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被打了怎麽辦,比打回去更好的辦法是這樣做

1

孩子被打了該怎麽辦,這是每一位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先分享這個小故事給大家吧。

一位爸爸興致勃勃的去觀摩女兒排練芭蕾舞,卻意外的發現有個小女孩壞笑著故意踩了一下自己女兒,然後用力的把女兒推倒在地。

而這時候,老師回過頭來,卻只是提醒他女兒要站穩,女兒委屈,那個推人的小女孩則回以得逞挑釁的眼神。

回家路上,爸爸和女兒聊天,得知女兒經常被打後,驚訝的問女兒為何不還手?卻得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回答,女兒說:“因為你不讓。”

女兒說:“你說的盡量通過交流來解決。”爸爸愣住,啞口無言。然後教孩子:“再遇到這樣的問題,你要用暴力還擊!”

我想我們都曾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

“如果別人打你,你要保護好自己。”

“如果別人打你,你要告訴老師,讓老師幫你解決問題。”

“如果別人打你,你要好好溝通,告訴她打人不對!”

可是,事實上,情況往往沒有這麽簡單理想。

有的孩子打人之前根本毫無預兆,出手又快又準,被打的孩子根本來不及反抗,如何保護自己?

有時候老師看不到打人時候的情形,無法分辨是非,不會批評或者引導打人的孩子。如影片中的老師,還會誤會女孩沒站穩摔倒影響排練。告訴老師又有什麽用?說多了還會被嘲笑是告狀精。

還有些時候,無論怎麽溝通,有些孩子,動手打人已經成習慣了,家長也不懂引導,甚至還會縱容孩子的這種行為。

該怎麽辦? 就這樣白白挨打了?

而更可怕的是,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慢慢變成一個真正軟弱,任由人欺負的人。

所以,如片中所示,當孩子長期面臨惡意欺凌的時候,這位爸爸教孩子反擊,是對的。

2

不要以為這只是電影情節,後台收到很多很多類似這樣的谘詢:

好吧,給了這麽斬釘截鐵的答案,一點兒都不像平時溫和的羅羅。從來我都是把自己身份代入來幫朋友們思考問題出主意的,並不會裝聖母說些有的沒的大道理。如果是六六被如此對待,我肯定毫不猶豫這樣去做,也有過一次這麽做的經歷。因為我覺得:如果這種長期的惡意針對,被欺負的孩子得不到支持的話,那會帶給她的不僅是肉體上的傷害,還可能是心靈上的屈辱。

而對於習慣了施暴的孩子來說,她並不懂得拳頭落在自己身上的疼痛,退讓和寬容只會讓她得寸進尺。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教孩子文明,但實際上在孩子的社交環境中,我們會發現,愛動手,屢次動手的孩子並不在少數。一味教孩子不要打人,也許會慢慢將孩子教成怕事的性格了。

被打後打回去,這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我並不反對,但也不是最好的辦法。因為我們知道在成人的世界裡,並不是靠拳頭說話,而會有規則來製約。

打回去會覺得很爽,很解氣。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以暴製暴可能會存在的隱患,比如生性溫和的孩子教不會動手去還擊,比如有些孩子之間的打鬧只是沒有分寸而已等等。

總之,生活中遇到的孩子被打的情況,是更多變且複雜的。

被打了該怎麽辦? 在這一兩年潛心研究孩子的社會能力之後,慢慢意識到,在我們看來是孩子被欺負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卻是培養其人際交往能力的一個必經過程。

換一個角度出發,這個問題便有了更好的解決辦法。

培養還擊的力量,教孩子打回去是一種選擇,但更好的辦法而是教會孩子擁有還擊的智慧。這種智慧指的是什麽呢?而怎樣獲取這樣的智慧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辦法。

3

先來說說有些孩子為什麽會打人?

一兩歲的時候,語言能力匱乏的情況下,只是肢體語言沒有輕重的表現,這種我們大多會一笑而過。

而在慢慢長大後,有些孩子打人可能就是四個字“因為好玩”,還有的是懷揣惡意想達成自己的不良目的。

而在這些情形下,打人的孩子通常是欺軟怕硬的,他欺負人的目的可能是看著對方慌張害怕而獲得滿足。通曉了這一點,應對的思路就會清晰很多了。

1.教孩子學會維護自己的權利,學會表達自保的意願

“不對,不是這樣的”

“你打人不對!”

“這是我的東西,還給我!”

無論是自己的意識,身體還是物品,這些對自我權力堅決的捍衛,會讓對方知道你不是那個可以任由人揉捏的軟柿子。

因為很多孩子在最開始打人的時候都是帶著試探,你不反抗,只知道哭鬧,他則會越來越過分,他會慢慢跨越正常人際相處的那個範圍,來搶奪原本屬於你的權利。

這也是我發現六六從不欺負別人,卻也是一個別人欺負不著的重要原因。

如果六六在玩別人的東西,玩具主人過來一把搶走的時候,六六會愣一下但並不多說什麽;可如果被搶走的是六六自己的東西,她會果斷搶回來,偶爾也會有輕微的推攘。

捍衛自己的權益,這在孩子人際交往能力中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意味著自己的一個底線。將別人對你的欺負在試探中就扼殺掉。

2.教會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和技巧

如開篇中的那位爸爸,他讓孩子打回去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很細致的告訴孩子還擊所需要的動作技巧:

