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8年樹齡梔子花樹的去與留

老舊小區改造開挖更換地下排汙管,一棵生長了18年的梔子花樹攔住去路。是挖掉還是保留?宜昌市新白龍崗小區業委會、小區改造施工方開會商議,制定移栽方案,終於讓這棵梔子花樹保留下來。昨天,記者在小區看到,這棵移栽的梔子花樹已經成活,“樹移栽成功,明年又可以聞到梔子花香了。”小區業委會主任李國權高興地說。

管網改造樹擋道

新白龍崗小區是今年西陵區老舊小區改造中的三個小區之一。8月19日,施工方正式進入小區施工。施工前期工程主要是更換排汙管道,需要開挖地面,安裝新管道。

兩周前,施工方恆誠建設有限公司施工管理員熊德雲接到工人報告:一棵梔子花樹攔在管道改造路線上,需要挖掉。

梔子花樹

原來,這棵梔子花樹正好長在七號樓下管道改造路線上,枝繁葉茂,差不多與人齊高。通過查看圖紙,熊德雲發現,樹的下方管道複雜,消防管道、排汙管道、煤氣管道、自來水管道都要從這棵樹下經過,不動這棵樹無法施工。“護綠”是老舊小區改造必須遵守的原則,儘管這棵樹不屬於園林部門的監管範疇,但為慎重起見,熊德雲還是撥通了新白龍崗小區業委會主任李國權的電話。

開會決定樹留下

69歲的李國權,是枝江市水利局退休員工,去年當選為新白龍崗小區業委會主任。小區改造前,他征集居民意見,為改造規劃拿主意;小區改造開始,不管晴天雨天,都堅守在工地上,與施工方、居民隨時溝通協調,業主們親切的叫他“執著大叔”。

李國權現場踏看發現,這棵梔子花樹正好長在一樓業主胡先生的窗前,“梔子花樹也是窗前一景,應該先聽聽業主的意見。”“打搬進小區,窗前就有這棵梔子花樹,18年來,我們經常澆灌呵護,樹兒從一株小苗慢慢長得枝葉繁茂,梔子花每年開放,香氣四溢,美化了小區環境……”胡先生動情地說,“小區改造我們支持,但對這棵樹也有感情,希望樹能盡量保留下來。”

在開了個小會後,李國權和施工方一致認為:尊重胡先生的意願和感情,讓梔子花樹保留下來——雖然這會影響施工進度,增加施工難度。

挖樹移植如繡花

梔子花樹生長的地形很複雜:表層土上亂石多,需要動用挖掘機;底層土下,有各種管道,根部的保護非常重要;施工場地也十分狹窄。施工中如何使梔子花的根部和枝葉部分不受傷害?李國權、熊德雲以及施工人員現場制定施工方案:先將樹挖起來,管道鋪好後,再原地栽種。

接下來的挖樹過程如同繡花:先根據梔子花樹的生長情況,用線在離樹根部約80厘米處畫出圓圈,圓圈以外為挖機施工區;挖到一定深度時,因為怕梔子樹倒下或被刮倒,換人工操作,施工人員用鍬掏土,並保護好根部的樹球;樹木移植要確保存活,還必須剪枝……

梔子花樹挖出來後,施工人員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所在區域的管道更換鋪排。兩天后,被挖出的梔子花樹重新栽回原地。

昨天,記者和李國權一起去看梔子花樹,樹的枝乾依舊飽滿,保留的葉子雖不多,但更顯生機活力。

改造護綠有規矩

一棵梔子花樹沒有被一鏟挖掉,一方面是因為施工方和業主的護綠意識增強,另一方面是政府部門對老舊小區改造從規劃到實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保障。

李國權介紹,老舊小區改造,區政府有專門的改造方案,並將方案下發到小區,護綠放在重要位置,以人為本是小區改造的根本理念。

熊德雲表示,老舊小區改造保護原有樹木,園林綠化部門有硬性規定。施工中遇到綠化問題,必須按照要求與小區業委會聯繫,及時通報溝通。

“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對樹木有專門的保護要求。如果因施工需要,確實要移植喬木類樹木,首先要有小區70%以上的居民簽字同意,然後由業委會向社區提交申請,再經社區或街辦向區園林綠化管理局報批,審核通過後,才能移植。不能毀綠,更不能擅自移植。”西陵區園林綠化管理局副局長楊宗波說,“雖然這棵梔子花樹不在監管之列,但新白龍崗小區對這棵樹的保護,說明愛綠護綠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良好的溝通機制也使老舊小區改造中出現的類似問題能得到及時溝通協調。宜昌市西陵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顧遠順介紹,按照區政府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老舊小區改造實行“業委會+”人本化改造模式。由業委會主導,居民參與,社區組織,街辦實施,政府統籌,形成一套完整的溝通機制。(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