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想要讀懂孩子圖畫背後的秘密?請你跟我這樣做

塗塗、畫畫、想想、玩玩是每個兒童的天性。畫畫是兒童的一種特殊語言,是兒童表現內心世界的一種載體。兒童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以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把見到的有趣的事、人物、動物、自然等,用手中的畫筆,以不同的繪畫內容,如漫畫、人物畫、山水畫、科幻畫等形式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可以通過繪畫,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感受。這是兒童最直接的、最自由的、最便捷的情緒表達方式。

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老師的課堂,一起探尋兒童畫背後的秘密~

孩子的畫告訴我們什麽?

1.它具有很明顯的年齡特點。

1-3歲的孩子處於塗鴉期,他們從無控制的亂線塗鴉到有控制的命名塗鴉。從只在乎動作帶來的快感到說出簡單的意思。

3-5歲處於象徵期,開始用線條和簡單圖形的組合來表征自己所感知的事物,這一時期的兒童畫是原生態的繪畫,鮮活、靈動。

5-7歲進入寫實性早期,他們的作品表現出了某種獨立性,可以較自由地發揮想象和創意,要引導他們用心去畫。

總之,學前孩子的畫基本上是“神”似,“形”不似,“神”就是孩子內心世界的一種“靈性”,非常珍貴,要給予呵護。

2.它是孩子內心表白的重要方式。

畫中藏著孩子的喜怒哀恐,是孩子情緒表達的一種手段,情緒識別的一種媒介,也是孩子情緒調控的一種方法。

如上圖第四幅畫,小朋友表達的是自己的爸爸。他畫了這麽一個大花臉,餅選擇了白色。在中國畫的大花臉裡面,白顏色是負面人物的表現,然後孩子在他的臉上畫了很多很多的電腦。他說我的爸爸每天回到家裡不陪我,整天隻曉得玩電腦。這其實就是他內心情緒的一些宣泄。

3.它使孩子思維活動顯性化,是了解孩子認知水準的一種依據。

孩子會用圖畫表達自己認知和理解,家長可以通過圖畫了解孩子的學習軌跡、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思維水準!

4.它是孩子一種快樂的遊戲。

畫畫可以隨心所欲,無拘無束,超越想象,超越觀念,但又不是無目的的塗鴉。仔細分析他們作品的規律,將會看到孩子畫中快樂的表達。

5.它是審美傾向的一種表達。

孩子的審美很獨特,解讀到孩子的不同特點並給予尊重,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創作靈感,形成獨特的作畫風格,生動又富有個性地表達,世界才會百花齊放。

上圖中間的花是擺在桌上給孩子寫生的,結果兩位小朋友的作畫風格完全不同。左邊的孩子作畫理性,尊重事實。而右邊的孩子則是選擇了花瓶中的情人草,根據自己的理解再進行表達。

6.它是精細動作、手眼腦協調能力的展示。

美術活動是手、眼、腦並用的活動,協調一致性差異很大。如要求3歲孩子塗色時不要塗到外面就很難。

家長如何讓孩子喜歡上畫畫?

1.多種材料的滿足,培養畫畫興趣。

可以把家裡的蔬菜、水果、果殼類的東西或者到外面撿一點樹葉讓孩子進行美術創作。

2.寬鬆環境的營造,信任孩子,不處處乾預。

精神環境

家長不要擔心弄髒,不要擔心亂畫,不要擔心不合要求等,不能總說這裡不行那裡不行,讓孩子束手束腳。

物質環境

家中的牆壁可以開辟一個角落讓孩子隨意塗畫。

3.親子共讀,感受與欣賞優秀的繪本、名畫。

通過觀察畫面的色彩、線條、形狀、材質、層次、設計等,提高孩子的審美情趣和能力。

4.動手能力的培養,提高孩子精細動作發展。

通過畫、折、剪、捏、團等多種手法作畫,可以提高孩子的精細動作發展,手眼腦協調性提升。

5.成人評價的策略,促進孩子美術表現力。

在教育部頒布的《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裡,特別強調了藝術領域成人不應該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價孩子的作品,更不能為了追求完美的結果對孩子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這樣就會抹殺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評價應該怎麽做?

關注孩子內心的美術活動評價,對隱含在幼兒美術創作過程和美術作品中的所感所想,以及影響其表達的相關因素進行了解分析,支持其更為自如、自主、自信表達的評價方法。

1.好在哪裡?——評價內容

2.成人的“言、行”影響力大

評價角度:言行。一個小動作、眼神、撫摸、點頭、手勢等,孩子也能從中感受到肯定火或否定。

評價導向:要正面。發現每位幼兒值得肯定的地方,進行以小促大,以優促優的理解、表揚、鼓勵。

形式多樣:童趣的、有儀式感。如大拇指條、愛心、五角星、自創符號、展示太空等。

2.傾聽孩子的自評——評價主體

自評——表達自己的作畫動機和畫面情境,成人傾聽孩子的內心表達。

課後總結

各位爸爸媽媽,一定要學習對兒童作品評價的技能,提高解讀兒童畫的能力,重視兒童畫的價值,使彌足珍貴的兒童畫得到更好的欣賞!

最後要再次提醒家長,我們要做的是教孩子喜歡畫畫,而不是教他如何畫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