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世界血清之父」李政道博士與他的乾細胞濟世之路

白血病俗稱「血癌」,是一種惡性血液病。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可以用化療、放療等方法遏製病變的白細胞,延長病人的生命。但是這種方法的副作用大,複發率高,不但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而且對家庭、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國際上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將骨髓移植運用於白血病的治療,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世紀80年代起,乾細胞移植術在臨床應用中獲得了成功。

骨髓是還沒有分化成紅、白細胞的母細胞,就像還沒有分杈的樹榦,把它植進白血病患者體內,就可以繼續分化、造血。骨髓捐獻者捐出的乾細胞,約佔自有量的5%。目前看來,捐獻骨髓對身體沒有明顯傷害。我國大陸的骨髓庫起步較晚,人們對捐獻骨髓的知識欠缺,意識淡薄,目前各地捐獻志願者的庫存資料有限,這就為尋找配型相符的骨髓帶來了很大困難。

慈濟醫院位於台灣花蓮市,1986年正式啟用。1993年,成立了台灣地區首座骨髓捐贈中心——慈濟骨髓捐贈中心,後發展成為慈濟骨髓乾細胞醫學中心。現登記在冊的志願供髓人數已達20餘萬,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骨髓捐贈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華人骨髓資料庫。

截至目前,慈濟醫院已向大陸供髓約180例,每一例背後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很多新聞中提到的「李博士」就是著名血液病專家李政道教授,他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專家。李博士在美國骨髓移植配型中心工作時,發現大量患白血病的華人由於沒有合適的骨髓配型,無法得到醫治而死亡,便於1992年回到台灣,開始致力於建立華人骨髓資料庫的慈善工作。

李政道博士1935年出生於台灣,祖籍是福建漳州人,為台灣籍與美國籍人,1968 年加拿大馬吉兒( McGill University )大學主修免疫學,取得碩士學位,1972年獲得美國新澤西州魯格爾斯(RUTGERS)大學博士學位,被譽為「血清乾細胞之父」,是國際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乾細胞臨床實驗室專家。具有主持國際認證實驗室50餘年的經驗。

李政道博士在美國主持國際認證的臨床實驗室工作20多年,曾任紐約細胞癌症中心(SKI)細胞血清抗體主任、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美國紅十字總會研究所免疫基因實驗室主任、世界紅十字會第一屆世界組織兼容性會議主席、中國紅十字會理事。

1980年,中華醫學會首次訪問美國時李政道博士已經具有很高的威望,遂被邀請回國講學一個月。之後李政道博士每年繼續回國致力於免疫基因及乾細胞的研究,並將其在中國大陸發揚光大。

李政道博士受邀在協和醫科大學、華西醫科大學、浙江大學等數十家知名大學院校擔任名譽教授,並多次受到前國家國務委員李鐵映、前衛生部部長陳敏章接見,推進了中國獻血制度由有償到無償的改革,提高了我國人民獻血安全及輸血安全,推動中國血液界與國際接軌。

1997年,李博士在台灣慈濟證嚴法師的多次邀請下回到台灣,協助建立世界上第一個最大的華人骨髓庫---慈濟骨髓庫,以及臍帶血公捐庫。

慈濟骨髓庫,是亞洲最大,世界第三骨髓庫,由台灣地區佛教大師證嚴等人創辦的慈濟基金會投資建設,由李政道博士主要負責技術支持。目前已通過ISO9001認證,截至2006年九月底,中心供髓區域總計二十五個國家。

1995/12 /16日,慈濟基金會台灣骨髓捐贈數據中心與香港骨髓捐贈基金會簽定聯機合約,共享兩地骨髓數據。

2002/04 ●慈濟骨髓捐贈中心改製為「慈濟骨髓乾細胞中心」揭牌成立,由慈濟大學教授葉金川擔任中心主任。

2003/09 ●首例由大陸移植醫院派員來台取髓。由北京生命之火醫療顧問中心主任武舒婭醫師,代表北京解放軍307醫院來台灣取髓。

從台灣運送骨髓至大陸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開創了從台灣送骨髓至大陸的先河以及海峽兩岸骨髓移植成功的先例。

