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Roadstar.ai 想做無人駕駛賽道的“專車運營商”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技術類創投團隊在自動駕駛賽道越發耀眼,這其中,初創公司Roadstar.ai不容小覷。

Roadstar.ai成立於2017年5月,三位聯合創始人CEO佟顯喬、CTO衡量、首席科學家周光曾在Google、特斯拉、蘋果、百度矽谷等公司自動駕駛部門擔任技術負責人。其中,佟顯喬曾是百度矽谷無人車定位和地圖組前技術負責人,也曾供職於Apple無人車研發組及英偉達自動駕駛算法組。

5月15日,剛成立一年的Roadstar.ai宣布已完成1.28億美元的A輪融資(大約8.12億人民幣)。該輪融資由雙湖資本和深創投團聯合領投,老股東雲啟資本,招銀國際以及元璟資本跟投。這是截至目前無人駕駛行業內這一輪次的最高融資。

不久前,包括鈦媒體在內的數家媒體與佟顯喬,針對Roadstar.ai項目進展、商業化落地時間表等問題進行了對談。

佟顯喬表示,公司的目標是做針對中國路況、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無人專車運營商。目前公司規模大概在60-70人左右,在深圳、矽谷兩地設有研發中心,半數以上都是海外歸國技術人員。

技術優勢

Roadstar.ai首要的核心競爭力是原創技術能力,其自主研發了兩項核心技術,HeteroSync異構多傳感器同步技術和DeepFusion數據深度融合技術。

如影片所示,Roadstar.ai借助兩項核心技術以及長達一年的路測,已經實現在加州平均一個月一次人工乾預、國內高複雜城市路況環境下連續數小時無人工接管,並克服了在中國複雜城市路線下夜晚、雨天、高峰期、過隧道、電動車亂入、行人橫穿馬路等突發狀況。

HeteroSync異構多傳感器同步技術,能夠使不同品牌、類型及數量的傳感器兼容,達成時間、太空的精確同步。如下圖所示,Roadstar.ai將傳感器集中在車頂上一個黑色的匣子內,“現在(設備)還在測試階段,將傳感器集中放在一起,為的是適配更多車型”,而最終,傳感器將通過定製模式融入汽車。目前,Roadstar.ai第二代傳感器融合平台包括:4顆低線束國產速騰LiDAR,一顆40線國產禾塞LiDAR、6顆低成本攝影頭、3顆毫米波雷達和一套GPS&IMU系統。

DeepFusion數據深度融合技術在原始數據層面將雷射雷達、攝影頭、毫米波雷達的8維數據進行深度融合。即通過數據融合電路預處理,將8維原始數據即X、Y、Z的太空數據,R、G、B顏色數據,雷射反射值數據,多普勒速度數據,進行端到端深度學習融合算法。是屬於更新的技術路線——前融合算法。

基於DeepFusion的感知,採用了原始數據(raw data)融合,而不是目標數據(object data)融合。基於DeepFusion數據的Perception,是採用8維數據來作為數據輸入,使得低緯不可分數據變得高緯可分,從而極大地提高DNN檢測精度並減少Corner case。

談到算法,則不得不提到數據量的積累。佟顯東表示,相比起Waymo等起步較早的大公司,實際上Roadstar.ai採用的前融合是另一條技術路線,因此不能單純用累積的數據量來對比。

相比海內外其他無人駕駛玩家,Roadstar.ai存在三大優勢:

一是技術路線新,適應更多、更靈活的場景;二是針對中國的複雜路況。特別是針對中國特有的問題,相信一定會有很多特有技術會被開發出來;三是成本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本方面,Roadstar.ai採用國產雷射雷達,效果與國外主流雷射雷達持平但價格僅為其一半左右,“目前無人駕駛全部成本大概在二十多萬三十萬人民幣,預計到2020年可以到三到五萬左”。

商業化路徑

7月25日,美團啟動無人配送開放平台,Roadstar.ai 即該開放平台的重要戰略合作夥伴之一。佟顯喬表示,園區內的無人配送技術已經趨於成熟,與美團的合作也是Roadstar.ai階段性商業化落地的重要一步。

但Roadstar.ai的目標,仍然是要做獨立的無人駕駛運營商。

根據Roadstar.ai不久前給出的最新進展,已經實現了在開放路線無人車自主運營的完整流程:從乘客上車——規劃目的地——無人車自動行駛——抵達目的地——乘客下車,駕駛期間,乘客改變目的地,無人車也可以隨機更改行駛線路和最終目的地。

專訪中,佟顯喬對Roadstar.ai的商業化路線給出了具體時間表。

“我們認為2020年是自動駕駛技術大規模商業化落地的節點。今年我們的重心還是在測試,目前有10台測試車,年底會擴展到30-50台,加速技術積累。八月,我們將獲得兩個城市的路測牌照。2019年,我們將與OEM(定點車廠)進行合作,定製200台搭載Roadstar.ai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無人車;2020年爭取實現自產1500台無人車,以及遠程協助的‘半無人運營模式’。”

在佟顯喬看來,像被通用汽車收購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Cruise Automation,也是一條很好的商業化路徑。“造車我們是不會碰的。Roadstar.ai希望能夠和技術比較強的車廠合作,進行無人駕駛車輛定製化。”據佟顯東透露,公司已經和海外某大車廠達成合作。

佟顯喬表示,未來也不排除以後與滴滴的合作的可能性。“商業化落地肯定要有一個過程,但我們現在看到,教育市場的難度比想象中的簡單,大家已經開始對自動駕駛有所認識了。”(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採訪/趙宇航)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