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氣到吐血!A股的世紀大騙局

最高明的騙子是什麽樣的?

網上曾熱烈討論過這一問題,答案仁者見仁,莫衷一是,可有一點被普遍認同:被騙的人越多,層次越高,則此人的騙術越厲害。

於是乎,最切合這兩點的資本市場成了高手集中營,如果來一場華山論賤,賈躍亭、鍾玉、馬興田等皆是個中翹楚。

可把時間拉長了看,賤道領域的王者非*ST信威的王靖莫屬。

投深水港、挖運河、放衛星、造發動機……

論吸引眼球,博出位,上面幾位拍馬難及,或許只有炸喜馬拉雅山的牟其中能扳扳手腕。

2015年的巔峰期,*ST信威的市值高達2000億,貴為上證50成分股,受到眾多基金追捧,連證金、社保也主動買套。

這也難怪,從業績看,公司2015年營收僅35.74億,淨利潤卻高達19億,完全就是一台印鈔機。

如此高的淨利率,在通信行業簡直不可思議。

只能表示,一個敢說,一個敢信。

可皇帝的新衣總會有人戳破,隨著網易財經發文質疑,各種猛料被扒出,*ST信威雞賊地選擇了停牌躲避,裸泳已實錘。

7月12日,在證監會的強監管下,停牌930天的*ST信威複牌了,不出意外地數板開始,且已有基金公司給出最高18個跌停的估值。

如果不複牌,股東們能用來打打新,運氣爆棚還能回點血,複牌後15.54萬個家庭的財富將付之一炬。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君臨無意吃人血饅頭,主要是希望各位老鐵能引以為鑒,畢竟現在的A股別的不多。

雷,管夠。

本文主要探討王靖是如何瞞天過海,欺騙了廣大投資者,且直至現在仍有投資者深信不疑,期待“王者歸來”。

話不多說,盤他。

1、走向巔峰

金九銀十,是收獲的季節。

2013年10月21日,中創信測迎來了自己的第十二個漲停板,僅停牌一個月,股價就漲了3倍,這正是重組題材的魅力所在。

信威集團以268.88億元的交易總價,注入中創信測11.75億元的盤子,創造了A股有史以來最大的借殼上市案。

我們先看下信威集團的業績,2010年、2011年、2012年的淨利潤分別是0.38億、5.5億、24億元,打著滾的往上翻。

2013年H1公司營收19.9億元,淨利潤16.8億元,淨利率高達84.42%,如此表現屌炸天。

對比中興0.8%的淨利率,也就不難理解投資者的狂熱追捧了。

信威集團成立於1995年,是大唐電信的核心子公司。

當時中國的電信行業以巨大中華為首,信威集團算得上根紅苗正。

信威二字取自“在電信領域揚我國威”的深意,被大唐集團寄予厚望。

信威的首任董事長是大唐電信首席科學家李世鶴,負責起草和完善了TD-SCDMA技術標準,被稱為“中國3G之父”。

總裁是陳衛,伍斯特理工大學博士,專攻信號處理和芯片設計,美國通信設備公司Cwill的創始人。

在兩位大牛的帶領下,公司擁有SCDMA(大靈通)的全套專利,為大慶油田部署了無線通信專網,大靈通也賣的非常火爆。

3G時,信威研發出了TD-SCDMA,擁有14項核心專利中的6項,是能像高通一樣收專利費的存在。

4G時,公司研發了基於SCDMA的McWill,是一種類似WiFi的非主流無線接入技術。

從技術成果可以看出,信威在3G時達到巔峰,在4G時明顯跑偏,已走向沒落。

主因就是內亂和大唐婆婆的掣肘,導致公司年年虧損,資不抵債。

2010年,大唐集團開始甩包袱,信威改製為民營企業,接盤俠王靖登場。

看到這裡,想必大多數讀者已經自行腦補了國企內鬥,國資流失,國退民進後英明企業家帶領企業再次走向輝煌的老劇本。

至少,王靖是照劇本演的。

彼時的國內通信市場已被華為、中興等龍頭佔據,信威集團根本沒有生存空間,王靖選擇了轉戰海外市場。

幸運的是,信威的McWill技術被柬埔寨客戶看中,斬獲了一個高達4.6億美元的大單,當年便扭虧為盈。

此後,信威開始開掛,先後拿下烏克蘭、尼加瓜拉、俄羅斯等國的大單,到2012年,淨利潤已達到24億元。

上市後,券商力推、基金狂買,信威集團成了市場上的熱門股,連證金和社保都買成了公司的十大股東。

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測算,巔峰時期王靖的淨資產高達102億美元,是全球最富有的200人之一。