1998年,在李博士的推動下,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完成了首例骨髓捐贈移植成功。

2001年晚上21∶30,國際著名HLA專家、美籍華人李政道教授親攜台灣同胞捐贈的骨髓抵達華西醫大附一醫院,晚9∶40,患白血病的巴中市女民警小李和四川工業學院男大學生小王接受骨髓移植手術,今日凌晨1:40,小李的手術順利完成,截止本報凌晨2?30付印?小王的手術仍在進行之中,又有兩位白血病患者將獲得「新生」。

昨晚9點左右,65歲的李政道隨同3名工作人員攜帶「救命」骨髓安全抵達雙流國際機場。患者家屬及華西醫大附一醫院有關負責人到機場迎接。在貴賓休息室裡,李政道教授與病人家屬舉行了簡短的捐贈儀式。白血病患者小王的母親羅華先握著李政道的手激動地說,「兒子有救了,從此他的血管裡就流著台灣同胞的血了。」話沒完,熱淚已奪眶而出。李教授則面帶微笑、慈祥地說:「你們2月1日寄來的全家福及感謝信收到了,你們太客氣了,大家是一家人嘛?」據李教授隨行工作人員陳義明告訴記者,他們是15日上午8時在台灣慈濟醫院施行的采髓手術,術後乘飛機從台北轉道香港到達成都。

晚9∶10,李政道一行從雙流機場出發,20分鐘後到達華西醫大附一醫院。

晚9∶40,在該院外科樓的骨髓移植層流室病房門口,李政道教授小心翼翼地從密封的白色手提箱中取頒布灣同胞捐贈給患者小李的骨髓,交給護士長何倩。隨後,李政道和附一院專家進入手術室,開始了對患者小李進行的骨髓移植手術。而由於患者小王是A型血,骨髓供給人是B型血,尚需將骨髓送到四川省臍帶乾細胞中心進行分離後才能使用,手術時間將推遲1—2小時。

據介紹,該院曾成功進行過4例無血緣關係骨髓移植手術,每例手術時間需要3個多小時。主持手術的李政道此前已成功進行240多例骨髓移植手術。

據悉,李政道一行此次來蓉還將看望曾接受台灣同胞捐贈骨髓,現已治癒的患者楊榮坤、朱紹平等人。

「血清之父」李政道帶新技術與廣州合作

被台灣醫學界譽為「血清之父」的李政道博士昨天在珠江醫院講學時表示,「台灣慈濟骨髓乾細胞中心」將與廣州珠江醫院合作將最新研究成功的臍血造血乾細胞擴增技術應用臨床,使臍帶血在治療白血病和地中海貧血等疾病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世界著名免疫基因學者、美籍華人李政道博士是美國骨髓資料庫的創始人之一,由他創立的台灣慈濟骨髓乾細胞中心已成為亞洲最大的骨髓乾細胞中心,目前該中心已經向全世界20個國家捐獻了330分骨髓,其中中國就佔了239份。他表示,該中心進行的細胞擴增技術將使臍帶血在治療白血病和地中海貧血等疾病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而該項目將與珠江醫院合作研究。

李博士向記者解釋,現在治療白血病、地中海貧血等血液疾病的方法主要是骨髓移植和臍帶血移植,而骨髓移植往往存在著難以配型、捐贈者缺乏等問題。而利用臍帶血乾細胞來進行治療的話,雖然臍帶血的來源較廣,但由於其中含有的造血乾細胞不多,目前這種方法僅僅能治療30公斤以下的病人,成人很難移植成功。據李博士透露,台灣慈濟骨髓乾細胞中心現在正在研究臍血造血乾細胞的擴增技術,該技術能將1個乾細胞擴增到40個,將從根本上克服臍帶血數量少的缺陷,而目前這種技術已經在動物上試驗成功,成功率高達90%。

"血清之父"李政道 架起了跨越海峽的生命之橋

李政道博士(右)慰問浙江省第一例非親緣骨髓移植病人范和志。

世界各地每年罹難「血癌」的病人數以萬計,骨髓移植對驟然掉進死亡泥沼中極力掙扎求生的病患而言,猶如乍然顯露的一線生機,但骨髓移植到底是怎麼回事?整個治療過程又是怎樣,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什麼狀況?患友往往因相關資訊的不足和對因骨髓移植技術的無知而產生莫名恐懼,甚至臨陣卻步,以致錯失救命良機。

