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燈下故人”歸來,呈現88年前海南島人文風物

任旭

100多件文物、200余幅圖片和相關文字、豐富的影像資料……3月1日,民族文化宮與海南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共同合作推出的“燈下故人——一個德國人與海南島的故事”,通過“史圖博其人”“史圖博其事”和“未了的故事”三個單元,以“中國黎學的奠基人”史圖博先生的人生故事和當年在海南征集的大量文物,展示了其於1931年和1932年兩次海南民族學調查成果,再現了88年前海南島的人文風物。

開幕式嘉賓合影

民族文化宮黨委書記、主任甘玉貴出席開幕式並宣布展覽開幕,民族文化宮博物館館長兼展覽館館長們發延、海南省博物館副館長何凡予分別致辭。民族文化宮博物館常務副館長陶穎主持開幕式。

展覽現場

1931年和1932年,一個名叫漢斯·史圖博(1885—1961)的德國人曾不遠萬裡兩次進入中國海南島腹地,並深深愛上了這片神奇的土地以及這裡生活著的少數民族。1937年,史圖博寫就《海南島的黎族——為華南民族學研究而作》一書,這是一部用人類學、民族學、語言學等新學科、新方法研究黎族的專著,史圖博也因此被譽為“中國黎學的奠基人”。而在研究海南少數民族的同時,史圖博還征集了一大批海南民族文物。這批文物後來流入了南京博物院、故宮博物院和民族文化宮博物館等各大博物館。

展覽現場

史圖博當年在海南島征集了大量實物,共計349件(套),幾經輾轉,這批文物最終分別藏於民族文化宮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其中近80%的文物都藏於前者。此次展覽展示的146件(套)當年史圖博征集的黎族文物全部來自於民族文化宮博物館。

展覽現場

“恰如燈下,故人萬裡,歸來對影……” (北宋黃庭堅《品令·茶詞》),這批文物去年在時隔80余年後首次回到故鄉海南島展出,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受到廣泛關注並引發了熱論,如今回到它們的收藏地民族文化宮再次展出。展覽通過珍貴文物和影像資料解開塵封歷史,展現了海南島少數民族曾經的生活、服飾、勞作、信仰等,許多文化現象及手工技藝等至今仍能在現實生活中見到,如黎錦紡織製作、服飾刺繡圖案等依然傳承不變,但也有不少在社會變遷的歷史進程中逐漸消逝而終至絕跡,如藤編油燈架、芭蕉葉拖鞋、男子木梳、記事竹契等。

通過這些獨具特色的文物,展示了跨文化的交流,表達了一位德國學者眼中和心中的海南島眾生相,描述著不同文化語境下人們的思想情感。通過這些文物,實現了一次與歷史的對話,它們見證了海南島的時代變遷和當地民族的歲月生活,承載著社會深厚的文化記憶。

民族文化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宋立坤,宮黨委委員、副主任鍾興奎,宮黨委委員、副主任陳丹,宮黨委委員、總會計師孫嫄,宮黨委委員、副主任馬志敏等民族文化宮各族幹部職工,中國博物館協會、北京博物館學會、首都博物館、西藏文化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故宮博物院、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等部門代表及社會觀眾100餘人參加了開幕式。

展覽持續到3月18日,免費免票開放。

左右滑動頂部圖集查看展出作品

展覽信息:

燈下故人——一個德國人與海南島的故事

主辦:民族文化宮博物館 海南省博物館 南京博物院 民族文化宮展覽館

地點:民族文化宮展覽館西一廳

時間:2019年3月1日—3月18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