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朝皇家偏愛普洱 光緒一年喝33斤多!普洱茶真正的皇宮貢茶

提到「宮廷」二字,或許大家腦海裡閃過的都是金碧輝煌的宮殿、華服出行的儀仗隊和深宮大院後的各種爭權奪利……

普洱茶中也有「宮廷」一說,那麼所謂的宮廷普洱,究竟指的是什麼呢?熟茶的「宮廷」指的是什麼?

【民間說法】

「民間歷來對有關「皇家禦用」之類的傳說喜聞樂見,關於「宮廷普洱」,也有這樣的一種說法:

道光初年,阮福《普洱茶記》中清楚的記載了普洱貢茶的採製時節、製造方法:「於二月間采蕊極細而白,謂之毛尖,以作貢,貢後方許民間販賣。」這段文字的大致意思就是說,當時所有進貢朝廷的皇家普洱茶,都是隻取上好野生大葉喬木的芽尖製作。朝廷把所有的茶芽都採摘完後,剩下的才允許民間採摘和販賣。

當時的皇家普洱只有皇室可以享用,是身份的象徵。如果沒有皇族血統,很難品嚐到。也就是說,宮廷普洱茶在當時指的是宮廷專享的普洱茶。

【業界說法】

對於製茶業內人士來說,所謂「宮廷」,其實只是一種等級上的劃分。2003-2006年發布的《雲南省地方標準普洱茶》中規定的分級是為了跟南方鐵觀音一樣進行標準種植,然後統一採購,統一銷售。

宮廷普洱是熟普等級中的一種,是最高等級的熟普,熟普的等級依次分為宮廷、特級、一級、三級、五級、七級、九級共七個等級,各種熟餅,熟磚都是用以上各級茶青以不同配比拚配壓製,以達至不同的品飲效果,但一般單用一種等級壓製的茶,如宮廷或特級多會獨列品飲。宮廷普洱原料精選頂級上芽最細的芽葉。外形細緻緊結,金毫顯露。等級高,嫩度也很高。物以稀為貴,茶尖是所有茶葉最為尊貴的。香型為正宗猛海糯香,有米湯感,湯質粘稠。滋味糯香醇厚,滑感強,比較潤口,等級高,茶葉嫩,甜度相當的好。韻味綿長,品後有糯香餘韻回蕩。

我國現在雖然已經沒有了皇室,但是宮廷一詞在普洱差界專指的是嫩度高的熟茶,兩者本無聯繫。因為熟茶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才誕生的,更加與宮廷沒有關係了。

真要把兩者聯繫起來的話,那就是宮廷熟茶,料用的是上好芽葉,如果放到過去或許就是宮廷專享的茶。不過歷史沒有假如,時代的改變,讓過去的皇家待遇不再那麼遙不可及。如今的「宮廷」二字不過就是個引號下的辭彙而已。

「皇家茶園,貢茶產地」

現在越來越多的普洱茶產區,為了證明自己產區茶葉身份的尊貴,都會加上這兩點,同時輔以相關的文獻來證明自己說法的正確性。一時間貢茶遍地,很多人也在質疑這麼多地區都出產貢茶,到底哪個地區是真的呢?

在清代,貢茶分兩種:一種是專門進貢皇室供應貴族品飲的高端普洱茶。另一種是做為賦稅上繳中央用來做貿易的貢茶,第二類茶往往隻強調數量並不刻意要求質量。對於今天的米地古茶園中古樹的現狀,相較於產量,就更加註重對於古茶園中古茶樹的保護。這幾年隨著普洱茶價格的上漲,迷帝茶也存在著過度採摘的現象,再加上過去的不當矮化,都成了如今迷帝茶抹不去的傷痛。

清代龍井茶 (故宮藏品)

老舍先生曾問溥儀:你當皇上時喝什麼茶?溥儀告知:「清宮生活習慣,夏喝龍井,冬喝普洱,擁有普洱茶是皇室地位的標誌。皇帝每年都不放過品茗普洱頭貢茶的良機。」並說:「普洱茶是皇室成員的寵物,擁有古六大茶山產的普洱茶是皇室成員顯貴的標誌,普洱茶還是朝廷饋贈各國首腦、貴賓的禮品,深受外賓喜愛。