昨天,被醫學界譽為「血清之父」的李政道博士,來到浙醫一院看望骨髓移植病人,並為他們帶來了《愛心復原的生命》一書。該書針對白血病、造血乾細胞移植病人所關心的移植過程、自我保健、飲食、隨訪等問題,答疑解惑,把造血乾細胞移植這項複雜的醫學技術化解成通俗易懂的語言,從病患的角度敘述了造血乾細胞移植的基本知識和注意事項,是白血病、造血乾細胞移植病友們的指南。

李政道長期致力於全世界華人的骨髓移植工作,一直熱心大陸骨髓捐獻、白血病治療及臍血研究的發展,開闢了台灣造血乾細胞送髓大陸的先河。在李政道博士的努力下,1998年台灣慈濟骨髓捐贈中心向浙醫一院骨髓移植中心捐贈了第一例骨髓,這也是浙江省首例非親緣異基因骨髓移植,至今已近10年,患者范和志因造血乾細胞移植而重獲新生,目前在天台老家過著和普通人一樣的上下班生活。

多年來,李政道博士不辭辛勞,往返於祖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甚至是冒著地震、颱風等危險,運送骨髓、宣傳骨髓捐贈、指導HLA配型技術、探訪移植病人,架起了跨越海峽的生命之橋。目前台灣慈濟骨髓捐贈中心已向祖國大陸提供骨髓和外周血乾細胞超過500餘例,其中向浙醫一院骨髓移植中心捐贈近200例,海峽兩岸血濃於水的真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奇蹟。

在李政道博士的關心下,自1993年至今,中華骨髓庫入庫造血乾細胞資料已達到70萬人份,並與美國、韓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家的骨髓庫建立合作關係,已為患者提供造血乾細胞800例,其中向境外血液病患者提供造血乾細胞34例。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骨髓救人、奉獻愛心的活動中。我省的愛心人士也紛紛慷慨解囊,用實際行動幫助白血病人。杭州蕭山區慈善總會道遠分會自2006年10月至今就已默默資助了60位白血病人,總額達620餘萬元。

61歲姐姐倉門笑迎妹妹,「李政道HLA配型實驗室」首例患者成功出倉

世界「血清之父」李政道博士特地趕到現場祝賀61歲姐姐「破格」捐髓

61歲的李秋是邳州人。這是一個典型的快言快語的人,在等待妹妹出艙的過程中,當起了「新聞發言人」。

李秋記得,去年9月25日,妹妹被確認為白血病。「醫生告訴我們,這種病唯一可行的救治辦法就是造血乾細胞移植。」

李秋說,她們兄妹6人,她排列老二、李俠排列老三。「我們都做了配型,其他幾個兄妹因各種原因無法捐獻。我當時就想了,我的肯定能行。」

市中心醫院血液科主任李曉林介紹說,實驗室結果表明,李秋與李俠配型的點位全部相符。

按照慣例,18至55歲健康者可採集造血乾細胞。顯然,李秋的年齡偏大。「我相信自己,我的身體好得很,絕對沒問題。」李秋說,為了挽救妹妹的生命,自己一定要拚一拚。

李曉林主任說,經過與李政道博士的溝通,綜合李秋的身體狀態,最終決定為其進行移植。

李秋說,妹妹是5月27日進的艙,她於6月4日、5日分兩次抽取的造血乾細胞。「沒有什麼感覺,不疼也不怕。」

笑笑,李秋說,「瞧瞧我現在,體重都增加到了170斤。」

移植成活符合出倉標準

10:20,無菌倉的門打開,護士攙扶著李俠出來了。李秋第一個迎了上去,兩人沒有說話,對視了一下,笑了。

李曉林主任和李政道博士也迎了上來。「祝賀你,第一關很順利也很成功。」李政道笑笑說。

李曉林主任說,李俠的造血乾細胞移植術很成功,移植至體內的造血乾細胞已經成活,且沒有出現併發症,符合出倉的標準。

在旁邊,李俠的愛人59歲的張俊超似乎還搭不上手。「得知妻子患病時,感覺天要塌下來了,幸好有姐姐捐獻造血乾細胞,要不然……」張俊超沒有繼續說下去。

「只要妹妹能好起來,這點付出算不了什麼。」李秋笑呵呵地說,她的行動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像這樣61歲的造血乾細胞捐獻者,很是少見。」李曉林主任說,目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正常,一周後即可出院。但在一年時間內,還需要密切觀察。