在一片讚歌中,不和諧的聲音出現了。

2、至暗時刻

2016年12月23日,是信威股民的至暗時刻。

當天上午11點,網易財經發布了一篇《信威集團隱匿巨額債務 神秘人套現離場》的報導,午後開盤信威股價瞬間跌停。

網易財經旗下調查人員歷時3個月,輾轉北京、香港、上海和柬埔寨實地走訪,最終形成上述調查報告。

該報導中主要披露了信威如下問題:

1、財務造假,虛增業績

信威集團在柬埔寨的大單客戶是柬埔寨信威,信威主要向後者銷售基地台和設備。

根據網易財經的報導,從2011-2015年,後者每年為信威集團貢獻了近30億的銷售收入,是公司主要的營收來源,佔比高達90%。

這意味著柬埔寨信威是信威集團的命脈所在。

然而,調查人員意外發現柬埔寨信威壓根不是什麽大客戶,就是公司在柬埔寨的一個分公司,全套人馬都來自信威集團內部。

柬埔寨信威在當地銷售各種過時的定製手機,用NBA俗語講:這種行為叫"擺爛"。

一個柬埔寨同行是這樣總結:它的營業廳裡幾乎沒有人,總覺得它沒在做通信運營商,既然是中國上市公司的子公司,那麽也許是資本層面的事了。

具體到業績看,柬埔寨信威2012-2015年累計營收1.02億元,同期虧損高達11.4億元。

如此辣眼睛的表現自然不可能為公司貢獻業績,信威集團業績爆發皆因獨創了屬於自己的買方信貸模式。

該模式操作如下:

首先,柬埔寨信威與信威集團簽訂採購設備合約;

接著,信威集團用現金質押的方式向銀行申請對柬埔寨信威進行貸款授信。柬埔寨信威將銀行貸款作為設備採購貨款,支付給信威集團;

最後,該筆銷售收入成為海外公網業務收入,計入信威集團的營收之中。

靠著這種以擔保換營收的遊戲,信威集團打造了資金流的閉環,實現了點石成金。

這也就意味著,信威集團玩的是空手套白狼,客戶是假的,業績也是假的。

2、驚天財計,轉移負債

信威集團照搬柬埔寨信威的“成功經驗”,很快把業務推廣到了烏克蘭、俄羅斯等國家。

買方信貸模式下,公司的業績火箭般地飆升,可海外的“合作夥伴們”卻欠了一屁股債。

截至2016年30日,柬埔寨信威負債19.57億;烏乾達項目運營商負債3.7億,俄羅斯項目運營商負債24.115億……

銀行可不傻,不還錢,肯定不會繼續放貸,這模式也就玩不轉了。

於是,信威集團採用對外擔保的方式,讓海外的小夥伴們能通過借新還舊的模式償還銀行的巨額債務。

截至2016年11月29日,信威集團及其控股子公司實際對外擔保總額已經達到142.04億元,佔其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111.15%。

這債務如果是自己的,報表肯定沒法看;可債務是合作夥伴的,小夥伴們又沒違約,安全的很嘛。

如此巨大的隱患,股東們不擔心嗎?

當然不是,這不,很多股東都清倉走人了。

3、代持股東清倉減持

根據網易財經的報導,信威集團背後是伯納德投資公司,合計持有信威90.4%的股份。

這家公司“東北”基因濃厚,創始股東"藏龍臥虎",紅色通緝令上的外逃貪官、大型央企的高管等,均曾悉數登場。

2011年8月,伯納德把股份悉數分配給了21位自然人,王靖也是在這時成為大股東的。

2015年9月10日,解禁期滿,許多股東選擇了減持。

根據股東信息:

68歲的楊阿婆套現高達41億;

78歲的汪奶奶市值約6.7億;

81歲的蔡爺爺也有2.9億的身價……

或許他們活了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曾經被減持過,被富翁過。

王靖雖持有信威34.58%的股份,可其中93.48%已經質押給了銀行,自然也是不用擔心的。

開了上帝視角來看這個事,的確是疑點重重,信威的股東也被諷刺為韭菜,活該被收割。

可事實真是這樣嗎?