所以,後來當壞女孩在演出時再使壞時,他女兒將人背肩摔,然後繼續淡定的跳舞。

所以我們告訴孩子自我保護的時候,要細致到動作,清晰的演示給孩子看:擋住頭臉,推開對方的手,別讓他靠近,覺得太疼就尋求老師幫助。

孩子的社交經驗並不足以他理解“自衛”的具體含義,所以說清楚技巧很重要。

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在《開講啦》做客的時候,就告訴大家要增強自己的體格,要有體育鍛煉,不能一推就倒。

當然這一點因人而異,有的人就是會比較瘦弱。但是打不過,也不能任由人欺負。哪怕是拖著對方在泥裡打滾,也要讓對方疼,不敢再來肆意欺負自己。

而並不是做到這一點就算了,關鍵的是第三點,這是我們最重要卻也最容易忽視的一個步驟。

3.接納孩子遵循自己的本能反應。

當孩子打回去的時候,我們不必再虛偽的去說:“不能打人”。因為這是他所選擇保護自己的方式。我們要說的是分寸,即便是還擊,哪些地方不能打。

當孩子不還手的時候,我們需要了解的是他不還手的原因。不要覺得他吃虧了沒用,而是接納他的情緒。

這個為什麽很重要,因為這種共情會讓孩子有底氣,自己的選擇會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而在這個基礎上,孩子才會慢慢衍生出自己的氣場:

我不愛動手,並不代表我就會被隨意欺負。

就算你比我強,我也不怕你!讓孩子堅定這份覺知很重要。如開篇那個小姑娘,屢次被打卻一再忍讓,不是因為她沒有還手的能力,只是因為她父親之前總是教導她“不能打人”,她失去了反抗的意識。

六六是班上年紀最小體格也最小的孩子,如果有人打她,十有八九她會打回去。甚至帶她出去玩,同行比她小一歲的軒軒弟弟被別人欺負,她都會衝上去保護弟弟,而或許是那份堅定和勇敢,讓欺負軒軒弟弟的比她們大小姑娘都會讓步。

我問過六六為什麽面對大孩子她還敢衝上去保護軒軒弟弟,六六說:“她欺負人是不對的,而且,爸爸媽媽會保護我的”。

孩子的勇氣往往總是來源於充沛的安全感,被父母深深的愛著,便有了對抗不平的力量。

打回去,這是解決問題的一種辦法。但更好的辦法是讓對方清楚我不好欺負,我不主動去惹事,遇到事了會明確表明態度;也不怕事,是非面前有自己清晰的判斷。學會多角度的去看待問題,這個世界上武力的確能解決一些問題,但是現實生活中學會聰明的協調,還擊對方的攻擊試探,用理性和平的方案教會孩子慢慢學會與人相處的技巧和分寸。這些習得,在以後的人生路上,會比只會比揮舞拳頭獲益更深。

END

羅羅有話說:

文中那個讀者評論要不要貼出來,我是猶豫過的,因為怕有讀者沒有看懂我想說什麽,以後孩子和小朋友有衝突就替孩子出頭。所以有話說我再強調一下,在孩子的事情裡,不到萬不得已,家長最好不要介入去教訓別人家孩子。而遇到的情況是否萬不得已,具體該用怎樣的方式去教訓,需要家長自己去判斷一下。

六六是個不愛告狀的孩子,在國內幼稚園的時候,剛柔相濟的表現讓老師都說她有不傷人的教養,也有不被別人傷害的氣場,所以我並沒預設過要幫她教訓其他小朋友的情況。結果美國遊學的時候,班裡有個中國小男孩,極其缺乏教養,六六和潼潼放學後連續跟我們每天反應說那個小男孩打她們,拿東西敲她們頭推她們。後來我接六六的時候,就跟她班其他小朋友聊天了解情況,確定不是六六潼潼冤枉他,那孩子個頭很高大,在班裡誰都打,是吃飯玩玩具都會被老師單獨放一張桌子,強製避免他和別人起衝突的孩子。結果,很巧的,六姥姥和潼潼奶奶帶倆姑娘在社區沙坑玩的時候還遇到他,他當著老人的面還對六六她們推推搡搡,男孩奶奶旁邊看著不管,我們倆老人在國外也不想惹事,就帶孩子回家了,回家我看六六膝蓋都磕紅了,說被推的。第二天送學校,我想直接跟孩子家長談談了,結果沒遇到,就直接找那個孩子談話了,告訴他,不要再打六六,否則我會教訓他(好吧,我並不暴力,但還是以大人的身份出面干涉了)。

等到接六六的時候,那孩子比六六還快的衝過來,跟我表態,阿姨,我今天沒有打六六。後來的那些天,那男孩兒依然會打人,會是全班討厭到很多家長會要求學校開除他的狀態,但他確實沒有再打過六六。那是件小事,我也並沒有用暴力去教訓別人家孩子,但最起碼我讓六六知道,遇到不可理喻,她沒辦法自己解決的事情,媽媽會相信她理解她,並且會保護她。

美國的那件小事,小的我都沒想起來在公號在朋友圈說起。今天說,也是因為昨天發《最簡單的性教育,從不穿開襠褲開始(附繪本推薦)》後有朋友發給我女孩兒性侵跳樓案,看完後給觸動了,很憤怒也很難過。我們會鄙視那些吃人血饅頭的看客,會痛恨那個禽獸不如的老師,但孩子能走到那一步,也少不了家長在某個時候做錯,缺位了。在孩子尋求理解時支持她,在她能力無力解決的時候去教訓人渣,這都是家長的義務。

孩子被性侵是小概率事件,但被打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常見的,在日常的社會生活中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還擊的智慧,未來就能比較大概率避免悲劇。所以,我沒跟性侵跳樓事件,而寫了這篇孩子被打怎麽辦的社會能力培養乾貨,希望對我們養孩子和做父母,都能有一些啟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