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裔電影在美國的認同史:如何在西方影視界突圍?

通過《摘星奇緣》和《瞞天過海:美人計》,在好萊塢嶄露頭角的華裔女星奧卡菲娜

(Awkwafina)

,今夏攜新作《別告訴她》回歸。這部由同為華裔的王子逸

(Lulu Wang)

導演的家庭劇情片,於7月12日開始在洛杉磯和紐約四個影院小規模點映,首周末就已收割了355662美元的票房成績。

乍看這個數字並不驚豔,但對於一部在美國上映的全亞洲面孔獨立電影來說,是非常可觀的。延續了今年一月份在聖丹斯電影節攢下的口碑,《別告訴她》在面向大眾小規模上映後,也獲得了不賴的評價。美國多家知名媒體包括BuzzFeed和富比士,都看好《別告訴她》將成為2019年暑假檔的一大熱門。

從迪士尼的《花木蘭》到漫威的《上氣》,好萊塢近一兩年傳來了很多關於華裔電影的消息。單從這些影片看來,好萊塢的確邁出了促進產業種族多元化的一大步。然而,好萊塢看中的,更多是國際亞洲市場越來越強的消費力。作為一部獨立文藝片,《別告訴她》在美國本土的製作過程與其最終呈現的內容,似乎更能體現出華裔故事在西方電影產業的現狀與價值。

西方社會如何看待華裔電影

《別告訴她》的英文原名為《The Farewell》,可翻譯成“告別”、“辭別”。該片是以導演王子逸的真實經歷改編,講述了一位成長在紐約的華裔女孩比莉,在得知遠在長春的奶奶罹患癌症後,與家人回國進行最後告別的故事。由於中西方文化差異,長輩們決定向奶奶隱瞞她的病,假借堂哥的婚禮,為奶奶張羅最後的家族大重聚;但接受西方文化觀念的比莉則認為,奶奶有權知道自己的病情,繼而陷入了內心掙扎。

家庭是個體開始的地方,是構建個人身份認知的基本框架。如何通過電影呈現家人間的羈絆、衝突,是許多在西方打拚的亞裔電影工作者樂於反覆咀嚼的話題。正如《別告訴她》所展現的,東方傳統意義下的家庭,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集體。家族成員喜歡為彼此的人生出謀劃策,在他們的心目中,這是對親人的責任與愛。王子逸通過深挖一個私人掙扎,回歸自身的特殊家庭,交出了一份上乘的答卷。

《別告訴她》廣受歡迎的原因,離不開它幽默又正中要害的敘事風格,也離不開劇本的真實性。故事雖花重筆墨去刻畫了具有濃厚本土特色的中國婚宴,但它試圖剝開的,是所有家庭都可能面對的“死亡”問題,這引起了華裔群體以外更多膚色觀眾的共鳴。王子逸跳出了表面的個體身份表述,而在探討一個有跨文化背景的人,在離開了成長環境回歸原生文化時,要如何接納自己不那麽熟悉的根源,為此會放下些什麽。

去年好萊塢的話題作品《摘金奇緣》,也突出了許多東方家庭元素。影片通過講述一個典型的“婆媳”不和故事,向西方介紹了東方傳統的婚戀觀念——門當戶對。作為一部主流浪漫喜劇,即便《摘金奇緣》用著灰姑娘式愛情故事的套路,充斥著西方世界對東方文化的固化審美,卻依然是一個影史轉折點,因為它是繼《喜福會》後,25年來好萊塢首部採用全亞裔演員陣容的商業片。

《摘金奇緣》中男主尼克好友的婚禮

有趣的是,兩部電影雖然種類迥異,但都不謀而合地由一場婚禮鋪陳出故事主線。在《摘金奇緣》中,女主朱瑞秋受邀參加其男友尼克好友的婚禮而赴新加坡,這才得知尼克富裕的家境,並與其挑剔的母親楊愛莉展開了“交鋒”。

片中的重要衝突,是楊愛莉向瑞秋施壓讓她離開兒子尼克。這種家長介入子女婚戀的做法,在東方家庭十分普遍。《別告訴她》所呈現的,雖是後輩介入長輩的生活,但也不約而同地使用了結婚這一活動來作為哄老人的借口。因為,這是大部分長輩最希望參與的後代的人生大事之一。婚戀往往導向下一個家庭的組建,因此它成為了重視集體感的東方家族成員之間相互的羈絆。

