親,倪桂珍。誰能料到,倪桂珍嫁給宋嘉樹之後,會組建出這樣一個傳奇家庭,影響中國歷史足足半個世紀…

倪桂珍和三個女兒

結婚之後,宋嘉樹人生再次迎來轉折。為了不讓妻子跟自己受苦,同時給革命事業籌備資金,力圖以此改變國家現狀,他決心投身實業,開始琢磨怎麽能夠賺錢。

他辭去了教職,中斷傳教,靠印刷聖經、開印刷廠掙錢,時運正好眷顧在他頭上,一下子讓他賺到了第一筆資金。隨後,機械廠、麵粉廠、醫院…

有著驚人商業天賦的宋嘉樹,20年間,白手起家賺得近百萬兩白銀,大部分都用來支持孫文革命。他知道,要想國家強大,必須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創造一個更為健全的社會。

宋氏家族合照

三個女兒出生時,宋嘉樹已是富甲一方。面對這三個精靈般的孩子,宋嘉樹深知教育的重要。他曾經對人說過:“一百個孩子裡面,只要有一個成為超人式的偉大人才,中國就有四百萬超人,害怕不能得救?現在中國大多數家長,還不能全心全意培養子女,我要敢於為天下先。”

正是抱著這樣的決心,不管當時事業多麽忙碌,外面的世界如何風潮湧動,宋嘉樹都會投入大量的精力,放在對孩子們的教育上。

宋氏三姐妹年輕的合照

1890年的秋天,宋嘉樹特意在上海的郊區,虹口東有恆路買下地皮修建新居。

當時很多人為此感到不解,不明白宋嘉樹的良苦用心。彼時,外國人已經開始炮轟上海,市區內魚龍混雜,街道破敗不堪,治安相當混亂,四處都有流氓地痞。不少富貴人家出門都有保鏢,就算是建造宅院也是靠近領事館。

宋嘉樹不願孩子自小生活在驚恐中,也不想她們小小年紀就看遍亂象,更不願她們在洋人面前自卑。所以,他在郊外自建住宅,這裡遠離市囂,宛若世外桃源。

三姐妹合照

屋子修建在田野旁,門前有小溪流過,後面特意開辟菜園,四周都設有供孩子跑玩的場所。孩子們自小就能親近自然,每天呼吸清新的空氣,感受田園風光,在田野裡奔跑,充分揮灑天性,自己栽種蔬菜,滿足她們的好奇心。

在這種優雅的環境中,母親教她們讀詩、唱歌、彈琴、畫畫,用藝術和自然風光,陶冶了她們的性情。

宋氏三姐妹

面對孩子,宋嘉樹向來尊重天性。孩子們剛學會走路不久,他就買了一箱皮球回家,鼓勵孩子們把球踢得到處都是,也不管會不會砸壞家中的花瓶。

有時下班早了,他還會跟孩子們一起踢球比賽。當時宋藹玲帶著弟弟妹妹在田野裡玩耍,經常淘氣地在莊稼地裡鑽來鑽去。農戶氣洶洶地找上門來,宋嘉樹賠禮道歉,並送上一筆錢,“如果他們還跑去玩,請不要驚嚇他們,這都是孩子,孩子有孩子的天性。”

在宋嘉樹看來,在這個年紀,孩子本身就該撒野、奔跑,不能被困在一個小天地裡。

宋靄齡

宋嘉樹非常愛孩子,但他的愛不是溺愛,他認為愛孩子不可以把他們當作珍珠瑪瑙那樣去愛,愛孩子就要為孩子的未來負責,必須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精神。

還在孩子爬行和學步階段,宋嘉樹就鼓勵孩子:“一步兩步三步,好!跌倒了別哭,自己爬起來再走,好!一二一,一二……”孩子們果然不哭,果然跌倒了爬起來再走。

朋友們說他是“開孩子們的玩笑”,宋嘉樹則回答:“老兄你錯了,這不是玩笑,這是人生之路的第一步,將來在社會上闖世界,全靠這第一步啊!”