不然,同志們啊,這真的不能怪投資者不謹慎,實在是敵人太狡猾。

接下來,我們慢慢捋捋王靖的騷操作。

3、手眼通天

皇城腳下,見官大三級。

由於地位的特殊性,以前北京的飯局上常常有這樣一類人,以幫人辦事為由騙錢,依仗無非是:我上面有人。

還有一類人叫“裝家”,他們不騙錢,而是通過演技讓老闆們覺得他是大人物,人脈廣闊,根基深厚,值得結交,有事肯定能辦。

發展到現在,騙子已經很少了,而“裝家”仍然很吃香。

當然這與王靖肯定不相關,只是作為一個地道的北京人,王靖的操作與“裝家”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成為信威集團董事長前,王靖的經歷幾乎無人知曉,通過媒體的採訪可以概括為“在香港學習金融投資,在柬埔寨開金礦”。

公開資料顯示,王靖1972年出生,曾在江西中醫藥大學就讀中醫專業,肄業後創辦過多家公司,閱歷非常豐富。

入主信威集團後,人生軌跡與軍隊毫不沾邊的王靖,在經營管理上卻帶有非常濃的軍隊色彩。

公司的廣播早上放《解放軍進行曲》,下午播《打靶歸來》。

信威大廈大廳掛的是“八榮八恥”等宣傳語錄,會議室是“報效國家”巨幅字幕,一樓的展覽大廳裡,更是放滿了多位國家領導人視察的照片。

在公司的發展方向上,王靖也規劃了特種行業通信市場、行業專網市場、海外市場三大方向。

特種行業通信市場涉及國防、軍事、公共安全等具有國家保密性質的領域,利潤非常豐厚,業內曾流傳“特種市場入場難,一踏進去吃十年”。

就是這樣高壁壘的領域,信威卻在2010年迅速獲得了武器裝備承製資格、國家二級保密證書、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具備了向特種行業銷售產品的資質。

工信部也為信威集團的McWill專門分配了1785MHz-1805MHz總共20M的應用頻譜。

王靖的能量之大,讓外界猜測其具有很深的軍方和高乾背景。

除了在信威集團任職外,王靖出任董事長的企業超過20家,涉及石油、航天、信息通信等多個領域,業務範圍遍布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

在王靖的投資中,最著名的是尼加拉瓜運河項目。

從地理位置上看,這條曲線價值連城,但該項目涉及與哥斯達黎加的界河糾紛,加上巨大的融資成本,西班牙人和美國人覬覦了數百年也不敢下手。

2012年8月,信威集團在尼加拉瓜拿下一個3億美元的電信合約,王靖借機結識了尼加拉瓜總統丹尼爾·奧爾特加。

回國後,王靖迅速成立了香港尼加拉瓜運河開發投資有限公司(HKND),開始積極謀劃運河的開發事宜。

2013年6月14日,以HKND董事長身份出現的王靖,與尼加拉瓜總統奧爾特加共同出席新聞發布會,高調宣布雙方已簽署尼加拉瓜運河發展項目獨家商業協議。

該項目投資總額高達500億美元,作為回報王靖將獲得尼加拉瓜運河100年的特許經營權。

項目公布後,世界震驚,很多外國媒體質疑這是中國政府所為,連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都站出來辟謠。

王靖的名聲達到了頂峰。

2013年9月,英國《金融時報》在其發布的《25位最值得關注的中國人》中,用“橫空出世”來形容王靖。

而這時,正是信威集團借殼上市的時候。

4、精巧布局

信威集團借殼上市時,市場並非沒有疑惑。

在通信業界,信威知名度算不上高,其擁有的McWill也非主流技術,華為、中興等競爭對手同樣把海外市場作為重點發展方向。

在電信這種高度壟斷的行業裡,信威能烏雞變鳳凰,著實不可思議。

市場質疑的焦點就是其異乎尋常的增長速度和淨利率。

先看技術方面。

信威集團是國企出身,技術大牛BUFF加成,在某種程度上算是有政府背書,起手就佔的好。

當然更主要的是王靖神秘莫測的背景和巨額投資,滿足了國人對公權力的崇拜,打消了市場疑慮。

這些都屬於絕佳的“市值管理”。

挾運河項目之威,投資者潛意識裡已不認為公司會有多大問題,需要的或許僅僅是個解釋。

這像極了愛情。

於是乎,專家該登場了。

據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專家司先秀所講,McWill雖不是主流的4G技術,但也有自己的獨特優勢:

1、獨家產品,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適用於對安全性要求較高的特殊行業;

2、頻段低,覆蓋範圍廣,整體性價比較高;