整個過程都在徐州完成

據了解,「李政道HLA配型實驗室」於今年3月上旬落戶市中心醫院,這個主要以乾細胞HLA配型為主的實驗室,建築面積400平方米,一期投資500萬,主要服務淮海經濟區病人。該實驗室由李政道博士親自參與籌建並技術指導。

「這是實驗室建成後的首例患者。」李曉林主任說,從配型到移植,整個過程都在徐州完成,與以往相比為患者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李政道博士說,該實驗室還可以和台灣骨髓庫聯繫以及通過跨國取髓等方式,獲得更多供者資料,更快捷地進行骨髓移植。

7月8日上午,市中心醫院六樓血液科病區。造血乾細胞移植無菌倉門前,61歲的李秋來回踱著步,眼神裡充滿著期待。

無菌倉裡,是她57歲的妹妹李俠。自從5月27日李俠進倉之後,她已經不知多少次來過這裡了,但今天的心情顯然與以往不同,妹妹要出倉了。

李秋是妹妹李俠造血乾細胞的捐獻者,「妹妹能走出無菌倉,我很激動。」

因為這是市中心醫院「李政道HLA配型實驗室」的首例患者,被譽為世界「血清之父」的李政道博士專程趕來。

李政道博士曾主持之實驗室:

美國紐約癌症中心骨髓移植

及免疫基因配型實驗室

美國華盛頓大學HLA Lab

美國紅十字會總會免疫基因實驗室

美國紐約免疫基因中心實驗室

台灣慈濟基金會免疫基因實驗室

曾任中國血液中心及醫療機構首席顧問:

中國紅十字會

中國骨髓庫

上海、廣州、北京血液中心

浙江省血液中心

中國醫科院輸血研究所

北京醫院

徐州中心醫院

李政道博士的主要事跡:

一、1980年,完成骨髓移植第一例成功的臨床案例。

二、1997年,李博士在台灣慈濟證嚴法師的多次邀請下回到台灣,協助建立世界上第一個最大的華人骨髓庫。

三、1998年,在李博士的推動下,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完成了第一例骨髓捐贈移植成功。開創了從台灣送骨髓至大陸的先河以及海峽兩岸骨髓移植成功的先例。

四、李博士捐贈給杭州一輛無償獻血車,是杭州第一輛無償獻血車。

五、1999年,李博士不畏艱險,在餘震中抽取台灣同胞的骨髓,並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挽救了大陸一個年輕的生命,兩岸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生命橋!此事跡感動了億萬華夏子弟,經久不衰,並且做為教材文章被選進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課本!課文標題為《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1990年在北京舉辦組織相容免疫基因國際會議時與來賓(李政道主席在大會上致辭)

1999年浙江省首例接受台灣同胞和非親緣骨髓移植的白血病患者范和志的母親感謝李政道博士時合影

大陸媒體報導徐州附屬醫院徐開林院長與李政道博士拯救張競文的事跡

歲月如梭,故事還在繼續,光輝的是歲月,他只是這樣說:「我這一輩子,就是五分鐘的故事。我做了那麼多的事情,實際上就是一個簡單的救人故事。不是我一個人救人,而是每一個參與者都在救人,病人在整個社會的愛中復活了。我不記得自己救助過多少人,只知道救人的感覺真好。對於一個整天在實驗室做實驗和做完實驗回家睡覺的人來說,待在哪裡都一樣,只是在祖國,我能幫助更多的人。在美國,我有著優厚的薪水,回到台灣慈濟,我只要可以過生活就好。因為,我生活的很簡樸,錢對於我來說,只是銀行裡的一個數字而已。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