如果說,《摘金奇緣》中的家人介入,反映了浮誇的階級衝突;那麽,《別告訴她》則利用家人介入這一母題,更實在地討論了華人身份認同。在《別告訴她》中,導演王子逸通過多場圓桌家庭飯局的戲,展現了中國家庭真實的一面。無論是在奶奶家,還是在飯館,這些飯局的對話,精準地重現了當有子女定居外國的中國家庭重聚時,最常聊的那些話題———“在美國掙錢快還是在中國掙錢快?”“是中國好還是美國好?”“如果中國好那為什麽還要送孩子出去念書?”奶奶移民日本的大兒子,在飯桌用力宣告的那句“我是中國人!”這使很多華人觀眾記憶猶新。

在十分講究根源的中國,面對國內親戚之際,移民華人永遠逃不過的難題便是身份認同。這些飯局的對話場景,實在過於真實粗暴,幾乎只有華人觀眾才能明白其中的笑點。這種具有民族文化內涵的、某種程度上排外的情節,在電影和華人觀眾之間,建立了更緊密的聯繫,鞏固了《別告訴她》是一部屬於華人大眾電影的概念。這就讓並非商業片的《別告訴她》,激起了能與《摘金奇緣》媲美的話題熱度。

美國新銳媒體Vox的一篇影評指出,作為少數族裔商業片,《摘金奇緣》延用了好萊塢一貫的富裕故事背景來吸引大眾。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描繪富裕的上流社會亞洲人,《摘金奇緣》扭轉了亞洲人角色在好萊塢的負面形象,讓許多亞裔觀眾感到欣慰。片中的女性角色,也是積極主動的——女主瑞秋由一代移民的單親媽媽撫養,雖出身貧寒但成為了大學教授,是位成功的亞裔女性;楊紫瓊扮演的尼克的母親,雖是電影中的“反派”,但也可以被解讀為一個努力保護家庭的領導角色。正是這些在好萊塢很少能看見的精英亞洲人角色,幫助《摘金奇緣》獲得了2.38億美元票房。

家庭情節可以引出東方文化的基底觀念,是能彰顯民族特色的根本題材。在國際電影圈,亞洲不乏優秀的家庭作品,像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和奉俊昊的《寄生蟲》,都在坎城大放光彩。和這些佳作相比,《摘金奇緣》難免黯然失色,但東方故事要想在好萊塢站穩腳跟,從平民百姓都愛看的浪漫喜劇種類開始,是必要的一步。

在《摘金奇緣》上映初期,許多影評人都批評此片隻描述了上流社會10%亞裔的生活,沒有代表剩下90%的普羅大眾。對此,瑞秋的飾演者吳恬敏表示,一個故事固然不能代表一個族群,但希望《摘金奇緣》能帶來更多的機會。一年後,講述平民故事的《別告訴她》在北美順利起航,這或許就是《摘金奇緣》帶來的超越其電影內容本身的社會意義。

在美國製作華裔電影有多難

王子逸把私人經歷譜成故事搬上銀幕,聚焦華人移民群體跨洋的家庭難題,試圖以小見大。但在美國製作一個東方家庭的原創故事,始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與Vox的一篇專訪中,王子逸提到她早在2013年便萌生了拍這部電影的想法。她先向一些美國電影投資人提案,但得到的回復總是離不開一句話:“如果你堅持要採用全華裔演員陣容,那麽這部片子將不適合美國市場。”不願在演員和故事上妥協的王子逸,繼而轉向中國投資人,但因為代表著自己的女主角比莉有著濃烈的西方觀念,中方投資人認為中國觀眾不會理解這一角色。這個項目就此擱置了幾年,但最終幸運地遇到了伯樂,王子逸也通過這部作品,將自己的感性和才華毫無保留地釋放了出來。

導演王子逸

《別告訴她》的誕生,既坎坷又幸運。我們在為它的面世而喝彩的同時,也看到了其引出的問題——關於亞裔移民的電影,在美國的閱聽人真的這麽窄嗎?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統計,2016年美國有兩千一百萬以上的美籍亞裔,其中華裔有將近五百萬人口,還沒算上幾百萬的中國留學生。這些有著跨文化背景的人群,是該類影片最顯而易見的目標觀眾,雖不是“洪水猛獸”,但足夠滋潤這片土壤。儘管有數據撐腰,中西方的電影投資者們對此類題材依然十分謹慎,雙方都假定自己的人民是排異的,一度導致一方希望給女主角添個白人男朋友,一方希望女主角思想不要太西化。