3、有成熟的應用案例,比如大慶油田的專網運營良好。

這些理由屬於乍聽有理,卻經不起細敲那種,但當時資本市場並購重組盛行,不像現在張口活著,閉口排雷。

信威集團能滿足各方賺錢的樸素追求,又有工信部的“專家”安利。

足矣。

再看公司業績。

信威集團解釋,由於公司擁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不用交專利費,且業務重點是軟體和核心網,類似於軟體公司,利潤自然高。

公司高成長的秘訣則是使用了買方信貸模式。

買方信貸是指在進出口貿易中,銀行提供給買方的貸款,在實際操作中,銀行會把錢支付給賣方,然後買方再償還銀行。

在此模式之下,進口國通過加杠杆獲得了平時無力購買的產品,出口國的產能也得以產生效益,實現了雙贏,深受亞非拉等國家的歡迎。

我國的一帶一路、走出去等海外戰略也經常用到買方信貸,通過這種模式中國擁有了穩定的石油、礦產資源供應。

這種模式在電信行業也並不陌生,華為、中興初期開拓海外市場時,生意夥伴全是貧窮的亞非拉兄弟,買方信貸必不可少。

華為、中興得以成為頂級的電信企業,依靠的就是國開行提供的買方授信開路,2009年後國開行對中興、華為的授信額度達到驚人的450億美元。

某種程度上,擁有買方信貸授信是企業“實力”的象徵。

華為能用,信威集團也能用,國開行給予的買方授信也是對信威的認可。

2011年8月2日,柬埔寨信威獲得了柬埔寨首張4G全業務牌照;

2012年11月22日,信威中標尼加拉瓜政府全國電信全業務牌照全球公開招標……

種種 “鐵證”,變相證明了信威集團業務的真實性,在證監會那裡都能過關,投資者更難分辨。

5、路在何方

在上市初期,老王算得上“稱職”的企業家。

至少在市值管理上,王靖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奮鬥著。

運河剛落實,王靖就坐著專機滿世界找項目。

2013年12月,王靖同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簽署了克裡米亞深水港項目,項目投資額100億美元,建成後港口年吞吐量將達到1.5億噸。

2014年9月,信威集團與清華大學合作,在酒泉成功發射了中國首顆靈巧通信試驗衛星,技術水準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雄心勃勃的王靖還拋出了一箭四星及星座計劃,在2019年將發射32顆或更多的衛星,形成覆蓋全球的衛星通信系統。

2016年5月,信威集團定增募資26億投資尼星一號項目,與拉丁美洲最大的衛星運營商Embratel-Star One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拓展以拉丁美洲為主、覆蓋美洲地區的衛星通信市場。

2016年8月,信威集團公告將以2.85億美元收購以色列上市公司SCC並將其私有化,當然這一項目因為SCC研製的Amos-6衛星在馬斯克的SpaceX火箭爆炸中全損而暫時擱置。

除衛星外,王靖還進軍到航空發動機領域。

2015年9月,王靖名下的北京天驕公司發布公告稱,將攜手有“前蘇聯航空發動機沙皇”之稱的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在國內合作建設航空發動機生產基地。

如此宏大的布局,全國估計都找不出第二人。

在股東們的美好憧憬中,公司的股價節節攀升。

各路券商也紛紛發布研報增持、買入,其中以東吳證券的分析師為甚。

其語言之肉麻,態度之諂媚,讓人咂舌。

那句“燒不死的鳥是鳳凰,燒的死的鳥是燒雞”,更是廣為流傳。

的確,能實現任何一個項目,信威集團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吊詭的是,以上的項目卻因各種原因先後黃了。

或許,正應了該分析師的話:資本市場,跑的快,來的也快。

至少信威的原始股東們深以為然。

馬達西奇是*ST信威此次並購重組的標的,似乎隻待烏克蘭政府的反壟斷批複就可成功,15.54萬股東也翹首以盼。

人艱不拆,惟願能成。

但從網易財經的報導來看,王靖最開始從事洗浴中心,名下也全是空頭公司,離婚後女兒跟著老婆,連鄰居也是看新聞才知道他發達了。

快3年了,王靖仍未站出來予以回應。

在紛繁複雜的信息中,或許王靖早已告訴我們答案:

我只是個普通人。

投資充滿著風險,我們不能拍拍腦袋就能輕易做出的決定。

除了基本面的機會分析,還需要對財務風險、業績確定性、業務競爭格局等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信息可關注“君臨”獲取。

作者:君臨團隊.

更多成長股分析、行業解讀盡在“中國新一代投資研究服務機構”——君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