後來,在孩子稍微長大時,宋嘉樹又把他們送到寄宿學校讀書,培養他們的自立能力,這都說明宋嘉樹是一個具有遠大眼光的父親。

有堅強的意志力一定意義上就是擺脫對他人的依賴,相信自己的力量。因此父母有意識地讓孩子受點“苦和累”、受點挫折是有益的。讓孩子從小品嚐一點生活的磨難,從小懂得人生的路線是坎坷的,從小學會自己主宰自己,就是為了使孩子今後不成為自身軟弱的奴隸,學會從挫折中接受教育。

當孩子產生自卑、自閉、畏縮、懦弱等情緒的時候,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應該尋找機會以各種形式向孩子表示鼓勵,增強孩子的意志力。

宋慶齡

為了鍛煉孩子的意志力,宋嘉樹甚至常做兩件事,一是讓正長身體的孩子和自己一起禁食,讓她們切身感受那種饑餓感,用意志力將其克服。二是在雷雨氣象帶孩子們跑步,圍著院子淋雨,鍛煉忍耐力。

要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力,家長應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自然情景,讓孩子有勇氣面對困難,積極克服困難,這才是真正有效的挫折教育。

有一次,宋嘉樹選擇雷雨交加的日子,帶慶齡去龍華。他不讓孩子參觀龍華古刹卻讓她丟開手中的雨傘,站在古塔上淋雨。

宋慶齡

宋嘉樹指著高高聳立的龍華塔對孩子說:“你看這座塔,千余年來不怕風雨,為什麽?因為它基礎牢固,骨架緊密。你將來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要從小打基礎,練骨架。現在讓我們一起開始比賽,圍繞寶塔跑六圈,六六大順!”宋嘉樹帶頭跑了起來,慶齡在泥濘中跌倒了,迅速地爬起來再跑,不肯落後……

宋嘉樹另一項鍛煉孩子耐力的辦法,便是與孩子一起禁食一天。在這一天裡,讓饑腸轆轆的孩子面對吊胃口的飯菜,克制食欲,寧可忍饑挨餓,也不去碰一下食物。他以此來鍛煉孩子的自製力與耐力,讓他們成為意志堅強的人。

後來宋家六子女有這麽傑出的成就,與宋嘉樹的的教育訓練是分不開的。所以,父母需從小培養孩子做一個具有堅強意志的人,具有堅強意志的人才能正確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可想而知有多麽重要!

宋慶齡

可能因為自己幼年時曾激烈反抗家長的刻板教育模式,所以宋嘉樹對自己的孩子一貫寬容,有時近於嬌縱。他迎合孩子的情緒,要什麽給什麽,使他們深信生活中沒有辦不到的事情,天地之大就在腳下。

但他擴大了孩子們的志趣,讓他們希冀紛呈,樹立了只有以超常的乾勁與進取精神才能實現那些希冀的信念。他常常給孩子們講述他的冒險經歷,告訴他們:對有膽識的人來說,天下無難事,他本人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其結果,他的幾個孩子才智超群。這幾個孩子:宋靄齡、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一個個生氣勃勃、頑皮淘氣、精力旺盛,富有創新精神。這一點與他們的父親的寬容是分不開的。

宋嘉樹不但自己寬容,也有意培養孩子的寬容精神。

有一次,姐妹兄弟玩“拉黃包車”的遊戲,宋靄齡裝作黃包車夫,宋慶齡扮成乘客,小妹小弟跟在身後又蹦又跳。正玩得開心時,不料“車夫”拉車用力過猛,雙手失去控制,一下把“乘客”拋了出去。“車夫”愣在那裡傻了眼,知道自己闖了禍;“乘客”又疼痛又委屈,滿臉不高興。

這件事被宋嘉樹知道了,他慈愛地對宋靄齡說:“做遊戲也要有分寸,‘黃包車夫’可不光是使力氣呀!傷了乘客還怎麽拉生意呢?”小靄齡不好意思地笑了。

宋嘉樹又笑著對宋慶齡說:“我們的‘乘客’這樣寬巨集大量,這樣勇敢堅強,真是了不起!”小慶齡受到父親的誇讚和鼓勵,一臉的陰雲散去了。

長大以後,宋慶齡真的成為一位既富有愛心和寬容,又面對邪惡勢力敢於鬥爭的偉大女性!