為了維護自己的想法,王子逸放棄了早期的資本。如今,她也用自己的努力證明了,投資者們當初的顧慮是多餘的。但是,這也未必就代表他們的判斷是全盤錯誤。這些疑慮,或多或少,是因為不清楚目標觀眾群的喜好而日積月累。因此,向來在少數族裔群體中發聲較少的華裔,乃至整個亞裔族群,應該更多地公開表達自己對亞洲電影或亞裔角色的想法,善用自己在歐美電影市場中應得的話語權。推動一個內容產業的發展,需要創作者和觀眾的共同努力,儘管這不是件唾手可得的事,但大門已推開。

華裔電影在好萊塢的奮鬥歷程

如前文提到的,《摘金奇緣》是繼1993年《喜福會》後,25年來好萊塢的首部亞裔商業片。這令人瞠目的數字,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中期。當第一批華人作為廉價勞工來到美國建設鐵路,由於極大的文化差異和部分工作機會的流失,白人種族產生排外情緒。這種排外的情緒,很快演變成對華人乃至整個亞裔族群的歧視,在當時的美國社會形成了牢固的亞裔刻板形象———黃皮膚、沒文化、原始野蠻,並掀起了黃禍論

(Yellow Peril)

現象——因害怕亞洲人會動搖白人在美國的社會文化和地位,在政治、大眾文化上迫害亞裔。

作為大眾文化的重要媒介,電影也開始出現了貶低和扭曲亞洲人形象的角色。最廣為人知的,是1932年電影《傅滿洲的面具》中的傅滿洲:一個有著尖尖的眼睛和細細的八字胡須的反派。隨著美國政府在1965年改變了移民政策後,新的一批亞裔移民抵達,他們的銀幕形象也隨時間演變成辛勤努力,但又缺乏內在魅力的社會配角。

雖然美國對黃種人的惡意有所降低,但這類銀幕形象仍是扁平和被動的,側面印證了白人害怕社會地位被有色種族取代的歷史遺留恐懼。從這方面來看,《摘金奇緣》中的楊家雖然富裕得誇張,但他們的財富是自己積累的,且家族成員各有專長,可以算跨出了提升華裔銀幕形象的一大步。

在移民潮後的二十世紀下半葉,李小龍通過主演好萊塢首部武術片《龍爭虎鬥》(1973)掀起了“功夫潮”,多樣化了華裔在西方世界的形象。十分可惜的是,李小龍在影片上映前六天去世,這股本可以給華裔帶來更多表演機會的風潮也隨即飄散。直到1993年,美籍華人王穎導演的《喜福會》,才再一次把華人面孔帶上主流銀幕。雖然《喜福會》獲得了一定的商業成功,但在前互聯網的20世紀90年代,華人觀眾的聲音無法像今天般容易被傳播,加上迪士尼1998年的《花木蘭》動畫成果低於預期,好萊塢在投資製作華裔電影方面,再度陷入停滯不前的狀態。

隨著二代華人移民長大和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濟的快速發展,步入二十一世紀的好萊塢,出現了更多華裔電影工作者,也接受了許多來自中國的資金。像李安、林詣彬、溫子仁等亞裔導演在好萊塢的優異表現,使整個西方電影產業逐漸對亞洲文藝工作者更為開放,而奧斯卡近幾年的政治正確風也加速了這一進程。

除了電影產業的大環境因素,《摘金奇緣》的製作也得益於華裔在其他文藝產業的成績。無獨有偶,《喜福會》和《摘金奇緣》都由暢銷小說改編而成。後者取得的成功,也終於在好萊塢掀起了能看得見實質成果的亞裔風潮。但不同的是,《別告訴她》是一個關於華裔的原創故事,比起有暢銷原著撐腰的前面兩部華裔電影,它在資本面前會少一點說服力,所以在策劃初期就挫折不斷。

令人欣慰的是,當《別告訴她》最終上映,許多在北美工作的亞裔明星,包括少女時代成員Tiffany和漫威《上氣》演員劉思慕,都自費包場鼓勵粉絲去觀看,進一步擴散了它的影響力。如今這部電影對海外華人家庭生活的高度還原引起了大批華裔觀眾的共鳴,原創華裔故事在美國將迎來更多機會。

如果說,《摘金奇緣》是華裔商業片的里程碑;那麽,《別告訴她》則是華裔獨立電影的里程碑。作為一部獨立電影的成功,《別告訴她》向西方電影產業大聲宣告了,華裔觀眾有著複雜的人性和多樣的文化需求。他們,不僅需要一個相同膚色的超級英雄,還需要更多相同膚色的凡人故事。

出圈的泥路還很長,但看得見前方的光。

撰文:林藍

編輯:楊司奇

校對:翟永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