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京35例新冠患者背後的“同情用藥” 中國一針劑新冠特效藥效果顯著

央廣網北京11月19日消息(記者馬可佳)新冠疫苗預防與特效藥研發兩者並重,或為全球疫情的防控恢復常態帶來新的“轉折點”。記者今日從北京地壇醫院獲悉,北京35例患者使用接受了我國自主研發的中和抗體藥物DXP-604的“同情用藥”後,短期內病情即獲得明顯好轉。截至11月19日,已有17名患者順利出院。

DXP-604是由北京大學謝曉亮團隊與丹序生物聯合開發的,2020年在疫情初期,該團隊幾個月內實現了對8000余個候選抗體的篩選,最終篩選出DXP-593和DXP-604。2021年被批準成為新冠患者“同情用藥”(同情用藥針對的是正在開展臨床試驗的藥物,並且這個藥物經醫學觀察可能獲益)。

圖片為 DXP-604藥物結構圖

“我們在疫情初期,去年三四月份開始就已經獲得了抗體。中和抗體其實是抗病毒領域的慣例共識,所以當時全球醫學界都在爭取這一塊。而我們由於進入的很早,一直是國際上的第一梯隊。”謝曉亮團隊項目負責人曹雲龍告訴央廣網記者,“雖然中國在大分子中和藥物的進展很快,但由於中國防疫措施有效,所以患者數量非常少,這也導致臨床開展較慢。”

中和抗體類藥物從新冠肺炎康復患者血清中分離獲得,針對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RBD),包裹其侵入細胞的功能區域,阻礙病毒對細胞的感染。中和抗體類藥物研發快,特異性強,副作用相對較小,療效確切性強。

據悉,目前,在中和抗體類藥物上,中國三支研發團隊走在世界前列。包括清華大學張林琦團隊、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嚴景華團隊、以及北京大學謝曉亮團隊。

2021年11月,嚴景華團隊其研發的抗體的JS016II期臨床試驗完成,結果顯示JS016可以降低病人病毒滴度及病人轉重症風險。目前,JS016正在積極推進III期臨床試驗。JS016與另一中和抗體聯合使用已獲得全球15個國家緊急使用授權,安全性有效性獲得世界性認可,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提供了中國方案。S016是由中科院微生物所與上海君實生物聯合開發的治療性抗體新藥,具有獨特的靶向性,可針對新冠病毒精準進攻,能阻止病毒進入細胞,快速產生作用。在科技部、中科院專項支持下,2020年6月5日,JS016獲得國內首個新冠單抗臨床試驗批件,也是國際上第一個在健康人體開展臨床試驗的新冠單抗。

清華大學張林琦教授與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騰盛博藥一起合作。據騰盛博藥介紹,其單克隆中和抗體 BRII-196/BRII-198 聯合療法的 ACTIV-2 三期研究已在美國、巴西、南非、墨西哥和阿根廷的研究中心完成 846 位受試者的入組工作。

謝曉亮團隊則在地壇醫院作為同情用藥展開臨床。“我們運用的是高通量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做了很多綜合性B細胞和抗體的篩選,通量上會有很大的優勢。DXP-604經大規模驗證,是非常難被逃逸的,抗突變能力與一對抗體聯合使用相當” 謝曉亮團隊曹雲龍表示,“單個抗體取代“抗體對”的抗突變逃逸特點使它的生產成本將是其他候選藥的三分之一以下。此外,在德爾塔變異株方面避免了病毒逃逸,具有較好的有效性。”目前,在國內進入二期臨床。據悉,DXP-604有望和國藥達成合作,進一步在國外加速進行臨床研究。

“地壇醫院在同情用藥的使用上非常規範,DXP-604效果也不錯。”據地壇醫院相關專家介紹,DXP-604是一針劑藥物,使用後2-3天內患者會出現明顯好轉。在地壇醫院的新冠患者治療中,60歲以上的患者佔50%,其中8例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其中一半以上為普通型(中症)新冠患者,其余為輕症患者。在臨床中,無一例出現轉重症的情況,使用效果表現良好。

來源:央廣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