滿清朝廷皇親國戚為遊牧出身,肉食為主,普洱茶助消化能力極強,性溫味香,又有醫療保健作用,所以特別受到需要和喜愛。於是雲南普洱在清代名聲大振,社會鹹聞。《宮女談往錄》也提到慈禧太后喜喝普洱茶:"老太后進屋坐在條山坑的東邊。敬茶的先進上一盞普洱茶,圖它又暖以能解油膩"。

慈禧太后便服像(故宮藏品)

1650年「順治七年,禮部照會產茶各省布政司,每年『穀雨』後十日起解,定限日期到部,延緩者參處」。至遲起於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雲貴總督鄂爾泰推行"改土歸流"時應已歲貢。以後在道光初年,阮福《普洱茶記》中對貢茶記載得更清楚:「檢(閱)貢茶案冊,知每年進貢之茶例於布政司庫銅息項下,動支銀一千兩,由思茅廳領去轉發採辦,並置辦收茶錫瓶,緞匣、木箱等費。其茶在思茅本地收取鮮茶時,須以三四斤鮮茶方能折成一斤乾茶,每年備貢者,五斤重團茶,三斤重團茶,一斤重團茶,四兩重團茶,一兩五錢重團茶;又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官名)領銀承辦」。貢茶製一直持續到光緒三十年,歷時163年,後因清朝末期,內部動蕩,社會治安不好,貢茶送到昆明附近被賊搶,朝廷鞭長莫及,沒有追究,貢茶製到此結束。」

清晚期 普洱茶膏 (故宮藏品)

1963年,故宮清理清宮貢茶獲兩噸多,其中有一些保存完好,最長時間達150年以上的普洱茶。有團茶(砣茶)、女兒茶、茶膏等品種,還有普洱茶精品「人頭茶」(人頭形狀的茶團)1個,重約5斤,形狀完整,色澤鮮明。進普洱茶進貢清朝廷清朝皇家飲用的貢茶沿用明製,規定「歲進茶芽。順治初,系戶部職掌,七年,改屬禮部」。

清代 小種花香茶(故宮藏品)

明代以六安茶為尊,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稱:「六安州之片茶,為茶之極品。」為何到了清朝,皇家反而更偏愛普洱茶呢?從史料看,清廷對茶的選擇是兼收並蓄的,在乾隆朝《禦製清文鑒》中,收入了清茶、黑茶、奶茶、芝麻茶、麵茶、麥茶等。飲茶在皇家,是一件大事,據《光緒會典事例》載:「初製,茶房設總領3人,承應長4人,並清茶房承應長4人。膳房設總領3人,承應長2人,庖長3人。」即茶房、清茶房、膳房三個部門共同負責,僅官員便有19人之多。

清乾隆 礬紅三清詩文茶碗

這個三清茶是用雪水烹製的,乾隆還寫過「秋荷葉上露珠流,柄柄傾來盎盎收。白帝精靈青女氣,惠山竹鼎禦窯甌」,記錄了在荷葉上收集露珠用來烹茶的過程。自乾隆朝起,清廷每年在重華宮會舉辦專門的茶宴,一般在正月初二至初十之間,由皇帝親自主持。乾隆帝以「以松實、梅英、佛手烹茶,謂之三清,嘗於重華宮集廷臣及內廷翰林,聯句賦三清茶詩。」

據檔案記載,光緒時「皇上用普洱茶,每日用一兩五錢,一個月共用二斤十三兩,一年共用普洱茶三十三斤十二兩」,一年喝33斤多,還不算「一年陸續漱口用普洱茶十一兩」,這個量也實在驚人。不過,在喝普洱茶的同時,清宮也依然喝六安茶,要求地方每年進貢400袋(每袋1斤12兩),但入不敷出,不得不節約使用。乾隆元年(1736年),甚至索貢多達700袋。令人懷疑:皇家人口不多,為何要喝這麼多綠茶?其實原因不複雜,除了喝之外,還要用於賞賜和祭祀。清宮在祭祀中需燒一種叫「烏卜藏」的香,其中含沉香、白檀香、柏木香等,此外要加入武夷茶、六安茶等,多少好茶就這麼被白白燒掉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