宋美齡

依宋家的財力,給孩子們請家教非常容易。但等女孩兒們稍大一點了,他堅持將她們送進中西女塾,學校採用完全西化的教育方式,不但學業要求嚴格,日常生活也頗多涉及。

例如:要求所有學生在校,一律不能佩戴首飾珠寶;自己的床鋪、起居用品,必須收拾得一絲不苟;如果要在走廊上交談,必須要站在一側,不能妨礙他人行走,等等。正是在這所以“成長、愛人、生活”,三個要素為校訓的女中裡,女孩們鍛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

中西女塾宿舍

此外,面對孩子,宋嘉樹從不吝嗇自己的誇獎。在三個女兒很小的時候,他就有意培養她們的才藝,和倪桂珍一起教她們鋼琴、繪畫,給她們買大量的英語讀物。

他不是要讓她們做鋼琴家,也不是要把她們培養成畫家,而是讓她們汲取藝術的營養,從而了解到什麽是美,什麽是愛。讓她們知道,這世上除了那些不順心的事,還有生活的情趣,哪怕有錢有勢,也可以做菜、種花,以此當做生活的佐料。

抗戰中的三姐妹

每當孩子有了創作,他都一一點評,絕不敷衍了事。為此,他還在客廳高職門開辟一面牆,把女兒們的毛筆字、英語作文,和畫作張貼出來。

客人來了,讓孩子自己介紹作品,講述童心和奇思妙想,順便培養她們的口語表達。

興致來了,家裡還開辯論會,演講會,宋美齡剛上初中不久,就已經會用雙語演講,毫不怵場。連幼年有些吃口的宋子文,上學時也是一個小辯才。

1898年,他還和孩子一起,編了一份《上海兒童報》。這是一份英文的打字小報,主要文章都是由孩子們自己寫的,後來連打字的任務也由孩子們自己完成。在這種創造性的自立活動中,孩子們不但提高了自己的技能、才乾,也體會到一個人存在的價值是什麽。

宋子文

最為現代的觀念,則是送孩子出國留學時,宋嘉樹遵照男女平等的原則。當時富貴人家送孩子出國讀書雖不新鮮,送女孩子出國還是聞所未聞。畢竟在多數家庭看來,有那個閑錢,還不如留著當嫁妝!可宋嘉樹並不認為女孩子的命運,將來就是找一個男人相夫教子。

“學女紅不是為了將來嫁人,是而為了培養她們心靈手巧的能力,出國去看看這個世界,對女孩兒來說是一件好事。”宋靄齡14歲就被送到美國讀書,是中國首位留洋的女孩子。宋美齡出國讀書時,甚至還不到10歲。

抗戰中的三姐妹

讓孩子們出國,不是為了讓她們過安穩生活,去享受外面的繁華世界。他常對女兒說:“爸爸要你們到美國去,是為了將你們造就為不平凡的人。”三姐妹在國外時,他定期寫信,還會寄剪報給她們,讓她們了解國內局勢和革命發展。其實在孩子們很小的時候,宋嘉樹便有意培養她們的愛國精神,經常帶她們參加政治集會。

抗戰中的三姐妹

1904年4月30日,上海市民在張園舉行拒俄大會,抗議沙俄霸佔中國東北,聲援留日學生的拒俄運動。這一天,宋嘉樹帶著孩子一起參會。國人的愛國熱情,蔡元培的演講,都在她們年幼的心裡留下了熾熱的刻痕。第二年,在美國人迫害華工的事實面前,孩子們自發棄用美國文具,跟著父親一起上街演講。

抗戰時期,姐妹三人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在南京成立“婦慰會”,組織婦女抗敵後援團。宋藹齡曾對宋慶齡說:“我本來決心不過問政事,一心經營事業。可現在國家到了讓人打上門的程度,父親生前一直教育我們要愛國,還有什麽比抵抗侵略更重要的嗎?”

宋慶齡給戰士包扎

宋美齡給戰士做棉衣

從一貧如洗的傳教士,到一個傾盡萬貫家財,支持中國革命運動的富商。宋嘉樹雖隻活了短短54載,但他充滿理想光輝的追求,為中國近代革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在那個動蕩紛爭、恩怨離合的時代,宋氏三姐妹雖然走向不同的人生,各有各的選擇。但撇開背景不談,從個人的風姿來看,她們在歷史上留下了炫目的倩影,那一道道璀璨的光華,都離不開宋嘉樹的培養。人們也不難從宋氏三姐妹的身上,看到她們對宋嘉樹意志的傳承。

宋家合影

讓孩子們學會獨立,

學會勇於面對挫折,

從小擁有堅定的意志力,

懂得如何陶冶性情,

懂得幫助他人,包容他人,

如何在這個世上確立自己的價值,

這是每個父母必學的功課。

它與貧富無關,與家境無關,

與它有關的,

只是天下萬千父母,

希望孩子不畏風雨的那顆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